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脏为一个网状内皮细胞器官,呈紫红色,质地柔软脆弱,呈三角锥体。位于腹腔的右上腹部,在膈肌之下,胃的左后方,左肾的前上方,横结肠之下,被第九、十十一肋骨掩盖。成人脾脏长约11-12cm,宽约7cm,厚约4cm,重约150-250mg。
2.有关 3.有关 4.引起脾脏肿大的原因,以慢性、急性反复发作的感染为多见。急性感染,可见于急 性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此类脾脏肿大以轻 度至中度肿大为主,多数伴有压痛,感染控制后短期内一般可恢复正常。慢性感染 的疾病,包括血吸虫病、感性性心内膜炎、梅毒、结核病等,此类脾肿大可呈中度 至重度,质地坚硬,多有久居流行病区史,一般治疗后不易恢复正常,特别是反复 发作的感染,可引起脾脏的显著肿大。 当出现脾肿大并伴有其它症状时,要仔细观察后再下结论。如伴有发热时,且热型 为长期间歇型或驰张热型,可考虑为急性血吸虫病。如果出现脾脏肿大,伴发热、 贫血和出血倾向时,多考虑急生白血病。若伴不规则的周期性发热且淋巴结和肝脏 肿大的患者,多考虑为何杰金病。脾肿大伴发黄疸,考虑是否为溶血性贫血或病毒 性肝炎。如果同时出现贫血、胸骨后压痛,皮肤粘膜有出血现象时,可能为白血病 或造血系统疾病。如脾肿大明显,多昌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一般说来,脾肿大的发生多提示病情变化复杂,疾病较重,所以发现脾肿大后,最 好去内科先进行常规检查和血液涂片、血清学检查、肝功能试验及其它各项化验、 检查,尽早进行诊断,尽早进行病因治疗。 5.1.多吃一些粗粮,有益于脾脏;2.伤肝的事物不要吃,如:带有色素的,饮酒等;3.要调剂好自己的作息,不要太累,不要易怒。以上是平时应注意的,建议每年去体检,若脾脏有增长,办法就只有切除了。 儿童脾多大时是正常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进行判断。
新生儿脾脏的厚径为1.82----1.17cm,在16--20岁发育达顶点,65岁以前无多大变化,以后则逐渐萎缩。
正常小儿平静呼吸时肋下无脾脏显示。早产儿和少数足月新生儿可在左锁骨中线肋下显示1~2cm,或少数婴儿在深吸气或啼哭时显示肋下脾脏回声。正常身高体重范围内,新生儿及婴儿脾脏厚小于2cm,学龄前儿童脾脏厚小于3cm,学龄儿童脾厚小于3~4cm。
0-3月的小儿,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3.3~5.8cm,3~6月的小儿,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4.9~6.4cm,6~12月的小儿,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5.2~6.8,1~2岁的小儿,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5.4~7.5。
2~4岁的儿童,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6.4~8.6,4~6岁的儿童,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6.9~8.8,6~8岁的儿童,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7.0~9.6,8~10岁的儿童,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7.9~10.5。
扩展资料: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位于左上腹部,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
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将其“悬挂”在上腹部。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能触摸到脾脏边缘,说明脾肿大。
肝硬化脾大医生建议切脾,这样好吗?肝硬化患者很多都会面临脾大的困扰,有时医生会建议切脾。那么切脾到底好不好呢?这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而定了。一般如果不是很严重医生是不会建议切脾的,如果脾大比较严重了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切除的。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提供一个良好的体内环境。
不过相对于干硬化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来说,切脾只是一个缓兵之计,积极的治疗肝硬化才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治疗的根本。只有肝硬化好了,身体才能得到整体上的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