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汉斌教授、博导
主要成果简述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项、主持完成的“大型卷筒强度和稳定性综合试验装置研制”课题经湖北省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完成起重机安全性能评估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作为主持人之一完成的“起重机传动件高性能化研究”课题和“电液伺服式钢丝绳滑轮试验装置”课题分别中国船舶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及理论:设备工况监测与安全性评价
机械系统智能设计
物流技术与装备:现代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仿真
物流系统信息化与数字化
物流系统监控与诊断
物流管理:物流系统仿真
港口物流理论及方法
陶 德 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简述
曾参加国家七五攻关、国家计委重大新产品开发等项目,主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7年,序3)、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序16)、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序4)和交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96年,序2)各1 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港口起重运输设计手册(第三篇,起重机零部件)”,“起重运输机械试验技术”等教材及著作3 部
主要研究方向
1物流信息系统与控制;
2网络化测试仪器与智能监控诊断;
3起重机关键零部件(钢丝绳,滑轮,卷筒,制动器等)高性能化。
主要学术职务有: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交通企业管理》杂志社社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学会理事、湖北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
陈定方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简述
1986年以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机械部、交通部、湖北省、河南省、江苏省、江西省的科研项目,有18项获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和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评为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重要刊物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有6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主编或共同编写出版了《机械CAD基本教程》、《机械设计专家系统研究与实践》、《面向对象的C++/ES》、《推动经济的2010年技术预测101项》、《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现代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虚拟设计》等12部专著、译著。现担任湖北省、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南昌大学、江苏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兼职教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10多个学报、期刊的编委。
分布式虚拟设计/制造研究及应用获2005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度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分布式虚拟设计/制造平台获2005年度中国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1、分布式虚拟设计/虚拟制造与计算机仿真;
2、复杂问题、复杂系统研究与科学计算可视化;
3、制造业及物流信息化与数字工程。
徐长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简述
长期从事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工程检测技术、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物流技术与装备等研究,参加和主持国家、省部级纵向及横向科研课题多项,其中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
1、机械系统智能化设计;
2、机械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化诊断;
3、机械系统动态分析与仿真;
4、现代物流技术;
王少梅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简述
近年来,取得省部级奖5项,如主持的“港口机械CAD”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抓斗动态仿真及优化设计”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及“轮胎起重机智能CAD/CAM”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在物流系统规划与仿真方面,完成的项目有:上海港务局“港口物流中心研究”,“张家港(木材)物流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深圳机场物流园区市场调研及预测”,“利丰物流发展战略及信息平台研究”,“港口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系统的动态仿真”等以及参加完成的交通部:“中国交通运输经济问题研究”,国家经贸委“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湖北省交通厅“湖北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研究”等。主持研制的物流预测支持系统及港口集装箱物流仿真系统已应用于实际。出版著作有:“港口机械CAD等”
主要研究方向
l 物流系统规划与仿真
2 港口机械CAD/CAM
3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李文锋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简述
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欧盟框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2项,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武汉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交通部通达计划项目各1项;参加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1项。先后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有2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省级教研成果一等奖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
基于传感器的控制与系统间协调;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虚拟现实与物流仿真
胡吉全博导、教授
主要成果简述
近年来先后主持参加了1项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重点项目、1项国家交通战备军工重点项目、1项湖北省科技重点项目。主持开发设计了多台套港口门座起重机和各类港口机械系列产品。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发表论文12篇,EI收录两篇,参与教材编写二部。
主要研究方向
港口物流装备的动态设计理论和方法;
港口物流装备及系统自动化
指纹签到,合适网络签到,每个人这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代替的了,不然的话你想想犯罪分子别人的指纹,要是和你一样,是不是会抓到你或者银行取钱视网膜认证会被别人把你的钱取走。
指纹能遗传吗?
虽说世上没有两枚完全相同的指纹,但是同卵双胞胎的指纹比较相似。而且,同一个人不同手指的纹形也有相似之处。研究发现,出现率高的指纹类型存在性别差异和人种差异。例如,中国人、日本人的指纹中,斗形纹和箕形纹的出现率大致相当,共占整体的90%以上;欧洲人的指纹中,箕形纹出现率较高;美国人的指纹中,则是弓形纹的出现率较高。
因为同卵双胞胎或同一人种的指纹具有相似性,所以也可以说指纹是能够“遗传”的。然而,指纹的形成不仅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同时还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井上馨教授长期以来从事解剖学研究,他介绍说:“人类的身体细节也是因人而异。由于指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所以被广泛用于鉴别身份。”
指纹是怎样形成的?
