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归治眩晕
用全当归30至50克加水煎汤二、三次后混合在一起,每日分二至三次口服,每次约半茶杯,连服2至3剂即可见效。
2.马节草治眩晕
用马节草60克(山区野生)、500毫升水煎成250毫升左右,一日两次,十天一疗程,仅两个疗程即可。
3.猪脑汤治老年眩晕
小麦30克、红枣10个,猪脑适量放入砂锅内加水、黄酒,隔水炖1小时,分两次食完。对心烦焦燥、失眠、多汗的老年眩晕者有辅助疗效,常食可补脑除烦,养心和血。
4.独活煮鸡蛋治疗眩晕
取独活30克,鸡蛋6个,加水适量一起烧煮,待蛋熟时,敲裂蛋壳,再继续煮15分钟,使药液渗入鸡蛋内,去汤渣,单独吃鸡蛋,每日一次,每次吃2个,三日为一疗程。
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用药物或物理的方法抑制健侧前庭功能或恢复病侧前庭功能,以及增强前庭代偿作用而消除或减轻症状。由于眩晕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和担心症状再发而精神特别紧张,故需用药减轻眩晕伴随症状,如自主神经症状和精神症状。
治疗眩晕的药物有两大类。首先是减轻眩晕发作的对症治疗药物。常用的有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倍他司汀亦可用钙拮抗药,如氟桂利嗪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拟交感神经药,如麻黄 碱抗多巴胺能药物,如吩噻嗪衍生物等其他还有地西 泮类药物、乙酰亮氨酸和银杏制剂等。
综上所述,眩晕患者必须做好身体护理工作,积极接受治疗,治疗后还没见效的,甚至更加严重了,我们建议请尽早选择好一点的医院进行治疗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眩晕的病因复杂,可由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的多种病因所引起。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久远,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痰饮、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方一】张氏眩晕方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泽泻24克,生白术9克,钩藤15克。
【功用】健脾利水,消肿。
【主治】内耳眩晕。
【方解】方以泽泻利水消肿,白术健脾利水,钩藤平肝潜阳,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水,平肝熄风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张氏眩晕方具有利尿、消除内耳水肿、镇静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半夏白术天麻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半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茯苓9克。
【功用】化痰降浊,健脾和胃。
【主治】痰浊中阻型眩晕。
【方解】无痰不作眩。方以半夏燥湿祛痰,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天麻熄风平肝,诸药合用,共奏豁痰降浊,健脾和胃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调脂、镇静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天麻钩藤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天麻9克,钩藤9克,石决明30克,山栀9克,茯苓9克,菊花9克,白芍9克,代赭石15克,陈皮9克。
【功用】平肝熄风,和胃降浊。
【主治】肝阳上亢型眩晕。
【方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方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代赭石镇肝潜阳,山栀、菊花清肝,芍药养阴敛肝,陈皮和胃,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胃降浊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天麻钩藤汤具有降血压和调节血脂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补中益气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9克,黄芪15克,白术9克,陈皮9克,升麻9克,归身9克,钩藤9克,半夏9克,茯苓9克。
【功用】补中益气,养血熄风。
【主治】中气不足型眩晕。
【方解】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则发为头晕目眩。方以参、芪、苓、术、草益气健脾,升麻、柴胡提升清气,半夏、陈皮理气和中,当归养血和血,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养血熄风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益气养血汤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15克,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钩藤9克,珍珠母30克。
【功用】益气养血,熄风安神。
【主治】主治气血二虚型眩晕。
【方解】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则发为头晕目眩。方以参、芪、苓、术益气健脾,归、芍、芎养血和血,钩藤、珍珠母平肝熄风,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熄风安神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益气养血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质代谢,镇静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止晕方
【出处】《中华医药化工》
【组成】煅磁石30克(先煎),石决明18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蒺藜12克,制稀莶9克,西羌活1.2克,北细辛0.45克,甘杞子15克,制首乌5克,紫河车5克,炒当归9克,炒白芍9克,五味子2.4克,白沙参3克,炙黄芪12克,旋覆花5克(包煎),海蛤粉5克(包煎),南沙参12克,法半夏5克,橘络红各3克,川贝母5克(杵),夏枯草9克,云茯苓9克。
【功用】补精益气,安神和络化痰,佐以熄风潜阳。
【主治】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征)。
【方解】本症既非单纯风、火、痰之实证,亦非单纯之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虚候,而是精气不足,肝肾并虚,肝阳痰火为患。病情复杂,治应标本兼顾,阴阳并补,气血两益,肝肾同滋。痰火固宜清化,然病久痰逆络痹,须兼而治之,故温清润化同用,苦降和络并施,佐以石决明、牡蛎、白蒺藜,平肝熄风潜阳。用羌活、细辛者,取其引药上下分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止晕方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镇痛,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二陈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各5两,白茯苓3两,甘草1两5钱。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为患,胸膈痞闷,头痛恶心。
【方解】痰湿困阻,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发为眩晕。方以半夏、橘红化痰理气,茯苓健脾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二陈汤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用法】每服4钱,用水1盏,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八】八风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8两,白芷、前胡各1斤,黄芪、甘草、人参各2斤,羌活、防风各3斤。
【功用】疏散风邪,清利头目。
【主治】风气上攻,头目眩晕。
【方解】无风不作眩。方以藿香、白芷、羌活、防风疏散风邪,前胡理气化痰,黄芪、人参、甘草补气,诸药合用,扶正祛邪,以收散风邪,利头目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八风散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2钱,食后温服。
【方九】下痰丸
【出处】《增补验方新编》
【组成】白矾1两,细茶叶5钱。
【功用】化痰祛风。
【主治】风痰眩晕。
【方解】方以白矾化痰祛风,风祛痰消则眩晕自止。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下痰丸具有降脂、抗炎等作用。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远姜汤送下。
【中药处方】
(1)化瘀清散汤
[处方]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化瘀清热。
(2)活血化瘀汤
[处方]当归、赤芍各12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山楂各10克,葛根、丹参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方中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地龙通络止痛;葛根扩张血管;山楂化瘀散结。
(3)仙柏补阳还五汤
[处方]生黄芪60克,仙灵脾18克,黄柏9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桃仁6克,红花6克,地龙12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补肾益气,活血化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