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白斑病
病原:毛霉菌,属真菌类毛霉菌科
病因:温室控温差,水温25℃左右,水质清瘦,稚幼鳖在训食及运输受损。
症状:患病初期,在鳖的裙边、背甲上有零星的小斑点,不易察觉。此后斑点逐渐增多,并且扩大到其他部位,形成一块的白斑,表皮坏死、剥离。
流行及危害:四季均可发生,但在4月-6月最为流行(温室较少)。此病可在成鳖中出现,但发病率不高,而对稚幼鳖可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
预防:将池水温度保持在31-32℃,若水温较低,应多次提温,每次温差不得超过2℃,建议气温带动水温。水质偏碱。常规水体消毒,使水体保持一定肥度,水色保持黄绿色或茶褐色,尽量不要让鳖受伤。
治疗方法:
1、涂抹法。用克霉唑涂抹病灶,每天1次,连用3-5天。涂抹后待风吹干或阳光下晒干后下水。
2、浸洗法。用4%食盐溶液浸洗甲鱼5分钟或用4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长时间浸洗甲鱼。
3、泼洒法。用0.05%的食盐溶液和0.05%的小苏打溶液混合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2.5克加水全池泼洒;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中药“白斑净”10克煎汁全池泼洒。
4、日晒疗法。将甲鱼放在阳光下晒30-60分钟,每天1次,反复数次,对发病初期的幼甲鱼效果较好。
5、每100公斤甲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 5克投喂,连用15天。
甲鱼白点病与白斑病多发生在幼鳖阶段,症状颇为相似,养殖者往往难以辨别,但两者还是可以从暴发时的温度、病原等方面进行区别,以便及时对症下药。症状区别:
白点病:在小鳖的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质皮下有粟米、绿豆大小的白色斑点,以腹部最多,病灶略向外突出,用手挑压可将白点去除,留下一小眼。
白斑病:鳖身体各部位皮肤上都有寄生,主要分布在背部,呈不规则斑块状,无脓、无水,每块面积0.5-1.0cm2,随着病情的发展,白斑处表皮逐渐坏死、脱落、溃疡。病鳖裙边变软、变薄,无弹性,食欲减少,爱在料台上停留。将发病甲鱼置入水盆中,使水淹没甲鱼身体,可见甲鱼背部有一块块白斑,用手擦拭无影响。
流行与危害
白点病:主要发生于稚幼甲鱼。在高温时出现,水温25-30℃时流行,发病高峰在稚甲鱼孵化1个月内以及进入温室1个月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死亡率在几天内就会迅速提高,有时甚至全军覆没。
白斑病:在低温时出现,水温10-20℃时流行,但以养殖时间在60天以下小鳖最为严重,传染快、死亡率高。
发病原因
白点病:此病发生流行与稚鳖体娇嫩,皮肤易受机械损伤以及温室的养殖环境有关。温室里水温一般控制在27-32℃,此温度为白点病发病的最适温度,此外,温室养殖中大多数是用锅炉加温,由于空中的雾气过浓,削弱了光照强度,为病原体创造了良好的繁殖条件,再加上换水频繁,水温不稳定,水质偏酸,溶氧偏低,更易引发白点病。
白斑病:鳖苗进池前不慎受伤,鳖体消毒不严,鳖的放养密度过大等,容易造成病原体对鳖体的感染。此外,室内气温较低,甲鱼池控温差,池水清瘦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