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遵循这一要求,宣传思想战线把“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三贴近”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贯彻和落实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其内核的科学的方法论。
实际、生活、群众始终是优秀作品的活力与魅力所依、价值和意义所在。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凡称得上名著、名曲、名画的,无一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正因为白居易拜烧饭老妪为第一读者,才有了香山诗词历尽千年至今留香。
正因为范仲淹心忧天下,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不朽篇章;正因为鲁迅深切关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大众,才有似匕首、如投枪的铿锵文字。历史是这样,在人民群众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今天更是这样。
三贴近原则是教育法中的原则。“三贴近”原则主要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意思是说教学要符合生活实际,学生是德育课堂中的主体,德育教学要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二十六条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以财政性经费、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设立为营利性组织。
第二十七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二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分类: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解析:
(一)一些朴素的语言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要做好往往很难。“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是这样。
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 ***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遵循这一要求,宣传思想战线把“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三贴近”的重大意义。
“三贴近”,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时代责任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性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又成为在坚持和发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原则、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
(二)“三贴近”简洁明快,又具有丰富内涵。
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
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实际,是社会生活的实际,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群众,是社会实践中的群众,实际生活中的群众。实际是根基,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三贴近”在实践中发挥着作用,在群众中产生了影响,成为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鲜明特点。
翻阅报纸,打开电视,步入书市,观看文艺演出,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三贴近”的浓郁气息。理论工作关注着改革建设的实践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在推动解放思想的进程中统一着人们的思想,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着发展的实践。新闻工作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切身利益,宣传党的重大决策、方针政策,激发着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智慧和力量。抗击非典时期的《护士日记》撼人心魄,纪念 *** 同志百年诞辰和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的《经典中国》催人奋进。“神舟”五号一飞冲天,雅典奥运日日夜夜,载人航天精神和奥运精神通过媒体的传播激荡人心。郑培民、钟南山、许振超、任长霞、周国知、马祖光、李素芝、牛玉儒等先进人物可亲可学;《张思德》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影视作品唤起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家谈”,体现平等与交流、传递关心与互动。少儿电视频道的开播,受到亿万青少年的欢迎;新闻频道的开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渴望了解国内外大事的要求。净化网络、扫黄打非、 *** 低俗之风,得到群众的拥护和响应……
“小二黑回来了,白天鹅下乡了”;“老百姓的镜头多了,基层的声音响了”;“理论文章能读懂了,用得上了”……这是老百姓的感受。
“群众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的精神父母”;“心离群众有多近,作品离群众就有多近”;“联系起来、互动起来,工作越干越有味、越有劲”……这是宣传思想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体会。
(四)“三贴近”的要求推动着“三贴近”的实践,“三贴近”的实践深化着对“三贴近”的认识。
第一,“三贴近”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贴近”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实践中产生,又推动实践的发展;反映社会生活,又服务社会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落实“三贴近”,就是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生活,在了解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中服务群众、教育群众。
第二,“三贴近”凝结着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 *** 同志就大力倡导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批评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现象,要求一切宣传思想工作者都要当好群众的学生,使自己成为群众的忠实代言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 同志提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强调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 同志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这些论述,既是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指导,又是宣传思想工作实践的生动写照。