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有桥本甲状腺炎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同胞兄妹发病危险为11.6%,单卵孪生子发病有较高的一致率。本病在20~40岁年龄阶段最常见,但儿童和老年人均可发病,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4~6倍。临床表现主要由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其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与病史长短、激素升高的程度和患者年龄等因素相关。症状主要有: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可伴发周期性瘫痪和近端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后者称为甲亢性肌病,以肩脚带和骨盆带肌群受累为主。Graves病有1%伴发重症肌无力。少数老年患者高代谢症状不典型,相反表现为乏力、心悸、厌食、抑郁、嗜睡、体重明显减少,称之为“淡漠型甲亢”。
Graves病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为弥漫性,质地中等(病史较久或食用含碘食物较多者可坚韧),无压痛。甲状腺上、下极可以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也有少数病例甲状腺不肿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可触及结节性肿大的甲状腺;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可扪及孤立结节。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脉压增大等。少数病例下肢胫骨前皮肤可见黏液性水肿。
许多患者存在眼病,即Graves眼病,病因与眶后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胫前黏液性水肿见于少数Graves患者,白种人中多见。多发生在腔骨前下1/3部位,也见于足背、踝关节、肩部、手背或手术瘢痕处,偶见于面部,皮损大多为对称性。早期皮肤增厚、变粗,有广泛大小不等的棕红色或红褐色或暗紫色突起不平的斑块或结节,边界清楚,直径5~30mm不等,连片时更大,皮损周围的表皮稍发亮,薄而紧张,病变表面及周围可有毳毛增生、变粗、毛囊角化;后期皮肤粗厚,如橘皮或树皮样。
graves disease英 [greɪvz dɪˈziːz],美 [greɪvz dɪˈziːz]。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
一、弥漫性对称性的甲状腺肿大。
二、神经系统症状,易激动、精神过敏、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等。
三、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手掌、面颈皮肤红润、多汗。
四、眼征,有非浸润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
五、心血管系统,可以出现心悸、气促,重者有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六、消化系统,可以出现食欲亢进,反而体重下降,大便增多。
七、生殖系统,女性可以出现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
化验血可以发现血清甲状腺素T3、T4降低,甲状腺摄碘-131率增高,峰值前移。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抗甲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
控制甲亢症群的基本方法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碘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四者中以抗甲状腺药物疗法方便、安全,应用广。碘剂仅用于危象和手术治疗前准备。β-受体阻滞药主要用作辅助治疗或手术前准备,也有单独用于治疗本病。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本组药物有多种,以硫脲类为主。
2.放射性131碘治疗
131碘在甲状腺内停留的有效半衰期平均为3~4天,因而电离辐射可使大部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达到治疗目的。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下列情况:Ⅲ°以上的甲状腺肿大;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且甲状腺肿大Ⅱ°以上;甲状腺肿大且压迫邻近器官,出现压迫症状如气管受压致呼吸障碍,喉返神经受压致声嘶等;可疑合并甲状腺癌。
4.介入栓塞疗法
甲状腺上动脉供应70%以上的甲状腺血流,栓塞治疗时向甲状腺上动脉注入暂时性栓塞剂(吸收性明胶海绵),或永久性栓塞剂(PVA或聚乙烯醇)。甲状腺较大时,还应同时栓塞甲状腺下动脉。栓塞后,患者的甲亢症状明显缓解、血清T3、T4恢复正常甲状腺逐渐缩小。栓塞后,巨大甲状腺的体积缩小也有利于手术切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