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好,乘坐公交车到附件站点下车,和儿子商量,没有换乘公交,边散步边向目的地进发。走在路上,儿子的问题就已经开始了。
儿子:“爸爸,博物馆是干什么的?”
我:“博物馆展示的都是以前的人用过的东西,比如有吃饭用的碗,喝酒用的杯子,出行用的交通工具,穿的衣服,盖的房子等等,然后咱们现在的人,找到这些东西之后,专门建立一个展览室,把这些东西集中放在一起,让大家参观,这个展览室就叫博物馆。”
儿子:“爸爸,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我(心中洋洋得意):“爸爸比你年纪大,上学时间长,学习过很多知识,工作以后去过一些博物馆,所以比你知道的多一点。“
儿子:“老爸,我觉得不是多一点,是什么都难不倒你。”
哈哈,带着心中的骄傲和满足感,我们进入博物馆。坦率讲,自从进入展区开始,自己就紧张起来。儿子的问题越来越多,有的问题自己照着文物旁边的解释说明,加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储存,可以给儿子讲的头头是道,但大多数问题力不从心。文物旁边的解释都是专业名词,用这些客套话讲给儿子,他肯定不懂,所以一件文物,这小子能问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
看到图片这个,儿子问:“爸爸,这个是干什么的?”
我:“这个是古代的人喝酒用的杯子,一边比较宽的是倒酒处,另一边是喝酒的口。”
儿子:“喝酒用的杯子?为什么不做成圆形?”
我:“杯子可以有很多形状啊,为什么一定要做成圆形?”
儿子:“圆形的杯子随便那个边沿都可以喝,这个形状,多麻烦,只能用右边那个口才能喝。”儿子说的挺有道理,正在跟着儿子思路琢磨,对啊,古人为什么不做成圆形,圆形应该更容易做吧,结果又听到儿子说:“杯口两个凸起的柱子是干什么的?”
我仔细看了看儿子说的两个小柱子,又瞅了瞅下面工作人员的注释,都没提到这个问题,正准备拿起手机百度呢,结果儿子说:“可能是杯子的把手吧,万一下面的把手弄坏了,可以握住这两个柱子把杯子提起来。”我正在思索怎么回答呢,结果儿子都跑到下个展品柜台前了。
“爸爸,这个锅底部怎么还有字?”
我说:“这不是锅,这个是盘子,古代人放置食物用的。”
儿子:”可这个明明就是锅嘛,你看还有两个把手。“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又听到儿子说:“爸爸,古代的人为什么要在锅底部写字?”
一个问题还没说清楚,又来一个,我在努力看介绍,准备给儿子系统的介绍一下,结果儿子又说:“这个锅是炒菜的?还是做米饭的啊?”
我有点不耐烦:“这是盘子,爸爸刚都给你说了,古代人的锅叫做鼎,这个叫墙盘。”
儿子问:”为什么要把锅叫鼎呢?还有,盘子怎么又叫墙盘?”
问题太多,只能回答最简单的:“这个盘子是一个叫做墙的人他家的盘子。”
儿子继续问:“他家的盘子为什么要墙盘?那咱们家的盘子为什么不加我的名字?”
对哦,这个问题我似乎没有理由反驳,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模棱两可的说:“其实咱们家的盘子也可以加你的名字。”
儿子说:“可是为什么你和妈妈平时都说只说盘子,没有加我的名字?”
我有点紧张的说:“这个嘛,额....这主要是平时说的时候名字太长,有点麻烦,所以直接说盘子?”
儿子顿了顿,慢悠悠的说:“那这里的牌子写名字的时候,直接写盘子就行了,写墙盘多麻烦?墙的笔画多,更难写。”
我只能实话实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
儿子再没说什么。
回家路上,儿子说:“爸爸,我发现你并不是什么都知道。”
我说:“以前你认为爸爸什么都知道对不对?
儿子回头看着博物馆整体外观,说到:”是的。“
我认真的说:”那你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爸爸不是什么都知道?“
儿子想了想说:”前段时间有点发现,今天发现更多。“
我说:“儿子,爸爸不是什么都知道。每个人都是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比如有的事情你知道,爸爸不一定知道。”
儿子蹦蹦跳跳往前跑,说了句:”那我以后要知道更多的事情,就不需要问你了。“
听了这句话,心中略有些失落,去博物馆时的自豪感瞬间消散。可能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但有时候又希望他不要那么快长大吧。
为什么要听别人的言论,而不坚定自己的观点?你问爸爸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爸爸就是家里部分的经济来源,供给你们生活所需的和你们想要得到的。
我说爸爸并不需要付出像妈妈一样多的爱来对待这个家庭,不代表他不爱你们,而是这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人会兼顾家庭与事业并且尽善尽美的。
其次我觉得一个家庭,需要互相的体谅,而不是咒骂和恶语中伤,如果全家都把矛头指向他,出于自尊心的反抗,他也会把矛头指向这个家庭,因为他同你们一样,在这个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考虑一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