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症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人致病的原因除了源自自然界,也有源自人体内部的因素。
致病因素
中医致病四因素
外在因素:六淫
内在因素:七情
病理因素:痰饮、瘀血等
其他因素:饮食、劳逸、外伤及烧烫伤等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气候变化过于急躁,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之时,六气就会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
风邪
风是自然界无形的流动气流,春季的主气,四季皆有。风邪致病以春季为多,其他季节均可发生。风邪自皮毛肌腠而入,致病范围广泛,是导致外感病的主因。
寒邪
寒为冬季主气,其他季节也可见到。寒邪也有外寒、内寒之分。
外寒指寒邪直接侵袭人体,根据深浅又有伤寒和中寒之分。伤寒(并非西医的肠伤寒)指寒邪伤及肌表,也包括生物性病原体侵袭。中寒则指机体阳气衰虚,表现为功能减退,多与肾阳有关。
内寒主要有阳衰气虚、功能减退的表现。其具体表现症状有:胸闷、胸背彻痛、腹胀、便溏、腰膝冷痛、阳痿、女子带下清稀、五更泄等。
暑邪
暑是夏天炎热的气候,为夏季的主气。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暑邪的常见病症
湿邪
湿为长夏主气。空气中含水湿过多,即湿邪,也包括生物性病原体,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由生物性病原体和理化性刺激引起。外湿为病与季节、环境有关:黄梅季节多雨,土地潮湿,物体易霉,早晨雾气弥漫,居处潮湿,长期水中作业,涉水淋雨,人在此时易病。
内湿:为脾失健运,属于症候归类范畴,中医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燥邪
燥邪是秋天的主气,与湿的意义相反,是指空气中水分减少、湿度降低而形成的干燥现象。燥有外燥、内燥之分;人体感受外界燥邪,包括生物性病原体而发病,成为外燥。外燥为病,多见于气候干燥的秋季,所以中医有“秋燥”之称。
外燥: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卫开始。外燥又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气温高而干燥,是为温燥;深秋气温凉而干燥,易感凉燥。
内燥:指津液或精血亏损所表现的症候。内燥见于剧烈吐泻、失血、高热、汗出过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及老年人功能衰退等所致津枯血燥表现。
火邪
又称“热邪”,指光和热的物理刺激,但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外感热性病(包括生物性病原体)在热盛期的症候群。火与热经常并称。火邪有外感和内生之分。直接侵入人体为病的属于外感;由于情志活动异常或气机不畅,郁而化火以及阴液损耗,形成阴虚火旺者皆属内生。
外感热邪:热邪蒸发炎上,若扰乱神明,则有烦躁失眠、神昏谵语等表现。消灼津液,则可见口干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表现。热邪迫血妄行,使血流加快,则会使血液溢于脉外而导致各种出血,如吐血、便血、尿血、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且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生痈肿疮疡。
内感热邪、郁而化火:
内生火热证,主要有心火、肝胆火、脾胃火、肺火及肾火。心火上炎可见口舌生疮,肝胆火亢盛者,则头痛、目赤。肺火者,会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胃火盛,可导致牙龈肿痛。肾火盛,则五心烦热、大便燥结、盗汗等症状。
病因,即是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病因学说,就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系统理论。 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病源、病邪等。它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等。另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有时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一病理阶段是结果的东西,在另一阶段则可能成为病因,如痰饮、瘀血等,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中医的病因学说,以宋代。陈无择提出的三因学说为代表。三因是指:一 外因:1六淫指自然界反常的,足以使人发病的,不正常的气候变化(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称作六气);2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疫疠之气”,其中也包含病毒、细菌一类的概念,如明末的吴又可指出:疫疠之气,非风、非寒、非暑,乃自然界别有的一种异气所感,限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尚无显微镜,但已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二 内因:指内伤七情,如喜、怒、忧、思、悲、恐、惊。有过喜伤心,怒伤肝,思虑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和“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等说法。三 不内外因,指饮食、劳逸所伤和虫兽咬伤,跌打损伤,刀刃枪伤,现代多发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均属此类。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侯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