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 ,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中国在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同时,由于新生儿基数的变大,再加上拼二胎的高龄孕妇早产发生率更高,早产儿的数量或将出现阶段性增加。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救治技术越来越高,目前国内救治的胎龄最小的早产儿为22+2周,体重最小的早产儿为370g。
早产儿的定义
目前我国多把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统称为早产儿,其中,孕周不满28周称为超早产儿,28-32周者称极早产儿。绝大多数早产儿出生体重均低下,出生体重<1000g者,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1000-1499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2499g者,称低出生体重儿。
造成早产的病因
1. 母亲因素:
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胎盘功能不全
子宫因素:子宫内膜炎、子宫颈内口松弛、子宫畸形。
营养不良、过度疲劳、严重身体及情绪的伤害、先兆子痫、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及感染发热性疾病。
2. 胎儿因素:先天畸形、感染、胎儿与母体血型不合、多胎妊娠、脐带过短、羊水过多或过少。
3. 其他:母亲频繁怀孕、父母亲年龄过大或过小、抽烟过多等。
早产的并发症
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需要特别监护。
具体表现在:早产儿的呼吸快而浅,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胎龄越小则皮肤越薄嫩,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吐、泻及腹胀;脑部血管脆弱,易受伤而出血;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较足月儿为长,而且较重;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得该种营养缺乏症;使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易发生低血糖。
早产儿的护理手段
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注意保暖;防止感染;精心喂养。特别强调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
出院评估
出院标准:一般为出暖箱后体温保持正常,反应吃奶好,自主吃奶吸吮有力,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在4斤以上并且全身皮肤黄染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正常范围以内,心肺功能正常,无咳嗽、口周发青等缺氧表现。
出院后复诊:早产儿早期成长情况特殊且多变,一般出院以后2周内第一次随访,然后每1-2月需要到儿保科检查一次,半年后情况趋向稳定可以每2-3个月随访检查一次,1岁以后需要至少每半年去检查一次身体。随访内容不止有体格检查,还包括听力、视网膜发育、神经行为发育等,每次随访,爸爸妈妈都要认真听取专科医生以及康复师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宝宝更好地追赶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