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才能克服当众讲话恐惧症?

我如何才能克服当众讲话恐惧症?,第1张

治疗演讲恐惧症的办法很多,快速有效的办法是用暴露疗法

1、什么是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是指让病人暴露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快速暴露法,又称满灌疗法;另一类是缓慢暴露法,即系统脱敏法。它是治疗恐怖症和强迫症等神经症最常用的行为疗法。其治疗方式是使用与应激有关的诱发刺激(如商场、公共车辆、会场等),通过有步骤地反复暴露取得适应来消除病人的应激反应。

一般来说,暴露治疗是在治疗医师帮助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治疗医师现场指导下,鼓励病人暴露在恐怖情境之中。如果在治疗间歇期间指导病人自己进行恐怖情境的暴露,则称为自我暴露家庭作业,这种形式的系统家庭作业是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现实生活情景的暴露,又称为实体暴露,其治疗方式有多种。如反恐怖治疗是治疗医师在保证、示范等步骤准备之后,将一条活蛇放在恐蛇患者的手上,要求他每日拿2次,每次6分钟以上。延长时间暴露是让恐怖症病人有步骤地迅速接触到恐怖实体,并持续2小时以上。如果几个病人一同进行暴露治疗,则称为集体实体暴露。实体满灌法是指快速实体暴露,在暴露期间有目的有步骤地使病人产生最严重的焦虑反应,同时鼓励患者坚持到焦虑缓和为止。快速、持续满灌法有时又称为集中练习,即反复暴露练习而没有太多的间歇时间休息,以取得更好的适应效果。许多研究结果已经表明暴露治疗能有效地缓解各种恐怖症,并且能有选择地用于治疗强迫性动作。随访研究疗效比较持久,可以维持数年。

实体暴露相对的方法是想象暴露,它是让病人通过想象恐怖情境来逐渐消除恐惧或不良反应。其方法有想象满灌、想象脱敏等。

系统脱敏,一般是在行为分析基础上,根据病人对事物焦虑反应的不同程度,设计焦虑等级表,然后让病人处于放松或自信体验条件下逐级想象恐怖情境,完成后再作实体逐级暴露训练。这里仅提二点,即与恐怖情境相对立的这和放松或自信体验一旦成为一个奖赏条件时,通常称为隐性强化;如果这种放松体验成为一个愉快的情绪体验,一般就称为情绪训练。

2、应用暴露疗法的适应症及其注意事项有哪些?

绝大多数焦虑性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暴露疗法。一般来说,恐怖症和某些强迫症(强迫性仪式动作和不伴强迫性仪式动作的强迫性思维)是暴露疗法的主要适应症,其中也包括一些特殊的恐怖症,如疾病恐怖、性交恐怖、排尿恐怖、血液和外伤恐怖、牙科手术恐怖和飞行恐怖等。患者的恐怖症有特定的情境或对象、强迫症状明确、具体,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有强烈求治要求和良好的合作态度,是适合暴露治疗的对象。如有人格障碍的基础,恐惧无特定对象,强迫症状十分多样或缺乏信任和合作者,不宜列为治疗对象。有关抑郁症用暴露疗法是否有效,争论颇多,目前尚无定论。莱姆塞(1976)曾报告一例40岁女性患者,因二年半前丧女,产生失眠、早醒、易激惹、体重减轻、悲观等抑郁表现,经过多种治疗,疗效欠佳。采用想象暴露治疗,经过5个疗程、总计9个小时的治疗,上述症状明显缓解。

在应用暴露疗法治疗各种不同恐怖症或强迫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暴露治疗计划,其中包括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例如,血液和外伤恐怖的病人在暴露治疗时,晕厥(心动过缓)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特别重视。对于社交恐怖的病人而言,人际关系需要进行特别处理,对性问题有恐惧者,需调整夫妻情感关系,对社交技巧的训练计划应该成为暴露治疗中的组成部分。对于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快速暴露治疗是不适宜的。由于快速暴露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剧烈,可能加剧焦虑,导致回避,甚至可引起呼吸循环意外,不可不慎。

