在大多数病例中,当症状消失后,嗅觉就会恢复,因为嗅觉丧失仅仅是鼻子阻塞的结果,阻止了气味分子到达鼻腔内的嗅觉受体。但在某些情况下,嗅觉丧失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然而,对于新冠肺炎而言,嗅觉丧失的模式是不同的。许多患者报告说,他们突然失去了嗅觉,然后在一两个星期内又突然完全恢复正常。
有趣的是,很多人说他们的鼻子是干净的(呼吸顺畅),因此嗅觉丧失不能归因于鼻腔堵塞。另一些人的嗅觉丧失时间延长,几周后他们仍然没有嗅觉。任何关于新冠肺炎中嗅觉丧失的理论都必须考虑这两种模式。
这种嗅觉突然恢复正常意味着它是一种阻塞性嗅觉丧失,即气味分子无法到达鼻腔上部的嗅觉受体。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对新冠肺炎患者的鼻子和鼻窦进行了CT扫描,发现鼻子的嗅觉部分,即嗅裂,被肿胀的软组织和粘液堵住了,这就是所谓的“嗅裂综合症”。其余部分看起来正常,病人通过鼻子呼吸没有问题。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方式是附着在上呼吸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上。然后,一种名为TMPRSS2的蛋白质协同病毒入侵细胞。一旦进入细胞,病毒就可以复制,从而触发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
起初,研究人员认为新冠病毒可能会感染并破坏嗅觉神经元。然而,最近的一项国际合作表明,嗅觉神经元中未发现病毒入侵细胞所需的ACE2蛋白,但在一种叫做“支持细胞”的细胞上发现了病毒,支持细胞用于支持嗅觉神经元。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支持细胞很可能就是被病毒破坏的细胞,免疫反应会导致该区域肿胀,但会让嗅觉神经元完好无损。当免疫系统处理完病毒后,肿胀消退,气味分子就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到达它们未受损的受体,嗅觉也就恢复了正常。
那么,为什么某些患者的嗅觉没有恢复呢?
这是一个更理论化的解释,但它是根据研究人员对其他系统炎症的了解得出的。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反应,导致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破坏相关组织。
当炎症严重时,附近的其他细胞开始被这种“飞溅性损伤”所破坏。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第二阶段,嗅觉神经元受损的原因。
嗅觉恢复要慢得多,因为嗅觉神经元需要时间从鼻腔内壁的干细胞供应中再生。
最初的恢复通常与嗅觉障碍有关。例如,对于许多嗅觉障碍的患者来说,咖啡的气味经常被描述为烧焦的、化学的、肮脏的和让人能想到的污水的气味。
物理疗法
嗅觉因其被科学研究忽略而被称为感官的灰姑娘,但在这次大流行中它似乎走到了前沿。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将从中了解到新冠病毒是如何参与嗅觉丧失的。但现在对嗅觉丧失的人还有什么希望呢?
好消息是嗅觉神经元可以再生。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上重新生长。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再生,来训练嗅觉。
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许多形式的嗅觉丧失都得益于这种每天反复、有意识地接触一组固定的气味剂。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它在新冠肺炎嗅觉丧失中不会起作用。
鼻子没有嗅觉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鼻腔或鼻窦阻塞,含有气味的颗粒不能进入鼻腔引起的失嗅。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鼻炎,鼻窦炎的治疗鼻鼻腔通气改善嗅觉可能就会恢复。另一种情况是嗅神经受损可能在外伤或在挫伤时导致嗅神经受损,从而导致嗅觉丧失。还有一种情况类似于突发性的神经性耳聋,也会有突发性的神经性失嗅,也就是没有明显的原因,突然间嗅觉神经丧失功能,导致了神经受损,因此丧失了嗅觉。
嗅觉障碍,按其病因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呼吸性嗅觉减退或失嗅。嗅觉是嗅素随呼吸或向鼻腔内注入气流到达嗅区粘膜,由嗅细胞感受传至皮层中枢而产生的。如鼻孔、鼻腔或鼻咽部闭锁或粘连,中鼻甲与下鼻甲肿大,鼻腔慢性肉芽肿(结核、梅毒、麻风或硬结病等特异感染所致)、慢性鼻窦炎、变态反应性鼻炎、鼻息肉或肿瘤及鼻中隔弯曲等所致鼻塞,携带嗅素的气流在鼻腔受阻,即可出现嗅觉减退或缺失。当鼻翼缺损或变形及鼻中隔穿孔等使呼吸气流方向改变不经嗅区或儿童行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气流不经鼻腔,则产生嗅觉减退或失嗅。(2)感受性嗅觉减退或失嗅。嗅粘膜、嗅神经及其末梢的病变或受病变侵犯使不能感受嗅素,如萎缩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病毒感染、化学损伤、中毒性嗅神经炎、鼻顶部外伤等,均可致末梢型感受性嗅觉减退或失嗅。(3)颅内性嗅觉减退或失嗅。系嗅球、嗅囊和中枢等病变所致。如先天性嗅球和嗅神经缺失、先天性白化病、颅脑外伤与颅底骨折、基底脑膜炎、脑脓肿、脑肿瘤等侵犯嗅中枢及其联合纤维,可致颅内型感受性嗅觉减退或失嗅。(4)嗅觉官能症。嗅中枢及嗅球受刺激或变性,如癔病、癫痫、神经衰弱、精神病态等。嗅觉障碍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部分切除肥大的中、下鼻甲,切除鼻息肉及肿瘤等解除鼻阻塞,外伤的治疗和整复。鼻腔可点1%麻黄素和可的松麻黄素等以改善鼻腔通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