当胎儿发育到4个月时,就已经形成了指纹。在这之前,大约发育到10周时,指尖等部位会暂时形成大的球状鼓包——就像猫爪的肉垫一样,对指纹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鼓包开始收缩塌陷时,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开始出现皱褶,这就是刚萌芽的“指纹模子”。指纹模子所生成的细胞使劲向表层挤压,在胎儿发育到4个月时就会在表皮上形成指纹。研究认为,指纹是由鼓包曲面上密集排列的“模子”发育而成的。所以,原始鼓包的形状和大小决定了指纹的形状。
音乐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在职在岗教师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1人,硕士19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 石峥嵘女,苗族,生于1962年6月,湘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创建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和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兼任湘潭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类课题评委,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专业主考,湖南省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评委。1984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两年,师从杨曙光教授主修声乐。2003年主持筹建并创办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2011年主持申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曾任湘潭师范学院文化素质部主任,湖南科技大学直属音乐教研室主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院工会主席、音乐系主任。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课题“土家族音乐史研究”, 主持省社科课题“谭盾音乐的文化阐释”和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海外华人音乐研究”,已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交响》、《音乐探索》、《艺术教育》、《中国音乐教育》、《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艺海》、《演讲与口才》、《船山学刊》等中央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音乐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参与了湖南省教委立项资助的“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中国文化概论》的编写。论文代表作如:《土家族三千年音乐史考》(《音乐研究》1990年第1期)、《竹枝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中国音乐》2001年第4期)、《宋玉音乐美学思想钩沉》(《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谭盾〈地图〉的音乐人类学解读》(《中国音乐》2006年第3期)、《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艺术教育》2006年第8期)、《谭盾音乐的巫化倾向与现代巫术思潮》(《艺海》2009年第1期)、《〈巴渝舞〉名称考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导语设计艺术》(《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第3期)、《音乐课上,我这样说……》(《演讲与口才》1999年第6期)。其音乐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田联韬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安国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伍国栋先生、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明言博士等的高度评价。主持湖南科技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声乐”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多次荣获湖南科技大学“教学优良榜”奖。
彭岩男,1970年2月出生河南信阳,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调入湘潭师范学院音乐教研室工作,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础钢琴》、《钢琴专业课》、《外国音乐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多篇论文在《艺术教育》、《美与时代》、《教育新发展》等杂志上发表,其中论文《〈老残游记〉与文人音乐美学思想》获省级一等奖。多次荣获学校“教学优良榜”。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
科研成果“成公绥《啸赋》的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
李湘男,汉族,声乐副教授,1996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师从于湖南师大李晓贰教授 ;中乐乐团声乐指导,国家一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吴其辉。曾工作于湖南工业学校,2001年5月调入湘潭工学院团委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指导的“世纪之声”教工女子合唱团曾获省工会系统合唱比赛银奖;曾获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3年9月起在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工作至今,仍然坚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工作认真塌实,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周丰庆男,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获学士学位; 2002-200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学习; 2009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先后师从我国声乐教育家谭树理、莫纪刚、饶余鉴和王晓康等。论文代表作有:《红土深情 物化体现》(《中国音乐》2012年第1期)、《由“滇美”现象所带来的启示——兼论“美声唱法”云南本土化的成功经验》(《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第6期)、《天籁之音,一听倾心》(《民族音乐》2008年第6期)、《解释学关照下的声乐表演》(《民族音乐》2008年第4期)、《淘金者、思考者、实践者、创作者——写在〈云南民族音乐散论〉出版之后》(《民族音乐》2012年第3期)。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湘潭市汉民族传统音乐的生态护养与资源整合研究》,参与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背景下的中国教育的现代性问题研究》。2007年9月在云南楚雄师范学院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08年参加范竟马声乐大师班学习;2009年在昆明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获专家好评;2009年获第27届贝利尼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优秀奖。
文海良男,汉族,籍贯湖南攸县,1990年入湖南攸县师范学校学习,1995年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99年毕业至湖南科技大学工作至今。中国非凡传媒有限公司(FEELFINE MEDIA CO,LTD)首席音乐制作人。主攻舞蹈、音乐制作及通俗演唱理论。02-05年先后为连云港交通频率、张家港交通电台、新疆哈密电台、山东音乐时尚调频等创作台歌《Listen to me》《舞调频》等多首;多次担任电视媒体各项赛事评委及音乐总监,并拍摄MTV两部。现出版《玩转软音源》、《网络翻唱实战手册》等书籍7部,通俗钢琴曲集《走进神秘园》等3本。 熊晓辉男,1967年出生,湖南凤凰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钢琴演奏与教学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
曾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黄钟》、《音乐与表演》、《音乐探索》、《国外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音乐人类学论纲》、《钢琴即兴弹奏基础》等专著5部。
2010年荣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荣获湖南省民委科研论文一等奖。
