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受苦就好。如果孩子6岁前不痛苦,以后会更痛苦。让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找出答案。
我高高兴兴的带着孩子去了家门口的超市,在排队结账的时候,痛苦的事情发生了。排在队伍前面的老奶奶正带着孙子结账,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变形的机器人玩具。
结账时,收银员说一共592.7元,奶奶当场被骗。不好意思问“玩具多少钱?”
[/h “569元。”
“一个玩具,这么贵?”
“这是进口的。”
奶奶让孩子换个便宜点的,可是孩子呢?一个人拿着玩具,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
奶奶用尽全力劝孩子,孩子最后还是把玩具狠狠地扔在地上,放声大哭。
由于用力过猛,玩具当场摔坏。
看着奶奶慌张的样子,心里莫名的难过!
她掏出手机给媳妇打电话,紧张得结结巴巴。孩子还在旁边哭,听到妈妈的声音,噪音更大了。
我讲了半天,也没听明白整个故事。还好旁边有人值班,帮她整理事情经过。
因为涉及到丢钱,老人无法用手机支付和转账,只好求助。碰巧轮到我付账,所以我就帮了他一把。
奶奶看到我带着两个孩子,然后知道她住在同一个小区,就开始聊了起来。
她从农村来厦门才一个月,还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她的孙子和她并不亲热。
儿子媳妇刚买了这套二手房,目前压力很大。于是我媳妇选择了外出打工。她来这里帮忙接送孩子,做家务,买菜。
孩子一切都好,除了和妈妈分开的时候天天哭。本来我媳妇今天要去陪孩子,但是早上接到公司电话,被叫去加班。
走之前,我敷衍地跟孩子说:“奶奶说要带你去买玩具。你和奶奶应该去超市!”
然后她带着孩子去了超市。
她孙子三岁半了,需要抱在那里,尤其是妈妈。孩子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妈妈,特别害怕和妈妈分开。
奶奶说:和妈妈分开的时候特别爱哭,特别焦虑,特别爱发脾气。她必须事事跟着他,否则她会抓自己的头发,用头撞墙。
看着奶奶无助的样子,莲妈突然想到,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痛苦就是分离带来的痛苦。
与所依附的人(母亲或祖母)分离,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件重要的事,也考验着父母早期建立的安全感。
分离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小到与朋友和家人短暂的分离,大到心爱的宠物去世、亲友去世。
成长的道路上总是点缀着各种分离。没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孩子,将来可能就是一个完整的巨婴。
整个分离的过程,也是孩子能够独立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会珍惜、接纳、包容的过程。
如果分离做得不好,孩子不仅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还容易患上分离焦虑症。
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分离性焦虑是当你与你的依附对象(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分离时,产生的不恰当的、过度的、损害行动能力的焦虑。).
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
据大数据显示,儿童患病率在10%左右。换句话说,每个孩子中就有一个生病了。
特征一:当你与亲人分离或离开他熟悉的环境时,你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害怕亲人出事或害怕你被拐走;
特征二:担心与父母或其他依附者分离,不愿上学或幼儿园;
特征三:对独处的持续和不恰当的恐惧,当期望与所依附的人分离时,会立即表现出过度的复发性苦恼,如哭泣、易怒、发脾气、抑郁、思维活跃度低下等...
特征四:冷漠或社交退缩,甚至出现一些躯体症状:恶心、呕吐、头痛、胃痛、全身不适等。
很多家庭里,孩子都有分离焦虑,父母也随之焦虑。他们经常用哄骗、偷偷摸摸、殴打、责骂、责备、威胁等消极方式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这无疑是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雪上加霜,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及时援助!
《李诗话》说:“所有的别离都会留下一个人的背影,总有人愿意做那个照应背影的人。”
“那个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父母,所以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承受离别的痛苦,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分离的苦涩会让男生更有责任感,让女生更独立。
十年育儿,发现家庭育儿面临一个怪圈:小时候不让孩子承受离别之苦,长大后却对孩子寄予厚望。
不让孩子承受离别的痛苦,最终会让身边的人痛苦,自己也会痛苦。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引导孩子从离别的痛苦中过渡过来?
总结以下几点:
我愿意和我的孩子说再见
很多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哭,就开始觉得害怕,难受。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内疚和急躁,我自己也受不了这种差异。
有这种心态的妈妈,也许这一幕正是她童年经历过的。孩子的哭闹正好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给了自己一个不分开的理由。
要让孩子在分开的时候不哭,你得跟他们说再见。
可以允许孩子哭。告诉他们你什么时候回来,如果出去会做什么。亲吻孩子的小脸,微笑着理性、平和、淡定地走开。
重复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孩子会微笑着跟你说再见。这也是以后告别朋友恋人的一个基础练习。
2。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孩子自理和交友的能力
三岁前,从帮孩子吃饭、穿衣、穿鞋、洗手、大小便,孩子都能独立完成。
莲妈发现,自理能力好的孩子更容易转移分离的痛苦。
六岁前,扩大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要多给他创造认识陌生人的机会。
如果你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三正强化,用关爱化解孩子不良心理
和孩子分开的时候,妈妈要和蔼,要有耐心,要保持微笑。时刻提醒自己,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化、加重问题。
临走前尽量多表扬孩子,表扬孩子对某件事或某个行为的专一。
让我们回忆一下前一天的一件愉快的事,或者他做了什么让你感到骄傲和开心的事。
当妈妈告诉孩子,她因为孩子而感到幸福,孩子就很满足。
比如莲子帮忙看弟弟,或者给弟弟蒸鸡蛋的时候,我会及时说:“莲子,我妈跟你女儿在一起感觉好幸福!”
当你离开的时候,你可以建议你的孩子为你做一些事情,比如下班回来帮你脱鞋喝水,或者为你跳个舞唱首歌等等。
虽然陪伴是最长的告白,但离别也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