病人的求治动机和治疗场所的安排(如医院和家中)以及家庭成员参与治疗过程等对暴露治疗的疗效有着很大的影响。故一般要求在治疗前让病人对暴露疗法有所了解,取得病人的同意和合作,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治疗。因为在暴露疗法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治疗计划(家庭暴露作业)需要病人自己主动完成。因此病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是重要的。如果能有某些家庭成员参与督促、指导病人的暴露,则进一步保证了暴露疗法的完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样不可忽视。治疗医师与病人之间的轻松、愉快关系有助于病人克服不良行为。一般认为治疗医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是共同参与模式。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在实施暴露期间,不允许指导者(无论是治疗医师还是家庭成员)采取强制或体罚的手段迫使病人完成治疗计划。

暴露疗法在治疗的初期往往会使病人产生心动过速等生理不适体验,部分病人甚至会因此而产生逃避行为。因此需要让病人充分地了解暴露疗法的原理和方法,并与病人一同制定治疗计划。对不同病人的暴露速度要在事先有比较准确的估计,否则治疗容易失败。在治疗的后期,即疗效的巩固和维持,主要取决于病人的信心、毅力和坚持。

治疗过程中,少数病人会出现抑郁发作或恐怖、强迫症状的暂时加剧,前者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三环类抗抑郁剂对症处理,后者则可变更暴露疗法的计划或合用其他行为治疗或药物治疗。(季建林 徐俊冕撰 刘协和审)

3、如何用快速暴露法治疗?

快速暴露法或称满灌法,是一种行为治疗技术。基本原则是鼓励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坚持到紧张感消失。对广场恐怖症伴发惊恐发作和其他类型的恐怖症都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病人在这种治疗过程中,直接暴露于恐怖的情境时引起的情绪反应比较强烈,仿佛不会游泳的人一下子进入深水学习游泳一样,故有“满灌法”之称。但如果正确指导、施行得法,疗效良好且显效迅速。

治疗开始时必须决定现实的治疗目标,并取得病人的同意。第一次暴露的项目应当是病人容易做到的,以利于帮助病 人建立治疗信心。治疗前要告诉病人必须努力配合,暴露于恐怖情境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舒适症状,但不会有任何危害,因此要求他不要有任何回避意向。只要在恐怖情境中坚持停留下去,焦虑感就会减轻。每次成功的暴露之后,通常应和病人进 行讨论,把进步归功于病人的努力,对病人的合作表示赞扬。随着暴露成功的次数增加,病人的自信逐渐增强,对恐怖情境的应付能力也不断提高。焦虑症状也将日益减轻直至完全消退。各次治疗间期应向病人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以促进病人的自我训练,巩固已取得的疗效。

例1,男,近1年来在公共汽车上出现惊恐发作,感到恶心、心跳、有濒死感。几次发作之后,他开始回避乘车,除非有其妻陪伴才敢乘车。因此,每天上班只好步行。家中无精神 疾病史,婚姻满意。 此例临床诊断为广场恐怖症。关于症状出现的经过,病人说:“开始是乘公共汽车时有一次出现轻度心跳、恶心,离开公共汽车后好转。此后为了避免出现这些不舒适感觉,我就不去乘公共汽车。几周以后,我觉得不可能再使自己单独上车。这样经过几个月,我觉得乘车变得越来越困难。”

根据行为分析,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单独乘车。”决定治疗目标后,医生对病人说:“当您开始回避这些情境时,您再进入这些情境的困难似乎也日益增加。也许您以为这种不舒服感觉总是和乘车有关。此后您再也没有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了解您是否能单独在车上呆下去,每当需要您单独乘车时,您都坚 持要您的妻子陪伴。对您的行为治疗的要点在于要让您知道, 您能够单独在公共汽车上呆下去。当然啦,刚开始时您会感到有些紧张不安,但学会对付这种紧张不安感觉也是治疗的一个部分。我们从诊治一些与您相似的病人中知道,如果病人能坚持停留在原先感到恐惧的情境中时,这种恐惧感实际上也就减小了。在您的紧张不安感觉减小之前,您可能得在车上停留2小时,但在您这样做了以后,下次乘车就容易多了。反复练习后,您会觉得每次外出变得愈来愈容易,回避乘车的事也就不 会再发生了。”

医生和病人一起走到公共汽车站,为了使最初的暴露取得成功,医生同意和他一同乘车。医生提议他坐在车子另一边的座位上,一致同意除非情况紧急他们不进行接触,但医生将始 终跟随他,没有事先约定决不会将他单独留在车上。病人同意这样乘车2小时,然后两人离开公共汽车,休息时一边喝茶一边进行讨论:

病人:“一半的时间里我感到胃部难过,我真想跳出公共 汽车,但我觉得您坐在后面,我不能这样。”

医生:“您对付焦虑不安的感觉确实做得不错。您用行动向自己表明,你能够战胜它,如果您在焦虑时能忍耐住不舒服感觉,焦虑症状实际上就迅速减轻了。如果您真的跳出公共汽车,现在您会觉得怎么样呢?”

