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唾液有解毒免疫和帮助消化的功能。其含有淀粉酶,能帮助消化和促进吸收含有的溶菌酶能杀死混在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有效预防胃炎、消化道溃疡和肿瘤。
扩展资料:
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
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咽唾液三百口活到九十九古人长寿十大秘诀
台州频道-御用养生法:齿常扣、津常咽、鼻常揉
中医认为,唾为肾之液,属“阴津”,存得一分阴津,则得一分生命。舌心中为“聚泉穴”,唾液在吞咽过程中,刺激该穴,可以清散风热、祛邪开窍。古代养生家们认为咽津“令人躯体光泽,津润力壮,有颜色,让人长生不老”,确实如此,把口中的唾液吞咽下去,可使人长寿健康。咽津养生法,通俗的说法就是吞咽唾液。古人称唾液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黄帝内经?》记载,在静心呼吸的情况下“吞津”,每日数十次,可祛病,还可养肾。咽津养生法很简单。早上起床后洗漱干净,排空大小便。面朝空气流通之处,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重叠贴放在肚脐处。全身放松,用腹式呼吸法呼吸。准备工作做足了,然后就可开始用舌搅动口齿,舌要伸出齿外,但须在唇内。舌先绕齿上下搅动,再左右搅动,各36次。搅动时,用力要柔和,待津液满口后鼓腮含漱36次,然后分三小口咽下。稍待片刻后,用双掌揉脐,顺、逆时针各3圈。
咽津养生法男女老少皆宜,是一种最廉价的养生法。上述动作每天可坚持1~2次,每次重复三遍。清晨、午休、夜晚睡前都可做这套动作,长久坚持下去,可以“润五脏、悦肌肤”。
唾液从口腔壁生成后,经舌根、咽喉、肺转入肝脏,进入肾经,贮于丹田,之后再化津还丹,于是形成精气。这个过程可和脾健胃,润泽五脏肌肤,养肾补元,还可补益脑髓。人体自有大药,唾液就是我们体内的“自助药房”,廉价、简单、有效,只要你早一天“咽津”,就会早一天健康。
舌抵上腭:小动作助你滋补脾肾
在中医里,有种功法叫“吞津练精养生法”。早在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就对此法进行过概括。明代龚居中对“吞津练精养生法”也有新的见解,他指出,“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中医认为,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有滋补脾胃“后天之本”,以固护肾之“先天之本”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唾液中90%是水,此外,还含有球蛋白、黏液蛋白、氨基酸、淀粉酶、溶菌酶和各种免疫球蛋白等。一次吞入一定量较洁净的唾液,能够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具体做法为,每日晨起,微闭口唇,舌抵上腭,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