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凉血药对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血热发斑疹及温热病邪入营血、热甚心烦、舌绛神昏等症。热邪入于营分、血分,往往伤阴耗液。本节药物中,如鲜生地、玄参等兼有养阴滋液的作用,故在热病伤阴时,应用此类药物有标本兼顾之效。
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血分的病症,如果气血两燔,可配合清热泻火药同用。
主要用药:生地、牡丹皮、犀角、大青叶、玄参。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9~15g。
牡丹皮
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主治: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6~12g。
犀角
性味:苦、酸、咸,寒。归心、肝经。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斑疹,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0.3~1钱。
大青叶
性味: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9~15g。
玄参
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凉血滋阴,泻火解毒。
主治: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9~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
1 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上瘾,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导致入药。
注意事项: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2 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入阴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痨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3 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灸用。
注意事项: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4 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项:血寒经闭不宜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