第2次治疗时,鼓励病人单独乘车1一2小时,虽然是单独乘车,但他能够对付,焦虑程度比前一次轻。医生对他的成功加以赞扬,并告诉他,下次重复训练进一步将得到巩固。事 实确实如此,4次暴露之后病情显著好转,已不必由医生作进 一步治疗。其妻也肯定了他的病情确已改善。

此例证明,快速暴露法适用于高度合作的恐怖症病人。有明确的治疗目标。早期暴露的成功,适当时间的讨论。医生的热情鼓励和对暴露成功的赞扬,都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快速暴露法治疗时要注意控制环境因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要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有时需要家属配合作为一个“协同治疗者”发挥作用。否则,家属可能阻止病人暴露到恐怖情 境中的训练,错误地认为这样对病人有利,结果使暴露训练效 果降低。

为了促进暴露成功,有时可采用示范法,治疗者向病人示范,做一些他怕做的动作,然后要病人跟着做。例如,动物恐怖症等常可采用示范法来促进暴露。以往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无效的病例,快速暴露治疗时最好避免用药。有心脏病或严重呼吸道疾病者通常不宜用满灌 法。

不完美,才美,这样的道理,似乎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就好像有人总是跟你语重心长的讲“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鸡汤太多,很多人会嗤之以鼻。

然而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足够犀利,也让人深思,这些道理我们真的懂了吗?懂得看似简单道理的背后底层逻辑吗?又或者说,我们真的懂后,又能拿出决心和行动吗?

海蓝博士,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德州贝勒医学院神经科学博士后,在拥有这样的成就和光环后,她说一路走来,总有逆水行舟之感,为什么会这样?她问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很快,她选择放弃以往的成就,重新开始,在美国攻读心理学。重新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重新开始,哪怕你是一个老太婆;这样的话会给予我们身体一种力量,会在让我们内心照亮一盏前进的灯。

可为什么我们却很难真正重新开始,或者开始了,我们很难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我们内心并没有真正接受,不完美才美。海蓝博士说人生后悔想做没做的事,远远大于做错了的事。

她终于学有所成,拥有了自己期望的生活,在美国最大心理机构Centerstone任职,可是她内心深处总有一种空荡荡的寂寥。她在思考幸福是什么?

她后来在《不完美,才美》中讲到少有人知道的幸福之道,幸福含有五要素:愉悦的感受、成就感、做我喜欢并擅长的事、温暖而持久的亲密关系、帮助他人。五种要素,前两者,更多的指向你拥有了什么,比如:有房、买了车、拿到了什么证书、当上了什么职位等等。这些是属于短期即时幸福,一旦拥有,会随着时间开始贬值。另外三个要素则是长期持续幸福,不论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哪种幸福,但一定要做到平衡,以长期持续幸福为最大。

幸福是一种能力,放下过去,少优未来,感受当下,学会与一切不如意和痛苦和平共处的能力。内心安宁,与人和谐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经过一番思考,海蓝博士毅然选择回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赶赴灾区救援。灾区人们遭受如此大的灾害后,衣食住行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后,媒体和救援部队撤离后,心理创伤就慢慢显露出来。

在汶川救灾的三年,她惊讶地发现,地震对人的伤害很大,但相比与地震,更大更多的伤害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一家三口,震后安然无恙,房子也没有倒塌,可妻子非要和爱人离婚。经历了这么大在灾害,全家幸运平安,为什么不好好过日子?因为在地震那一刻,他看到了他的丈夫抱着一个枕头从房间慌乱逃出,完全没有理会在房间里的她和正在熟睡的女儿。这一幕在她心里挥之不去,认为自己的丈夫就是一个自私无情胆小的男人。她不知道的是,人在危难之中下意识的反应,会不自觉地躲开逃跑。

