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常常会生出一种无力感。明明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竭尽全力,但孩子依然会出现问题。很多父母很迷惑,仿佛被困在迷雾重重的迷宫里,找不到出口,他们无力解决孩子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喜欢去追求那些浮于表面的育儿观,很少去触碰孩子的内心。
心理健康对孩子而言,才是根。
儿童的心理发展受成人的影响
某些发生在身边的社会性新闻,常常让很多父母如坐针毡,在看到这些新闻时,我们会认为‘只要孩子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当这些新闻消失的时候,我们又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成绩、能力这些外在的东西,而忽视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障碍、痛苦、迷惑与失败。
蒙特梭利认为,人在婴幼儿时期遭受的心理创伤,其影响是慢性、持续而深远的,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孩子成年后,身体上、心理上难以治愈的疾病,都要考虑其在童年时期的经历。
儿童如果不能正常的成长或者在六岁以后表现出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儿童在0-6岁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受到了来自成人的干扰。成人会把自己当作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好与坏、错与对。
而这种干扰或者压制,恰恰是无意识的。
成人会对有意识犯的错感到内疚、痛心,而对无意犯下的错误却不置可否。成人的这种盲目可能会将儿童引入歧途,使他们的心理偏离正轨,出现神游、抵触、依附、自卑感、恐惧、说谎等心理现象。
儿童心理偏离正轨的八种表现
孩子的心理偏离正轨,并不意味着孩子出现了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我们并不想给父母贩卖任何焦虑,只是想提醒父母,在孩子表现出任性、霸道、攻击行为,或者专注力不好的时候,应该引起重视,而不是选择听之任之。
看到儿童每个不同寻常的反应,都是在向父母揭示,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支配欲
“有的时候,父母很难找到克服儿童任性的好办法,耐心的规劝、严厉的惩罚都没有很好的效果。于是,我们采用了一种讲条件的手段来应对孩子的任性,只要孩子不闹或者是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就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一次次后,你会发现,孩子已经掌握了你的套路,开始用一些手段来触发你满足他的要求,孩子开始利用父母。”
孩子会利用父母来获取更多的东西。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出越来越不合理的要求,以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
如果儿童第一次支配成人时获得了成功,那他就会用同样的方法迫使成人作出第二次、第三次让步。成人越多地做出让步,儿童就越多地向成人索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即便是比较顺从听话的孩子,也能创造出征服和支配成人的办法,比如,他会通过眼泪、恳求、忧郁的眼神来博得父母的同情,以此来支配父母。因为疼爱孩子,父母最终会向孩子屈服,一直到无法给予孩子时为止。
学会对孩子的要求说“不”,不要在孩子出现问题后,才后知后觉地说一句,“都怪我平时宠坏了孩子。”
说谎
“你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当你询问他的时候,他会表现出一种拒绝交谈或者用不是事实的语言来回复你。你的第一感觉是他可能说谎了。你可能会生气,甚至想象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了所谓的‘坏’孩子。”
在孩子的世界里,谎言的表现有几种类型。有的时候是一种认知的错乱,当你询问孩子昨天他干了什么的时候,他可能会用上周做的事情来回复你;当他和小朋友发生冲突,面对你的压迫,会选择忽略事实,这是一种防御性条件反射,是为了自我保护而编造的;他们会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这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谎言”;当你问他幼儿园的老师对他好不好的时候,有的孩子会说老师不好,除却真实的情况外,多半是孩子进行了某种推理……
孩子的每一种“谎言”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但说谎本身是由于心理紊乱造成的,而这种紊乱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加剧。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说谎的行为并不会奇迹般地消失,但我们可以通过改造儿童的心灵让儿童不必说谎。让儿童跟现实接触,给儿童精神的自由以及对善和崇高的向往,都可以帮助儿童改造自己的心灵。”
神游
“孩子总是喜欢在教室里动来动去,好像对很多事情都表现出了兴趣,或者是坐在位置上,看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实际上是左碰右顾。”
“神游”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是一种寻找慰藉的表现。孩子在现实中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没有找到满足自己内心构建的环境,心理就会出现失衡。
如果儿童出现这种心理失调,就会坐立不安,到处乱动。他们看起来好像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是缺乏目的的表现。
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当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他们会很快地放弃,因为他们的心思不能集中,而是分散在了很多不同的事情上,不能专心于眼前的事物。这直接会导致很多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经常出现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与其在学习时期想方设法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不如在6岁之前为孩子创建一个满足孩子内心需求与兴趣的环境,注重孩子的前庭觉训练,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抵触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对于别人的主动问好,采取回避或躲在父母的身后,和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说话会脸红。不知为何,平时在家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到外面就患上了社交焦虑症。”
心理学家把这种表现称为“抵触”,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这表明儿童心理上对外界设置了某种防御,使他对外界刺激的回应越来越消极。
如果长时间具有这种心理的自我防御,孩子就可能会丧失某方面的天赋才能。有的孩子讨厌学数学或学不好数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孩子对学习也设置了这种心理障碍,这样的孩子最初可能是抵触某一学科,后来是抵触很多学科,这样的心理障碍很难消除,而且会影响儿童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