“三贴近”,就这样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以胡 ***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三贴近”的指导方针,这是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三贴近”反映着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的时期,是一个新创造、新经验、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成主体,在多选择中争主流;才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提供有力保证,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三贴近”体现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倡导“三贴近”,就是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了“三贴近”,才能使宣传思想战线各方面的工作,体现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找到求真务实的现实途径,才能反映实际的真谛、生活的真理、群众的真情,把立足现实和着眼长远结合起来,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落到实处,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第五,“三贴近”培育着宣传思想战线的优秀人才。实践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三贴近”的过程中,坚定着我们的信念,磨炼着我们的意志,增强着我们的能力,提升着我们的境界。坚持“三贴近”,才能造就一支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让党满意,让人民高兴的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第六,“三贴近”催生着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实际、生活、群众始终是优秀作品的活力与魅力所依、价值和意义所在。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凡称得上名著、名曲、名画的,无一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正因为白居易拜烧饭老妪为第一读者,才有了香山诗词历尽千年至今留香;正因为范仲淹心忧天下,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不朽篇章;正因为鲁迅深切关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大众,才有似匕首、如投枪的铿锵文字。历史是这样,在人民群众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今天更是这样。
(五)归根结底,坚持“三贴近”是用“ *** ”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六)“ *** ”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贴近”的根本指向是人民群众。坚持“三贴近”,就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就必须坚持“三贴近”,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满足群众中激励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在帮助群众中教育群众,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八)唯物辩证法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在廓清一些思想迷雾中才能更加清晰;一个正确的方针,往往要在防止绝对化和片面性的过程中才能更好贯彻。坚持“三贴近”,也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九)应当看到,客观实际纷繁复杂,有表象有本质;现实生活丰富多样,有清流有浊流。贴近,绝不意味着机械地照搬,简单地复制,也不意味着被动地跟随。坚持“三贴近”,是要贴近实际的本质、生活的主流、人民的愿望。居高临下、我打你通,照本宣科、隔靴搔痒,形式呆板、手段单一,这不是“三贴近”,而是违背“三贴近”;偏离实际的本质、脱离生活的主流、远离人民的愿望,把低级趣味当通俗易懂,把迎合媚俗当喜闻乐见,把哗众取宠当生动活泼,以至玩所谓的“宾馆文学”、“身体写作”,热衷于炒作,沉溺于戏说,这也不是“三贴近”,而是曲解“三贴近”。“三贴近”,是为了更好地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给人们以坚定的信念、创造的热情和奋进的力量。
(十)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三贴近”,是将二者有机结合的纽带,是实现双赢的途径。忽视市场、无视票房,把领导当观众、把评奖当目的,这不是“三贴近”;放弃责任、见利忘义,把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完全商业化,这也不是“三贴近”。善于从市场的涨落中看到群众的选择,善于从市场的起伏中把握群众的喜好,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这才是真正的“三贴近”。
(十一)应当看到,对于宣传思想工作来说,人民群众是服务对象,是依靠力量,也是最终评判者。宣传思想工作者不是生而知之的宣讲者、不是游离社会的冥想者、不是孤芳自赏的顿悟者,而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来自人民群众,生活在群众中,汲取生活和群众的营养,肩负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群众在创造新生活中迸发着生机勃勃的力量。不要抱怨群众疏远了理论,而是我们对理论的宣传疏远了群众;不要抱怨群众的要求太高,而是我们的一些新闻报道改进不够;不要抱怨群众冷漠了文艺,而是我们的一些作品没有很好地反映群众生活;不要抱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不管用,而是一些地方一些同志没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优势。一切宣传思想工作者都应当深深懂得,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坚持“三贴近”,是宣传思想工作者成长进步、建功立业的必由之路。
(十二)坚持“三贴近”,要求我们从时代的高度来审视宣传思想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要以“三贴近”的要求来部署我们的工作,推进我们的工作,使“三贴近”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原则,成为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觉追求。
(十三)贴近者,贴心也。“三贴近”联系并反映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怀揣满腔情,捧出一颗心,心贴心、手拉手,拜良师、成益友,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让人感动,促人行动。
理论工作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把道理讲清,让群众听懂;新闻工作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文艺工作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使人民群众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十四)“三贴近”关键在“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感受实践的脉动,吮吸生活的醇香,倾听群众的心声。谁深入,谁受益。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深入,既要身到,更要心到,脚板与心灵双双而至。像钉子钉进木头一样扎根生活,你的作品才能钻进读者心中。
(十五)要贴近就要创新,有创新才有贴近。新形势要求创新,新任务呼唤创新,新实践推动创新。贴近的程度取决于创新的力度。把“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突破口,就要创新思想观念,通过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来实现工作思路的新突破;就要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渠道和空间;就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三贴近”提供制度保证,更好地调动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激发宣传思想战线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十六)诗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说,新的不仅是太阳,更是在太阳下生活的人们和人们的生活。当代中国,实际在变革,生活在变迁,人民群众在与时俱进。坚持“三贴近”,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个奋发有为的过程。
贴近些、再贴近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