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细菌捕捉糖分,不仅是食用的甜品中的糖分,而是日常饮食中的各种糖分。然后,这些细菌会对捕捉的糖分进行转化,排出酸性物质,导致牙齿变得脆弱。
这些酸性物质会溶解组成牙釉质的羟磷灰石晶体,在牙齿外层上造成细微的小洞。然后,细菌会涌入这些小洞,继续它们的破坏行为,并到达牙齿最内层的牙本质。当牙齿的神经受到破坏后,就会感受到剧烈的疼痛,这时我们才会意识到一颗深度蛀牙已经形成了。
扩展资料:
蛀牙现象非常普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0%~90%的学龄阶段儿童都有或曾经有过蛀牙,几乎100%的成年人也都有或有过蛀牙。在欧洲国家中,国民牙齿保健做得比较好的法国,4~5岁的儿童中,有20%~30%人有过蛀牙,青少年中有蛀牙的比例则高达80%。
然而,蛀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经常刷牙和限制糖分的摄入,可以帮助我们远离蛀牙。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物质能帮助我们与牙齿矿物质的丧失进行抗争。它们是唾液与氟。唾液中含有碳酸盐,能够中和酸性物质,有效避免牙釉质被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糖为什么会让我们得蛀牙
糖的致龋力大小与以下多种因素相关:1、食糖量与龋病发病的关系:食糖消耗与龋病的流行呈正相关关系,高糖消耗组具有高的龋病流行率。与此相反,食糖消耗量低的人群龋病的流行率亦低,而无龋人数增加。这说明,食糖量愈多,患龋的情况愈严重,有力地证实糖有显著致龋作用的观点。
2、糖的种类:很多学者已对各种常见糖的致龋力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各种糖由于分子量和化学结构的不同,产酸能力也不同。动物试验研究发现:各种碳水化合物中,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在活体使用变形链球菌感染动物时更是这样。
3、进食频率:进食糖的频率与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摄糖频率高,可以持续地为口腔微生物提供代谢的底物和能量,长时间保持菌斑低pH的酸性环境。有研究表明,对儿童餐间、睡前加甜食食都会显著地增加龋病的严重程度。
4、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含糖食物的硬度、粗细度、黏稠度等物理性状与其在口腔中的溶解、停留的时间和在牙面上的黏附情况有密切关系。凡是精细的、黏稠的含糖食物致龋力大。经胃管导入含糖食物不产生龋齿,只有食物经口摄入才能致龋。
因为糖作为致龋性食物,容易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袭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致龋性食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扩展资料运动员更易有蛀牙
据英国《卫报》25日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对352名从事游泳、橄榄球、田径等11个运动项目的精英运动员调查后发现,运动员比普通人更注重口腔健康,94%的运动员每天刷牙两次,44%的运动员经常使用牙线,而普通民众中每天刷牙两次和常用牙线的比例分别为75%和21%。
虽然如此,运动员的口腔健康却比普通人差,49%的运动员遭受龋齿的困扰。调查显示,87%的运动员经常喝运动饮料,59%的运动员常吃能量棒,70%的运动员食用能量果胶,这些食品饮料中的糖会增加蛀牙风险,其所含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埋下口腔问题隐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龋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运动员更易有蛀牙,什么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