吴广平湖南省汨罗市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员”、“2009年湖南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湘潭市第三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湘潭师范学院“首届十佳授课教师”、湖南科技大学“首届师德标兵”、首届和第二届“十佳魅力教师”、“第三届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周兴杰1973年生,湖南怀化人。1992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文艺学方向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人学术兴趣广泛,主要从事比较诗学和大众文化研究。现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包括国家社科重点课题在内的课题5项。出版专著一部(《批判的位移——葛兰西与文化研究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合著、参编著作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获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度学术成果评选一等奖。本人还获得“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育霖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合唱指挥与钢琴方向研究。中国合唱协会理事、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师合唱学会学术委员。199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师从朱咏北教授主修钢琴。2001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2001年至2002年,在武汉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一年,师从陈国权教授主修指挥。
曾任湘潭师范学院素质部教师。2003年参与筹建创办了音乐系,主要从事钢琴与合唱指挥的教学。2004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指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周跃峰教授。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文艺展演获得了二等奖。
任职以来独立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1项,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音乐类)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求索》、艺术类专业期刊《艺海》《音乐教育与创作》和ISTP(国际三大检索之一)发表学术论文9篇,合着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并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国内及省内合唱比赛和艺术展演,均获金奖、银奖或一等奖、二等奖。
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王育霖副教授负责指导的《大漠之夜》、《喊一声北大荒》荣获群众文化舞台艺术类“三湘群星奖”金奖。
刘海潮 男,汉族,河南省兰考县人,副教授。发表文章《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项目名称: 李双江的艺术道路与演唱风格 。200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研究生院,获音乐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省部级以上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教学成果:2004级学生刘慧玲于2006年全国神州风采声乐大赛中获民族唱法银奖;2004级学生罗恒于2005年全国首届中国星声乐、器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成年美声组银奖;2005级学生曹鑫江于2006年第六届全国希望之星声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民族组十佳歌手奖。
彭浩宇 男,1976年6月出生。1993年从益阳师范毕业后曾在母校团山中学工作了四年, 1997年参加高考并考入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在校期间,表现优良,曾多次获得校级一二等奖学金与优秀干部称号,2001年本科毕业以较优异的成绩直接考取了该校作曲理论方向的公费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工作,主要担任理论作曲科目的教学,教学踏实,科研认真积极,与文海良合作出版有四本专业书籍。2005年11月获得讲师职称。
熊莉丹 女,生于1981年6月,湖南省衡阳人。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主修方向为小提琴演奏及教学;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担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演奏员;2004年7月至今,在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视唱练耳及小提琴演奏等音乐学专业教学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对学生尽职尽责,对专业严谨认真,对个人的教学水平孜孜以求,获得了其他教师及其学生的一致认可。2005年获得了由湖南省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杨 姝 女,汉族,湖南株洲人,1979年10月生。200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获学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系钢琴专业教学工作,并任钢琴教研室负责人。
肖 潇 女,汉族,湖南湘潭人,1982年1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应届考取湖南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攻读西方音乐史方向,2006年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主要从事音乐系理论教学工作,论文曾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冯灿明 女,汉族。1973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乡。1995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1年至2002年期间于武汉大学进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从事音乐史、正音等课的教学工作。
谢文静 女,1983年9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员。2005年6月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学士学位。2005年7月参加工作,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琵琶专业教师。自幼学习琵琶,跟从多位名师进行专业学习。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对教学充满热情,与学生沟通能力强,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材施教,进行学习安排。
赵 琴 女,2004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年7月至今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基础课,声乐专业课以及《音乐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2006年5月,指导的学生参加全校教学比赛,取得了理科组第四名,获得十佳选手称号。2006年6月,代表湘潭电视台在杭州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群众歌手大赛,获得了最高奖项最佳歌手奖。
汤瑾 女汉族 1981年11月出生出生于湖南株洲,200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分配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任艺术学院音乐系助教。任教课程:声乐。
李俊 男, 汉族 , 1982116出生,籍贯 广东, 出生地 湖南岳阳, 无党派人士, 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师。曾以优异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及声乐系两系同时录取 ,音乐教育专业,文学学士2005年聘入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1、2003年参加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在湖南赛区总决赛中获“湖南十佳”奖。
2、2003年参加湖南省青年歌手大赛获美声专业组一等奖。
3、2005参加全国“德艺双馨”声乐大赛湖南总赛区声乐组评委会评分工作。
王雯 女,汉族。1982年10月6日出生,团员。贵州省安顺市人。自四岁起便跟随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刘丽玲副教授学习钢琴。1996年9月考取贵州大学艺术学校音乐系钢琴专业。并于1997年1998年期间到北京艺校进修学习。师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黄媚莹教授。在学习期间曾得到中央音乐学院卞蒙副教授及钢琴界权威周广仁教授的亲自指导。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硕士研究生导师顾馨教授,主修钢琴专业。2004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钢琴专业的教学。
胃病是一种特别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作时常伴有腹痛腹泻嗳气等症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休闲娱乐以及饮食选择多了,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更加增加了胃病的患病率。很多胃病患者觉得养胃靠饮食调节就好,殊不知饮食调节越调越伤胃,这是为啥?哪些食物越吃越伤胃?
