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血瘀”生百病,瘀,堵也!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也就是说体内之气运行不畅,就会造成气滞,而没有足够的气体的推动,就无法行血,从而出现血停而瘀的情况。
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一系列瘀堵,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进而就会导致疾病缠身,身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那么血瘀停滞都会导致哪些症状呢?
1、肿块:淤血沉积在颈部就形成甲状腺结节,沉积在乳房就形成了乳腺结节;
2、疼痛:身体某个部位经常疼痛或者偶有急性腹痛;
3、月经不调:经色紫黯有血块,痛经严重,伴有经前胸肋胀痛;
4、舌苔: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口唇紫暗;
5、体表症状:皮肤粗糙,鳞屑增多等。
看看这些症状,如果你具备了至少两项,很有可能说明就是血瘀证!
除此以外血瘀甚至会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心梗、肿瘤等大病,因此一定要重视血瘀问题!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三个活血化瘀的小方子,此方所过之处,淤堵皆可通,效果显著!
一、血府逐瘀汤
配伍: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此方为活血化瘀第一方,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常用于改善胸痛,头痛,干呕,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等。
方中当归是血中圣药,行心之血,调肝之气,可养血和血,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川芎补肝血,润肝燥,行气活血。互相配合不伤肝,温和有力逐血瘀。
柴胡疏肝理气,气行血便也活起来了;生地清热滋阴凉血。
桔梗可调畅气机;枳壳破气行气、牛膝可使所逐之瘀血下行,三者相互配合,桔梗在上游,枳壳在中游,牛膝在下游,整个的气机血液自然就运转起来了。
二、消瘿方,专治痰凝血淤型结节
配伍:当归,川穹,浙贝母,胖大海,海藻,昆布,夏枯草,香附
方中当归、川芎为君药。当归不多介绍,上面已经说过,这也又用到当归,可见活血药中当归的重要性!
川芎为血中气药,味辛,善走窜,不仅能够活血散瘀,又能够行气止痛,在治疗积聚结块时,常与活血化瘀药物同用。当归与川芎配伍共奏活血之功,以达病所。
方中的浙贝母为臣药。浙贝母能够清解火热之毒,并能化痰,所以善治痰火相结的瘿瘤。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海藻可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海藻可软坚、消痰、利水、退肿,散结气痈肿。昆布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能。
夏枯草能清热泻火,散结消瘿,消除肝经气郁化火所致的各种症状。胖大海可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方中的香附为佐药,可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之功,治疗此病证效果卓异。
三、失笑散
配伍:五灵脂、蒲黄
此方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为什么叫“失笑”呢?
因为用了此方之后,患者身上的各类疼痛会慢慢消失,自然也就喜笑颜开,开心了。看到这个名字不禁想起逍遥散,也是同样的道理。
方中五灵脂入肝经血分,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蒲黄,《神农本草经》中“消瘀血”,行血消瘀。
虽然仅有两味药,但是功效上却不容小觑的,可活血化瘀和散结止痛的能力,因此常常被用来调治各种瘀血疼痛。
中医最本质、最神秘、最有效的部分,不是神药,而是——辨证论治。因此此文中的三个方子都没有写用量,如果你有问题,可说下帮你详细辨证!
关注@内分泌科杜主任 ,希望尽我微薄之力能帮到你!#关注甲状腺结节#
小周你不会被虐待了吧- -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一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如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热痰的贝母、瓜蒌、瓦楞子、猫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气消痰的莱菔子、薤白、橘红、陈皮等,配合应用,以增加疗效。 四、清热活血化淤 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药物:清热凉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 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合清营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加减。 适应证: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热与虚热难分,热邪与热毒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三法常相合而用,但又必须辨清主次轻重,相应而用。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