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2周内,皮肤看起来会有些泛黄,这就是黄疸。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新生婴儿都会有一些黄疸,但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很明显。对于大多数婴儿来说,这是一种暂时的、无害的生理状态,它会自己消失或经过温和的治疗后消失。只有极少数情况下,黄疸非常严重的,这时就要引起注意了。
诱发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
黄疸现象是由血液中高含量的胆红素导致的,每个人的血都含有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时产生的副产物之一。通常,肝脏会从血液中清除胆红素,然后通过身体肠道运动排出体外。在怀孕期间,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母亲的肝脏为她的宝宝消除胆红素。出生后,新生儿肝脏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开始消除胆红素的工作。结果就是胆红素在宝宝的血液中积聚起来,使皮肤呈黄色黄疸。这种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二或第三天,并在两周内自行消失。首先,黄色的颜色会出现在婴儿的脸部,然后向下移动到他的脖子和胸部,极端的情况下,它会到达宝宝的脚趾。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往往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黄疸程度比生理性黄疸要严重,持续时间也要长的多。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多,也比较复杂,可能是生母血型不合、遗传性疾病、缺乏一种酶,往往需要给新生儿进行验血,才能查清病因。
病理性黄疸不同于生理性,不会自行痊愈,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一旦血液中胆红素过高,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在新生儿重要器官部位发生病变,很可能造成核黄疸的危险,也叫胆红素脑病。该病对新生儿有着致命的威胁,同时伴有不可逆的严重后遗症,如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抽搐等。
孕妈妈在孕期过程当中,要注意不吃伤害胎儿的食物,降低黄疸发生率。一般医院都会根据情况安排照灯,但灯总是放在保温箱的侧边,婴儿见到发亮的地方就望过去,有可能引起现在很多孩子斜视的原因。所以,建议灯放在中间,或提醒医生将灯放在不影响视力的位置为好。
病因黄疸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的症状。
疾病因素
溶血性黄疸
凡是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引发溶血性黄疸,常见病因有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伯氨喹、蛇毒、毒蕈、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引起的溶血。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多由各种致肝细胞严重损害的疾病引起,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由于肝细胞严重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増加。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部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另一部分则由于肿胀的肝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压迫毛细胆管和胆小管,或因胆栓的阻塞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反流入血液循环中,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增加而出现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可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如氯丙嗪、甲睾酮、避孕药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肝外性胆汁淤积可由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所引起。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此外,肝内胆汁淤积有些并非由机械因素引起,而是由于胆计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通透性増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导致胆道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系由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缺陷所致的黄疸,临床较少见,主要包括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Rotor综合征四种类型。
黄疸( jaundice)多是由于肝内外各种疾病所引起的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胆红素异常增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升高,从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或者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黄疸根据病因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有很多新生儿也会出现黄疸。
黄疸主要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等部位发黄,可能合并发热、皮肤瘙痒、腹痛、恶心、呕吐、肝胆肿大、消化道出血、腹水等症状。
出现黄疸和(或)伴有发热、皮肤瘙痒、腹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全身体格检查、腹部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尿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不同病因导致的黄疸,治疗方法明显不同。如果是溶血导致,可通过输血改善;肝脏受损多采用保肝治疗;对于阻塞导致的黄疸,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于新生儿黄疸,可进行光照疗法。
黄疸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戒烟、戒酒。饮食宜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对于出现皮肤瘙痒者,应注意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切勿搔抓。
黄疸症状较为常见,切勿惊慌,应及时关注自身皮肤发黄变化程度,以及尿液发黄程度,如果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引起肝脏、肾脏损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