6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最易诱发胃病
1、吃太饱
吃太饱不仅仅是增加体重那么简单,有时候还可能会撑出胃病。如果吃得过饱,肠胃的负担将会加重,从而引发消化不良。另外,由于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到3天就修复一次),如果上顿未消化,下顿又急于将食物填满胃部,就容易导致胃黏膜得不到有效修复,使胃部分泌大量胃液,从而破坏胃黏膜,产生炎症,若经常如此,就容易引起胃糜烂、胃溃疡、甚至是胃穿孔等问题,危及生命!
2、吃太快
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为了节省时间,吃饭都是狼吞虎咽的。其实,吃饭吃太快非常不利于肠胃健康。如果吃饭太快,食物就会咀嚼得不够仔细,从而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慢性炎症。
3、吃太冷
到了夏天,许多人由于没胃口吃热食,都喜欢吃点生冷的食物,如凉拌食物、冰冻雪糕、饮料汽水等。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温度维持在37℃左右,消化道中的大部分酶只有在接近人体体温时催化性能最好,当温度降低时,催化性能与活力就会减弱。如果吃太多过多冷的食物则会使胃肠道温度下降,减弱消化食物能力,导致胃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
4、吃太辣
许多人都是“无辣不欢”一族,虽说适量吃点辣椒具有开胃、美容、祛湿等功效,但如果辣椒吃多了,或者吃得太辣,就容易刺激胃黏膜及溃疡面,继而产生胃痛,甚至是胃出血等问题。此外,辣椒中所含有的刺激成分进入肠胃后对胃肠粘膜的刺激性很大,过多的食用辣椒,可引起胃肠粘膜过度充血,胃肠蠕动加速而产生腹痛、腹泻。
5、烟酒过度
抽烟、酗酒对身体的危害相信大家都了解,长期抽烟喝酒对胃非常不好,不但容易减弱食管下段括约肌的防御功能,造成胃食管反流或使反流症状加重,还可能会引发诸如食管狭窄、食管炎(黏膜糜烂)等并发疾病,甚至可能引起食管腺癌等疾病!
6、饮食不规律
胃病是吃出来的疾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对肠胃最不好!早上不吃早餐、午饭随便应付、晚上夜宵大吃一顿、饥饱不均等都属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若经常如此,不仅会对胃造成影响,而且还会牵连到肝、胆、肾等器官,危及健康!
三种“养胃食物”越吃越伤胃
1、粥类:胃食管反流患者不适合
粥类的食物属于流食,质地很软,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理论上,是一款很好的养胃食物。然而,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贾凯表示,并不是所有的胃病患者都适合喝粥。比如,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就不适合喝粥。这是因为粥比较稀,患者喝下去以后容易引起反流,从而造成胃部泛酸,会加重病情。这类病人不建议进食过多的流食,他们适合进食半流质或半固体的食物。
2、面食:软烂面条才养胃
胃不好就要吃面食,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面食一般比较好消化,尤其对于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多吃一些发面的食物不仅能帮助胃部更好地消化,还因为发面中的碱可以中和掉胃部过多的胃酸,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3、牛奶:两杯即可过多反而伤胃
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适合养胃的食物。牛奶相对于其他食物,确实对胃的刺激相对要少。虽然有些说法认为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但实际上牛奶过多过于频繁的摄入会增加胃酸的分泌。
以上就是关于哪位大侠能给小弟介绍下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的博导情况全部的内容,包括:哪位大侠能给小弟介绍下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的博导情况、怎样通过指纹签到机让别人帮你签到、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的师资风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