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时
的工具叫“
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
它的工作原理
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
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
一天一夜
刚好滴尽。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
扩展资料
古代时辰和现代
24小时制
1、古代时辰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
十二个月
的概念。以日比作岁,也采用
十二时辰
划分一日、并将日期
切分
点(
换日
点)固定在夜半。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
时间节点
(起点),为十二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
晡时
、日入、黄昏、人定。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
十二地支
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
凌晨一点
丑时
、凌晨三点
寅时
、早晨五点
卯时
、上午七点
辰时
、上午九点
巳时
、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
未时
、
下午三点
申时
、傍晚五点
酉时
、晚上七点
戌时
、晚上九点
亥时
。
2、24小时制
在
二十四小时
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
在精确度高于秒的环境下,秒后可使用
十进制
来表示,
小数点
后面的部分跟在小数点或者
点符号
的后面,例如01:23:45.678。
在二十四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早子时,24:00——1:00,每天的
最后一分钟
开始于夜子时之初23:59(
子初
)而结束于夜子时之末24:00(
子正
)。某一天的24:00等于下一天的00:00。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古代计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4小时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刻钟
核酸采集以后直接从交通场站前往居住地等待检测结果。两点一区指的是在交通场站第一次核酸采集以后,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直接从交通场站前往居住地或暂住酒店等待检测结果,不得去其他地方活动和逗留。
两点一区的就医要求:1、区域内非疫情防控必须人员保持相对静止、严禁聚集。所有人员连续三天核酸检测,筛查期间居民非必要不离开。2、区域内限制除救护、消防、抢险救援、环卫保洁、殡葬等特种车辆以外的所有车辆离开该区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