有一位父亲,地震发生后幸运脱离危险,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教学楼里的女儿,当他到达倒塌教学楼时,周围全拥满了学生的父母,呼喊着帮忙就他们的孩子,在巨大压力之下,他先挖被埋的学生,等他在回到女儿被埋的废墟时,其他人已经将奄奄一息的女儿救出来,他抱着女儿飞奔医院,医生说要早来一点就有救了,女儿在他怀里停止了呼吸。就因为这句话,这个父亲永远地钉在了无尽内疚,自责的十字架上,不仅是他自己还有她的妻子家长都把女儿的离去归咎于他。灾后,他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他说这个“英雄”是用自己女儿的血和命换来的,每次听到英雄,内心就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

海蓝博士说:“回顾走过的人生,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过往,深深地感悟到:对我们生命造成困扰最多的不是知识匮乏、技能缺乏、智力有限,而是一路走来,和周围各种人关系的矛盾冲突所引发的负面情绪—对自己的不接纳,对父母的抱怨,对爱人的失望,对孩子的担忧,对领导和同事的不满,被他人误解、欺骗、指责、不尊重、不认可甚至攻击。

人与人关系越近,所产生的搅扰和苦恼就越多……

然而,她认为所有的伤痛,都可以在关系梳理中放下,都可以在关系中疗愈。

《不完美,才美》123是她建立的一套幸福力同伴教育体系,将静观、静观自我关怀、延长暴露疗法、强迫症暴露疗法、抗挫力等科学方法与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结合。

静观是对当下不加评判的觉知,也就是如实、如是地觉知此时此刻的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情绪、想法和行为。静观自我关怀,就是和自己经历的这些痛苦相处,并带着善意和温柔来对待处在痛苦中的自己。

静观自我关怀是有温度地静观。

静观说:此刻我在经历什么?自我关怀说:此刻我需要什么?

静观说:感受你的痛;自我关怀说:爱惜正在经历痛苦的你。

这很不容易实际上,只有20%的人能够做到,在我们遭遇严峻考验时,能够做到的人会更少。我们总是问“为什么是我?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我们很容易批评自己,迷失在不断的反思和自责之中,把自己隐藏在无尽的羞愧之中。目前,已经有几百项科学研究表明,自我关怀对人的健康与幸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包括改善心理和身体健康,改善关系,更多地关心他人提高自我意识、情绪弹性(抗挫折能力)和整体生活满意度。自我关怀也有助于减少焦虑、抑郁,以及压力和创伤带来的影响。

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自我关怀。

【练习】1  静观自我关怀

亲爱的,不管你因为什么难受,这样做也许会好受一些。

(1)把右手放在胸口,先让头脑里评判、指责、攻击自己的声音停下来;

(2)深呼吸3~10次,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3)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对自己温情地说“我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接受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意,相信在彼时彼刻已经做了那个时刻以为的最好选择”;

(4)对自己说“未来我会改变我能够改变的,变得更加智慧我会努力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

(5)对自己说“愿我平安,愿我健康,愿我幸福,愿我一切安好”,最后,记得给自己一个温情的拥抱。

静观、自我关怀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心里进驻了一位“随叫随到、按需定制,心心相印”的朋友,Ta非常了解你,理解你,总在你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给你滋养。

练习2:情绪梳理七步法

请你选择一个至少可以连续30分钟到一个小时不受打扰的环境和时间,准备好纸和笔。

情绪梳理第一步:自我关怀。

当一个人有负面情绪时,一定会感到不舒服,不仅心里不舒服,身体也会不舒服。人体在接收身体的信号时,是最为直接的,身体的不舒服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和刺激是最大的。

只要我们的身体舒服了,情绪就会缓解平复。

第一,停下,呼吸,标注情绪。

a. 现在,请你把眼睛闭起来,把关注点放在你的呼吸上。随着每一次吸气、呼气,让自己的思绪回到过去或现在发生的,让你有点不舒服的事。

b. 如果用0~10给难受程度打分,0是最低,10是最高,选择一个难受程度在4~5左右的事。回想一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跟什么人,这个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认真感受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这是什么情绪?给它一个名字。

第二,感受不舒服的情绪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定位情绪。

从头到脚扫描一下自己的身体, 感受这种不舒服的情绪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最明显?不管是哪种情绪,都会在身体相应的承载部位显示。感受这个部位是哪种不舒服,是疼痛、紧张、憋闷、麻木,抑或恶心?

