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扩展资料: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问题一:男子三十岁叫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问题二:人三十岁了叫做什么之年? 三十而立之年。
二十岁的称谓为弱冠,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问题三: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三十岁什么年,到一百岁之年 弱冠。而立 。不惑。知命 。耳顺 。古稀 。耋 。耄。期颐
问题四:第三名叫什么.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什么之年,三十岁 一:状元 二:榜眼 三:探花
13岁叫“舞勺”,15岁叫“舞象”,20岁叫“冠岁”,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花龄”,50岁称“知命”,60岁称“花甲”、“耳顺”,70岁称“古稀”之年、“从心所欲”,80岁叫“耋”(dié),90岁叫“耄”(mào),100岁称为期颐之年。
问题五: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什么之年,三十岁为什么之年,五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问题六:古人称男子三十岁为多少之年 古人称男子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汉语词语,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典故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问题七:古时候男子三十岁叫什么 三十而立
问题八:三十岁是什么 三十而立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年龄称谓: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赠别》。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离开扬州,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6、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