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孩子在三岁到三岁半之间都会纷纷入园,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但是有些孩子在入园后明显能很快地适应生活,而有些孩子则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现象。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也令很多宝妈陷入了沉思。
01
如何判断孩子入园时机
孩子入园的时间根据传统思维都是三岁,但是如果孩子不具备入园的能力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宝妈还是可以缓一缓,但是最长也不宜超过三岁半。
1、自理能力
孩子在家里总是被大人们围着团团转,通常长辈们也会对孩子照顾有佳。不缺吃不缺喝,不怕冻,不怕热,孩子稍微有任何不适的反应,家长们都会全力以赴。
但是到了幼儿园,并不是一个老师照顾一个孩子,而是两个老师加上一位保育员,负责整个班级的孩子、幼儿园的一个班级,通常人数在30人左右,老师无法做到1对1的照顾。
因此孩子在入园前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够基本的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不需要额外的帮助,这才能说明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2、摆脱依赖心理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出生以后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自己的父母。由于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也不愿意轻易的离开,早已产生了很大的依赖心理。
但是到了幼儿园,孩子并不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因此当孩子可以摆脱依赖父母的心理时便可以考虑开始入园。
3、语言表达清晰
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学会了说话,但有的孩子能逻辑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好的组织语言,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而另外一些孩子说起话来总是断断续续,有时还会语无伦次。
如果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基本表达出想要什么,吃什么,冷了,热了等一些常用的语言,那么也可以证明孩子到了幼儿园可以依靠自己解决问题。
02
入园前孩子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入园前家长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毕竟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1个小型社会,他们会碰到很多的障碍,只有个人能力越强,才能更好的适应。
1、初步自理能力
如果孩子并不具备自理的能力,即使上了幼儿园在很有可能被幼儿园的老师劝退。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幼儿园的老师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但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幼儿园并不是1对1的私人服务。
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入园前教会孩子初步的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穿鞋,睡觉,上厕所等等,这些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习得的能力。
2、融入集体的能力
孩子进入幼儿园,需要独立的去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这对他们融入集体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不能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往往会表现出无法适应,举手无措的现象,这也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给予孩子安全感以外,也要鼓励孩子勇于面对陌生的环境,给予足够的底气。
3、语言表达能力
大部分的幼儿园的老师会尽力的关心到每个孩子的状态和情绪,但毕竟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于每个孩子都做到百分百的了解。
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如果具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那么老师才会给予及时的帮助,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入园前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饿了,冷了,热了,想上厕所了,这些基本生活要求都要教会孩子如何举手发言和老师提出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也能让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更加顺畅。
4、控制情绪的能力
孩子的脸就像6月的天,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但是孩子到了幼儿园以后,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就不能融入团体,同时也会招来别人的排斥。
所以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在幼儿园里不能随便乱发脾气,喜怒无常,放声大哭。而是应该通过正确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不满情绪或者其他情绪释放出来。
5、自我保护的能力
虽然在幼儿园里相对来说也是非常安全的,但是毕竟是一个公共的环境,而且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防范意识相对较弱。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当自己受到欺负或者说受到伤害时,应该主动的告诉老师,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尽量把别人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结语: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入园并没有最佳的年龄,但是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孩子入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满足三周岁以上,家长具体还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判断,但最晚也不应超过三岁半,否则对幼儿来说他们就失去了社交培养能力的最佳期。与此同时,在入园前家长也应该积极教会孩子具备以上5项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也会在幼儿园里茁壮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