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在直肠之下,其外口为肛门。肛管被内、外括约肌和提肛肌所包绕,是连接直肠和肛门的肌性通道。平时管腔紧闭成前后纵裂,粪便通过时,被扩张成管状,管径可达3 ~ 4cm。
因肛管向下向后与直肠成90°~ 100°的角度(称直肠角或肛直角),故肛管后壁比前壁稍长。肛管皮肤特殊,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鳞状上皮,表面光滑色白,没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囊。
肛管有解剖学肛管和外科学肛管之分。解剖学肛管指齿状线至肛缘的部分,成人平均长2.5cm。外科学肛管指肛缘到肛管直肠环平面的部分,成人平均长4cm,Shafik 则将外科肛管的上缘至齿线的肠端称为直肠颈,将解剖肛管称为固有肛管,此分界法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外科学肛管有4 个界限。
(1)肛门缘,平常也叫肛门口,是消化道最低的界限。
(2)括约肌间沟,即肛白线,在肛门缘与齿线之间,距肛缘约1cm,正对内、外括约肌连接处。如将食指伸入肛管,可摸到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有一个凹陷的沟,即括约肌间沟。
(3)齿线,在肛白线上方皮肤黏膜交界处,距肛缘约2.5cm 有一环锯齿状的线叫齿线。齿线和肛白线之间表面光滑,光泽发亮,叫肛门梳。
(4)肛管直肠线,在齿线上方约1.5cm。肛门指诊时所触及坚硬的肌肉环,上缘即是肛直线的位置。
肛管对肛门功能有重要作用,并容易发生一些疾病,因此肛管在肛肠病学上十分重要。
猪大肠连着肛门那地方叫直肠。
直肠位于盆腔内,是大肠的末段。沿骶骨和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终止肛门。直肠在盆膈以上称盆部,以下部分叫肛门部和肛管。盆部的下端有时呈梭形膨大,称直肠壶腹。直肠在前后的方向上有两个弯曲。
上方的弯曲称直肠骶曲,凸向后侧,下方的弯曲凸向前侧,称直肠会阴曲。当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时,须顺应此二弯曲缓缓插入,以免损伤肠壁。男性直肠的前方是膀胱、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直肠的前方是子宫和阴道,故可经直肠触查这些器官。
相关信息
直肠为消化管的最末一段,位于盆腔内,其行程不是直线而有几个弯屈,它有三条横皱襞,其中两条在左,一条在右,高度不同,从下面看来三个皱襞互相掩叠,围直肠一周,支载粪块。直肠近肛门的一段扩大成为直肠壶腹,里面有垂直皱襞6~10条名肛柱,肛柱上面有静脉丛。
直肠终于肛门。肛门有肛门外括约肌及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是随意肌,属会阴肌。肛门内括约肌是肠内环肌加厚而成,属平滑肌,其作用是于大便临完结的时候彻底清除残存在肛门管里的废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直肠
肛腺是连接肛隐窝内下方的腺体,与肛隐窝相通。连接肛隐窝与肛腺的管状部分叫肛门腺导管。不是每个肛隐窝都通往肛腺,一般半数有肛腺,半数没有。肛腺的形态、数目和结构分布个体差异很大,成人约4 ~ 10 个,新生儿多达50 个。肛门腺导管和肛腺的走行弯曲多变,多数肛腺集中在肛管后部,两侧较少,前部缺如,因而临床所见肛瘘内口多位于肛管后部。五岁以下儿童多呈不规则分布。肛腺主要位于齿线附近的黏膜下层,部分超过齿线。约有65% 的肛门腺开口与肛门腺导管在一条垂直线上,35% 的不在一条垂直线上,它们向外向下可伸延入内括约肌和联合纵肌层。肛腺的功能是分泌多糖类黏液,润滑粪便,保护肛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