第三,把关注点放在身体不舒服的位置—软化-安抚-允许。

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身体不舒服的位置,让这个部位慢慢软化、放松。如果感到这个部位很硬很紧的话,可以从这个部位的周边开始软化和放松。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手放在感到不舒服的位置上,感受自己手的温暖。让手的温暖,就像暖流一样传到这个部位。让你的身体就像沐浴在温泉里面,感受身体的温暖和放松。

情绪梳理第二步:探究自己的真实需求。

情绪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我们常常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第二步是发掘自己的内在和外在需求。注意,不是想要,而是需要,需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正需求。

现在闭上眼睛问问自己:

1.引起我情绪波动的这件事背后,我究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2.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是悲伤、愤怒、难过、内疚、恐惧、羞愧还是失望?

3.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4.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5.到底是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会导致这样的情绪?

6.对方的需求又是什么?

7.如果准备好的话,可以慢慢把眼睛睁开,把你想到的记在纸上。

情绪梳理第三步:情绪ABC。

导致一个人的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对事件的看法、想法、解释、评价。

现在,请你拿出笔和纸,开始做情绪ABC。大家可以尝试把让你难受的那件事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写下来。

A就是你刚才想到的那个事件;

B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读,一件事可以有多种解读,大家可以多写几个B,一般建议写4~6种,也有的人曾经写过十几种可能;

C是基于不同的B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结果。

情绪梳理第四步:与智者对话。

在去见智者之前,你可以先做一个关于“神秘乐园”的冥想。这个神秘乐园环境幽美,犹如童话世界,有你想要的一切,而智者就站在里面的小木屋里,等着你。

智者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比如你最信任的、最爱你的、最智慧的人,他非常了解你,非常爱你,希望你过得舒适安闲、轻松如意,希望你远离痛苦。

你可以问问你的智者,对方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你的各种解读里,哪种可能性是最大的。

情绪梳理第五步:核对。

通常,当我们做完前面情绪肌肉一、二、三、四步训练法后,情绪已经得到平复,并且对己、对人、对事的想法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能够看到多种可能,并对事情做出更客观的评价,而不是出于情绪的冲动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在现实当中,与事件中涉及的其他人进行核对。如果我们能真正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将视野扩大、格局拓宽、理解加深。

核对时,最好遵循这样几个原则:一、尊重对方,利人利己;二、直接核对,不是旁敲侧击;三、每个目标,做好最坏结果的应对方案。

核对是一个有效沟通的习惯,是心平气和地了解对方的需求,表达自己的需求,共同探索以后如何满足双方彼此的需求。千万不要把核对搞成质问或者兴师问罪,变成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讨伐对方的不是、实现自己目的的行为。

情绪梳理第六步:制订未来的行动计划。

核对之后,我们对于彼此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加深刻和宽广,但那还停留在思想的层面。接下来,我们要制订一个行动计划,也就是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该怎么办?你需要一个具体、可量化、可实现、可操作、有时间表的行动计划。

没有行动,就不会有真正的改变和成长。

情绪梳理第七步:收获总结。

没有总结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现在请你思考并记录下来,在这一次练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在平时就坚持静心、学习,我们在情绪爆发时,就有很多应对的办法;如果我们能够在事后总结收获,就能建立一个全面和良性的学习循环。

人生很多苦痛既然无法避免,为什么不带这欣赏与它和平共处。要知道每一次情绪,每一次伤痛,都藏着爱的呼喊。

你说的是认知疗法和暴露疗法的综合在一起的疗法

认知疗法就是改变人不正确 不理性的想法 ,比如绝对化 糟糕化的想法,这个一般用在神经症的治疗

暴露疗法就是把人放在一个会让自己害怕或者恐惧或者紧张的情境下,对人进行冲击 直到人对这个场景的反应不再激烈趋于平静,一般用于恐惧症和焦虑的治疗

楼上说的也差不多。总之认知暴露疗法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一起进行改变和矫正的一种疗法

属于心理咨询范畴 一般用于仅仅是心理方面的 无躯体的器质性病变的人身上。当然也不能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

是一种不需吃药就可以治疗一些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的患者的疗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10289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2023-08-11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