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建议:即使是有病变的情况,做病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病理只是对所取的标本做,如果没有问题,也不太好取标本。这么多年的胃炎病史,建议查一下幽门螺杆菌检查,如果为阳性,正规清除治疗就可以了。
许多人不知道病理检查是做什么的,以为病理检查是搞化验、出数据的,实际上病理检查是要对疾病做出诊断,尤其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类型,并且对临床能否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到目前为止,病理诊断仍是最可信赖的最后的诊断,也是最准确的诊断手段,素有“金标准”之称。病理检查报告一般包括:常规病理诊断和特殊检查病理诊断。在病理报告中,病理医生首先要告知送检的标本是什么部位的组织,说明组织是正常还是有问题,有问题的话是肿瘤还是炎症,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恶性肿瘤是哪个阶段,有无转移等等。
炎症分为特异性炎症、非特异性炎症:特异性炎症是指由特定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如结核、梅毒等。非特异性炎症是指由一般病原体或理化因素引起的病变,常见于鼻咽粘膜、胃肠粘膜、子宫颈粘膜等处的慢性炎症。
肿瘤分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按照组织来源又分为上皮源性和间叶源性肿瘤:上皮源性的肿瘤如果是良性的一般称为瘤,如腺瘤、乳头状瘤。如果是恶性的即为癌,如鳞状上皮细胞癌。间叶源性的肿瘤良性的也称为瘤,如脂肪瘤等,恶性的称为肉瘤,如脂肪肉瘤、滑膜肉瘤。良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术后很少复发,对机体危害小。恶性肿瘤分化不成熟,易发生转移,术后易复发,对机体危害大。
分化:在肿瘤报告中,一般用于描述其分化程度,表示相应的恶性程度等信息。分化越高,其成熟度越好,预后相对好;相反,分化越低,其成熟度越差,预后差。
非典型性增生(异型增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例如宫颈上皮异型增生,报告中常用CIN(非典型性增生)描述,CIN分三级,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建议一旦有CIN就要定期检查或积极治疗。
疑癌:此类报告表明,不能完全肯定是癌症,或对癌症的诊断有所保留,需进一步特殊检查(例如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等)。此类报告中,多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可能为……”等字样。例如,“直肠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可能,建议做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
原位癌:通俗地说,原位癌就是刚形成不久的初生癌,如宫颈原位癌、胃原位癌、皮肤原位癌等等。
需要提醒大家,按照医疗规范,人体所有离体组织都必须做病理检查,如果手术后有组织切除,病人有权利自己要求临床医生做病理检查,凡是手术中切除的身体任何组织都应送到病理科检查,尤其是切除的痣、小肿物及皮损等,以防止漏诊或延误治疗。今年3月份我们经历过这样一个病例,患者28岁,女性,肛周肿物一年,手术后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幸好做了病理检查,如果不做病理检查而误以为是脂肪瘤(良性),就延误了治疗。后果不堪想象。另外提醒患者,做了病理检查一定要索取病理诊断报告,病理报告属于病历中的一部分,同样重要,同时也要知道病理检查的结果,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肿瘤切下来要做病理检查是为了给医生提供准确的诊疗信息。病理检查是肿瘤的众多诊断中最为可靠的方法,它所判断的内容包括病变是不是肿瘤,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组织学上属于哪种类型,恶性程度的高低这些信息,对于医生的临床诊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是其它方法中不可取代的。肿瘤患者往往会听到医生说病理检查结果如何如何,那么为什么要做病理检查,结果又意味着什么呢?术前病理是为了确诊肿瘤性质以便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和如何手术,比如肠癌通常使用肠镜取活检,术后病理是为了更明确的诊断,因为术前病理取样是在活体内采取穿刺或内镜的方式,取样范围有限。不能完全代表肿瘤的全貌或者确定病灶的范围;比如肠癌手术,切除了肿瘤以及累及的肠管和周围的组织,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医生还需要很多信息进一步作出判断,比如肿瘤的组织学分型累及到了肠壁的哪一层结构,是否侵犯了周围组织,淋巴结有没有转移,肿瘤切除是不是彻底等,这些都需要手术后对切除的部分做病理检查才能知道,这些信息直接反映了肿瘤的严重程度,因此是临床医生制定术后进一步治疗的方案判断患者预后的主要依据,没有病理活检,只靠肉眼观察是不可能准确评的估,所以术后的病理检查非常重要。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