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立规矩”,孩子才不抵触?

怎样“立规矩”,孩子才不抵触?,第1张

怎样“立规矩”,孩子才不抵触?

有一次,我真诚的父母遇到一个问题:我七岁的孩子不守信用。如果他食言了呢?如何「立规矩」让孩子不抵触?

背信弃义。这两个词用在成年人身上,就得是这个人有严重的不当行为。一个七岁的孩子怎么能让父母做出这样的断言?

一问细节,才知道是我妈跟他立了个规矩。孩子答应做好,就一定要做好,可是一翻脸就坏了规矩。

那么,当爸爸妈妈明明和孩子制定了规则,但孩子就是不遵守的时候,他们该怎么办呢?如何「立规矩」让孩子不抵触?孩子会遵守什么样的规则?真诚的父母有几点建议:

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父母和孩子制定了某种规则,孩子却无法遵守。成年人会忍不住生气。当他们生气的时候,他们应该责怪他们的孩子,要么是因为“违背了他们的承诺”,要么是因为“违背了他们的承诺”。当大帽子扣上后,孩子们原本不那么严重的行为就“固定”了。连同孩子的品行,都会被否定。

我真的很在乎父母本身,特别反对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还是踏实一点比较好。其实是某种传统的惯性思维在起作用。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使是他应该自己做好的事情,比如独立写作业,他也不可能一下子自动自发的把每天的事情都做好,更何况很多家长都希望学龄前的孩子可以自己做,比如收拾玩具,不拖拉,有时间感等等。所以爸爸妈妈不能指望你今天教给他什么规则,明天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外,如果孩子没有遵守大人给的某个“规则”,很可能是那个规则有问题,或者太严格,或者缺乏可执行性,不能一概而论。都被认为是孩子的问题。

2。违背孩子天性的规律,尽量少站

父母双方都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会给孩子定下各种“规矩”。但是有些规则,违背了他们的本性,孩子自然很难遵守。

比如孩子喜欢自由,不喜欢有太多的约束,但是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每天的活动,制定一个严格的时间表,什么时间做,每天读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孩子没有成年人那么强的时间观念(其实很多成年人都没有),这种时间表很容易被破坏。那么像这样可执行性特别差的规则就应该尽量少设置,让孩子享有更多的自由去做自己的主人,管理自己。

当然,让孩子知道必要的规则是为了避免坏习惯,所以有些规则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要做熊孩子骚扰别人。

如何在尊重自然和避免不良习惯之间取得平衡?我们的做法是:凡是不违反公共规则,不影响他人的事情,都在孩子“自由”的范围内。比如你怎么玩玩具是你自己的事,但是如果你晚上把玩具摔在地上,打扰了邻居,那就是需要克制的事情了。

3。尽可能少站在 孩子能理解和遵守的规则之外。

有些规则超出了那个年龄的孩子所能理解和遵循的水平,孩子很难做到。

比如一个妈妈抱怨她三岁半的孩子总是乱扔玩具,不知道怎么收拾,让大人很恼火。这意味着成年人在给孩子养成好习惯方面过于草率。

当然是最理想的,孩子可以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齐齐。但这真的只是一个理想。包装玩具包括几个步骤,如分类,整理和存储。对于一个三岁半的孩子来说,如果他的父母不是经常带着他们这样做,他就不会有什么“收拾”和如何“收拾”的概念。也就是说他妈妈叫他收拾玩具,其实他根本收拾不了!

很多成年人,都几十岁了,还缺乏收拾自己家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格。

所以,捡玩具的规则通常不是孩子有意打破的,而是这个所谓的“规则”,根本就被制定的不合理。

4。违背孩子意愿的规则,尽量少站

有些规则违背了孩子意愿的“规则”,孩子很难遵守。

比如有的家长让孩子吃不喜欢吃的蔬菜,并把这当成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之一。但孩子并不是真的喜欢吃,所以经常会打破“规矩”。比如有的家长让孩子学钢琴,每天在规定的时间练习,孩子却不感兴趣,答应得很好,却做不到,于是大人经常发现孩子违反了“规则”。

所以,父母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孩子的意愿。如果他们做不到自己希望孩子做的事情,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制定一个必须遵守的规则。

那些淘气的孩子,淘气的孩子,捣蛋鬼,还有不断打破规则的熊海子,他们总是那样。通常不是因为大人定的规矩太少,而是太多。这是不允许的,那是不允许的。孩子往往会受到责备,所以他们不断地通过故意违反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怨恨和反抗。

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A·S·尼尔在他的名著《夏山学校》中说了一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耸人听闻。仔细想想真的很有道理。他说,“真正的破坏性是行动中的仇恨,这是谋杀的象征。”

5、不是“规则”而是“规则”

真心的,父母也希望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不赞成给孩子“定规矩”。“立规矩”本身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意思是当老年人居住时,年轻人袖手旁观。所以我们说给孩子“立规矩”,其实有很强的传统家长制,也有很强的大人逼孩子的意思。

我们认为,育儿是父母与孩子的合作,所以相对于“规则”,我们更愿意把孩子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要求称为“规则”。

这些规矩,在我们孩子小的时候,是先给他们讲道理,然后要求他们去做;等孩子大一点,和孩子约定,尽量照顾孩子的兴趣和愿望。

6。对孩子的规定越少越好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父母不以身作则,给孩子定再多的规矩也没用。

我们很少给孩子定规矩,和孩子约定的规矩只涉及特别关键的事情,比如不准打人,不准骂人,不准无拘无束地看电视或打游戏等。孩子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所以不会养成看到就想打破的习惯。。

所以,我们两个孩子,虽然没有那么聪明伶俐,但也很少做真正违反规则的事情。比如学校的纪律,公共场所的规矩,都是可以无条件遵守的,很少违反,更不会故意违反。

7。孩子们最好同意这些规则

等孩子大一点,对于孩子需要做的事情,我们会尽量用“同意”而不是“命令”。

比如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但是家长不希望孩子玩电脑游戏时间太长,于是我们和孩子商量了一个玩电脑游戏的规则:周一到周四,不玩游戏,放学后也不玩游戏;周五放学可以玩,玩的时间也是提前约定好的;在周六和周日,你可以在自己选择的时间玩,通常需要提前预约。

这样的规则能被双方接受,是因为它考虑到了孩子贪玩的天性,考虑到了孩子“玩”的意愿和家长“约束”的意愿,孩子遵循起来没有困难。

8。偶尔打破规则没什么大不了的

孩子是一个每天都在成长的“人”,而不是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化产品,所以他的言行偶尔出现一些小瑕疵是完全正常的。

爸爸妈妈不用每天拿着圆规和尺子去严格衡量他有没有遵守你给他定下的规矩,有没有“答应得好,但言出必行”。

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表现得更好,还可能慢慢培养出一种家长特别不愿意看到的成绩——你管得越多,孩子就越叛逆。

总之,明明孩子定了规矩,却不能遵守。这件事没有大人想的那么严重,不用担心孩子会养成“食言”“食言”的不良行为。对于成年人来说,调整他们为孩子制定规则的方式以及那些“规则”的内容,让孩子遵守规则,要容易得多。

当然,如果能以合作的方式和孩子“约定规则”,对孩子来说就更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8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29
下一篇2023-0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