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老年期精神卫生问题也日趋严重。
不久前一份来自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养护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30%的老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0%以上的老人需要心理治疗。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这些心理特征伴随老年人
人到老年,不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心理上也产生相应变化,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
脑功能下降这是老年期常出现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体现在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惹。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症状的主要表现,可伴有或不伴有躯体疲劳,常常情绪不良,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后不能缓解,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智能、记忆下降,近事记忆减退,远事记忆相对保持较好,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情绪不稳
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控制能力差,动辄大发雷霆,或易哭泣,负性情绪占优势,经常产生抑制、疑病、孤独感、空虚感和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对外界事物,对他人情感日渐淡漠,缺乏兴趣,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可能出现消极言行。
性格改变
“老顽固”的称呼对有些人虽然不太礼貌,但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年人的性格改变,固执己见,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回忆往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情景。略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难以倾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
悲观自卑
不少人到了老年期,一改往日的争强好胜,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于言谈交际,情绪低落,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郁郁寡欢,总认为什么也不如别人,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性格也变得孤僻、胆小怕事,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有时甚至产生想死的念头。
适应不良老年期是社会角色急剧变化的时期,不少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难以维持心理平衡,出现焦虑、抑郁、怀旧、行为消极,甚至自杀等。
除此之外,老年期各种躯体疾病接踵而来,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老年期也是“丧失期”,丧失健康,丧失地位,丧失金钱等,这些均可加重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及性格缺陷等,使本来孤独、压抑、忧郁的老年期心理状态变得更加复杂。
老年期空巢综合征
老年期空巢综合征是老年人在子女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之后,由于适应不良出现的一种综合征,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危机。
空巢综合征有以下主要表现:
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子女离家之后,父母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
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3.躯体化症状。
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空巢综合征的预防很重要。父母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思想准备,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总是围着孩子转。
孩子离家后父母要注意培养业余爱好,如种花、养鸟、练习书法、欣赏音乐、适度的体育锻炼等,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助于排解心中的孤独和思念情绪。夫妇之间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常回家看看,这是对处于孤独和空虚中老人最大的安慰。对较严重的空巢综合征,如有严重的心境抑郁、失眠,存在多种躯体化症状,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切不可讳疾忌医,延误病情。
老年再婚的心理调适
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再婚对老年人健康是有益的,尤其对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再婚老年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矫正再婚动机老年人再婚也要以爱的需要为主线,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等需要。不少老年人再婚后并不幸福或速配速离,原因就是缺乏坚实的爱情基础,草草从事,结果给老年人再次造成伤害。因此老年人再婚前必须矫正不良的再婚心理动机,只有从爱的需要出发,才能在再婚后得到真正的幸福。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爱情永远是婚姻的基础,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的婚姻,爱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适应对方心理特征老年人有比较稳定的性格、兴趣和爱好。进入更年期后,老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都产生变化。这就要求老人再婚后尽快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不同个性、性格和习惯,注意互相尊重、互相谅解。身体较好的一方要耐心安慰、体谅、理解和容忍对方,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避免感情上的冲突。
克服回归心理老年人总喜欢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心理学称为回归心理。老年再婚后往往不自觉地把先后两个家庭加以比较,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双方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矛盾时,就会追忆过去爱情的甜美,产生后悔和怨恨情绪,这就在感情上拉开了再婚夫妻的心理距离,影响夫妇和睦相处。要克服这种心理,关键在于双方都应认识到,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面对新的家庭,转移参照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消除矛盾,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以使双方逐渐和谐。
自我安慰,避免自责失去几十年朝夕相处的老伴是令人心碎的悲伤事件,但又无可挽回。因此,不妨理智地提醒自己: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死亡,这个自然法则谁也逃脱不了,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转移注意力为了减少悲伤,不妨把老伴遗物收藏起来,将注意的重点转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
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克服“排他”心理老伴过世后,丧偶妇女难免有孤独凄凉的感觉,积极的生活方式可减轻这种孤独感。建立新的家庭模式,应与新配偶及子女建立新的关系,以减轻悲痛情绪。再婚夫妇应克服“排他”心理,把双方子女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尽到父母的职责,在衣食起居等一些生活小事上要一视同仁。
其实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并不在乎重阳节一天的关心,而是希望小辈们能在平时的日子里也常过来看看。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不要让我们的爱心只在重阳节当天来表现,更不要让我们的爱心影响到老人的生活,成了他们的负担。作为年轻人,不妨化整为零,让老人每个月、每个星期都能感受到大家的关心。
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
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人老了,年纪越大越会重视健康,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晚年生活的幸福度,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心理保健。在对大量老年人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老年人心理问题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自卑情绪
有强烈自卑心理的老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严重残疾,基本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总觉得无地自容。另一类是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如人,家庭条件不如人,子女不如人等,比人低三分,自我封闭。常做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专家表示,自卑心理最容易引发老年抑郁症这类心理障碍,给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需要及时加以调整。
2、抑郁情绪
随着老年人逐渐衰老,情绪变化日益明显,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大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当高,并且因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头脑清醒,自杀念头多能够成功付诸实施。因此消除老年朋友的抑郁情绪,是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之一。
3、恐惧和忧虑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心理负担加重,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如果这些情绪未经调整长期存在,则很有可能发展成老年焦虑症、老年疑病症等心理障碍。需要引起老年朋友和家属的注意。
4、孤独和寂寞
子女成年后要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而老年人却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让老年人常表现出两种情绪,要么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要么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这类负面情绪是医生做老年人心理咨询时最常遇到的心态。
心理问题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
1、生活在都市里的老年人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易产生孤独、自尊感不强和老而无用的感觉。
2、有些老人将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家庭和睦。
3、到医院就诊的老人中30%至40%的常见病其发生发展与人的心理行为因素有关。
4、患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老人,其致病的因素心理问题占主因并已超过生理原因。
5、心理疾病会诱发或加重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老年痴呆症等众多的`老年疾病。
6、消极情绪是破坏身体免疫系统的凶手,是导致身心疾病的诱因。
7、心理状态不正常的人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频频给脑垂体以不安的刺激,致使它发生各种偏激过敏的信号,扰乱内分泌的良好均衡状态,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
1、失落感:从工作到退休,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改变,心理上不免产生失落感,表现出两种情绪: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
3、恐惧感: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心理负担加重,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
4、抑郁感:随着老年人逐渐衰老,情绪变化日益明显,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大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
5、自卑感:一种是身体严重残疾,基本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总觉得无地自容另一种是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如人,家庭条件不如人,子女不如人等,比人低三分,自我封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