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为一空腔器官,腔内覆盖有粘膜,称子宫内膜,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的变化并产生月经。性交时,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受孕后,子宫为胚胎发育、成长的场所。分娩时,子宫收缩,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子宫腔为一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颊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腔相连。子宫颈内腔呈棱形,称为子宫颈管,成年妇女长约3cm,其下端称为子宫颈外口,连接阴道顶端。未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于受分娩的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而分成前后两唇。
正常的子宫有较大的活动性,但一般呈前倾前屈位。这主要依赖于子宫的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的依托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子宫位置的异常往往会降低女性的受孕率,甚至导致女性不孕。
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它是产生月经和孕育的胎儿的重要场所,这些生理功能主要取决于子宫内膜正常的周期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则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控制。
子宫颈突出于阴道内,内含有腺体,可分泌一种粘液,即宫颈粘液,这种粘液的性状和量的多少 ,与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功能的影响并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排卵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粘液稀薄,有利于精子通过,与此同时,精子还能从子宫颈粘液中摄取养分,增加其活力,促进精子与卵子结合。而排卵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宫颈粘液减少而粘稠,并可在子宫颈管内形成粘液栓,使宫颈与外界分开,产生保护作用,同时,不利于精子通过子宫颈。
子宫为肌性器官,腔窄壁厚,分底部、体部、颈部三部分。体部和底部的子宫壁由外向 内分为外膜、肌层和内膜(又称粘膜)。
子 宫
(一)子宫壁的组织结构
1.外膜 子宫外膜(perimetrium)于底部和体部为浆膜,其余部分为纤维膜。
2.肌层 子宫肌层(myometrium)甚厚,由成束或成片的平滑肌组成,肌束间以结缔组织分隔。肌层分层不明显,各层肌纤维互相交织,自内向外大致可分为粘膜下层、中间层和浆膜下层。粘膜下层和浆膜下层主要为纵行平滑肌束,中间层较厚,分内环行和外纵行肌,富含血管。成年妇女子宫平滑肌纤维长约5Oμm,妊娠时肌纤维显著增长,可长达500μm以上,肌纤维可分裂增殖,结缔组织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也 可分化为肌纤维,使肌层增厚。分娩后,部分肌纤维恢复正常大小,部分肌纤维退化消失,增大的子宫恢复原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受激素的调节,其收缩活动有助于精子向输卵管运送及经血排出和胎儿娩出。
3.内膜 子宫内膜(endometrium)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内膜表面的上皮向固有层内深陷形成许多管状的子宫腺,其末端近肌层处常有分支。表面上皮与腺上皮结构相似,均由分泌细胞和少量纤毛细胞构成,但分布于子宫功能层的腺上皮细胞对卵巢激素反应敏感而有周期性变化。固有层较厚,血管较丰富,并有大量分化较低的梭形或星状细胞,称为基质细胞(stroma cell)。
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可分为功能层(functional layer)和基底层(hasal layer)两层。功能层位于浅部,较厚,自青春期起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剥脱和出血。妊娠时,胚泡植入功能层并在其中生长发育。基底层较薄,位于内膜深部与肌层相邻,此层无周期性脱落变化,有修复内膜的功能。
子宫动脉的分支经外膜穿入子宫肌层,在中间层内形成弓形动脉。从弓形动脉发出许多放射状分支,垂直穿入内膜,在内膜与肌层交界处,每条小动脉发出一小而直的分支称基底动脉,分布于内膜基底层,它不受性激素的影响。小动脉主干从内膜基底层一直延伸至功能层浅部,呈螺旋状走行,称螺旋动脉。螺旋动脉在内膜浅部形成毛细血管网,七细血管汇入小静脉,穿越肌层汇合成子宫静脉。螺旋动脉对卵巢激素的作用很敏感。
HCG、孕酮应该综合起来进行判断,如果hCG翻倍很好,孕酮下降了,这说明胚胎是在正常发育,但是hCG促孕酮的功能不行,此时需要静躺并适量补充孕酮;如果hCG不翻倍反而下降,孕酮也在降低,这种情况更需要保胎;孕酮正常,但是hCG翻倍不好,这种情况非常少,这种情况下hCG翻倍不好往往只是相对的,可以先观察。孕早期应该这样保胎:1.保胎期间严禁同房,因为此时胎儿本身就不够稳定,与母体随时有可能分离,夫妻生活很容易造成流产发生。2.有需要的话,卧床休息,一直要躺到阴道流血停止后3至5天。3.孕酮数值低的话,可以打或吃黄体酮,也就是俗称的保胎药,以弥补自身的黄体水平。4.随时观察阴道流血、腹痛情况,看看是否会有排出物。5.经过两周的治疗后复查B超,一般来说,阴道出血和腹痛现象消失,胎儿有胎心,胚胎大小和孕周符合,就是保胎成功。保胎成功后,就是一个正常的孕妈妈,正常生活、正常作息、按时产检,注意饮食均衡,合理运动,这样就可以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