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一般可以清扫到3组,4L,5,6,7,8,9组纵隔淋巴结。部分如3组等可以缺如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李军
右侧可以清扫到2组,3a,4R,7,8,9
淋巴结清扫不足6组的,也就是肺内清扫不到3组,纵隔清扫不到3组的。不是规范的肺癌根治术,而且清扫淋巴结不足,没有准确的术后病理分期,也可能导致分期偏早,延误了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很多所谓腔镜微创的手术,达不到淋巴结清扫的标准,微创却没有兼顾淋巴结清扫的规范性,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
高标准的腔镜手术应该符合上述标准。
我们开展的6cm微创小切口肺癌根治术,能够100%保证淋巴结清扫的规范性和组数。
清理多少淋巴结和治愈结果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能清扫多少淋巴结和医生手术过程中开胸的方法、角度都有很大关系,医生一般都会开尽量小的尺寸,在可视并能摘除的清理下,尽量多的清扫。如果摘除的淋巴结有转移,就意味着近端淋巴系统其他部位转移可能性很大。
目的探讨N_1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的生存情况和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术后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总结分析天津肿瘤医院1981年1月-2002年12月所进行手术治疗的430例N_1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从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中选择多项观察指标进行研究,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气管镜病理结果、术前放疗、术前化疗、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分期、手术方式、气管断端情况、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术后放疗、术后化疗。将各观察指标量化赋值,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整个随访时间至2002年12月完成,失访者失访日期按死亡记,生存时间按月计算,以手术日至末次随访所获得的截尾为准,在此期间死于肺癌相关疾病者为完全数据,如果生存或死亡于其它疾病则按截尾值处理。生存率以随访满1、3、5年计算。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将临床参数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然后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N_1期非小细胞肺癌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5%和3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的最大直径、T分期、气管断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病理学类型、术后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经多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吸烟史、气管镜病理检查、术前化疗、肿瘤的部位、手术方式、术后放疗、术后免疫治疗等影响因素均未见对N_1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影响。而肿瘤的T分期、淋巴结的清扫数量、病理类型和术后化疗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N_1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是指临床Ⅱ_A、Ⅱ_B和Ⅲ_A期,包括了大部分能手术治疗的病例。虽然同是N_1期的术后患者,但其生存期却不相同。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于N_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的T分期、淋巴结的清扫数量、病理类型和术后化疗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我们应该在术前对患者的行为状态评分、体重减轻指数、心肺功能、病变的部位和外侵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病变与邻近重要脏器的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在术后再次根据术后病理,术后分期,淋巴结清扫及转移情况等对其生存情况进行评价,制定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后化疗是两个可以人为控制的影响因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应列为规范性术式之一。目前我们常规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范围一般是,左侧:(4)、5、6、7、8、9、10、11区,右侧:1、2、3、4、7、8、9、10、11区,每例病人平均清扫20-30枚淋巴结。对于N_1期非小细胞肺癌我们常规使用含铂两药方案的3-4周期术后化疗,研究也证明术后化疗对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7。…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