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岁以后,很多家长都考虑要开始给宝宝立规矩,逐渐锻炼他们听从指令的能力了。想象着 “一说就听,听了照做” 的美好画面,但事实却往往是这样:
每次想让宝宝做什么事,他就跟没听到一样,话都说了三遍,他依然自顾自地该玩玩、该闹闹。
坐坐好要吃饭了、赶快上床妈妈要讲睡前故事了哦、把玩具收起来穿鞋子准备出门了...
指令下了个一六八开,却都像石头沉了底, 没有任何的回应。
面对这种不听话、不听指令的小娃,你还能心平气和、保持微笑吗?
我最开始反正是不能。要不是经过俩娃的“折磨”,在心里默念无数次“亲生的~亲生的~”,也不能修炼至如今的“淡定”。
当然,光靠默念“亲生的”也不行, 隐藏在宝宝「不听指令」背后的秘密 不搞搞清楚,问题就没法从根本上解决,再怎么自我安慰都没用。
宝宝为啥总是不听指令
想要知道原因,得先了解听懂指令都要具备哪些能力。没有掌握相应的能力,宝宝当然就会出现不听指令的情况啦。
宝宝从接收指令到完成指令内容,其实是需要多项能力的协调。比如: 注意力、理解指令的具体内容、判断指令的权威性,身体能力是否能够完成相应动作等等。
而在我看来,最关键的两项能力就是: 注意力和理解力。 这也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讲到的。
注意力
想要让孩子听指令,有一个说起来好像有些谁都知道,但却很容易被忽略的前提, 那就是确保孩子得先「听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小朋友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比如玩玩具、堆积木、看动画片等等,你叫他好多遍都没有反应。
DD就经常这样,正认真地玩着小火车,奶奶在一旁叫他洗手吃饭,连着喊了好几声都好像没听见。
这是因为他们的 注意力此时正集中在某件事上 (也可能啥都没做,只是发呆神游),不容易被外界所干扰。
你已经喊了好几遍,宝宝没反应把自己气的不行, 但很可能他注意力根本没在你身上,确实就是没听到。
理解力
这就是一项更为重要的前提了。即便孩子听到了你所要求的事情,但你确保他能听懂吗?
听到和听懂可不是一个范畴哦。
听懂是把耳朵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属于理解能力的范畴。
家长们都有一个通病,包括我,有时候一着急,就很容易忽略宝宝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没有想过, 孩子“说不听”其实是我们给的指令不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他们还理解不了呢?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认知发展水平随年龄变化,我们给到的指令也有所不同。
1岁+ 简单一步指令
也就是说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的指令。比如:DD吃饭时勺子掉了,我会说,“把勺子捡起来。”
一般18个月之前,可以锻炼宝宝先听懂一步指令。
2岁+ 有关联的两步指令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可以给宝宝下两个指令,但注意两个指令间要有 相关性。 比如,“勺子掉了,捡起来,拿给妈妈~”。
这里,捡和拿给,是两个可以连贯完成的、具有相关性的动作。
3岁 不必完全相关的两步指令
虽然此时依然建议只给到两步的指令,但指令之间可以 不必有内在的关联性了。
比如,带孩子出去玩时,可以说,“把玩具收好,然后去门口换鞋子。”
所以,下指令不是想当然的事,想怎么要求就怎么要求。
就像我们不能要求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会跑一样,也不应该要求一个1岁多的孩子就能听懂复杂的指令。
如何让宝宝更好地听从指令
在了解了这两项关键核心能力之后,想要让宝宝更好的听从指令,我们可以这样做:
01 获取孩子的注意力
通过前文的解释,大家应该能清楚判定,发出指令的时候呢,要确保孩子的注意力是在我们这边的。
假如你在餐桌旁忙活,孩子在 游戏 区域认真的玩着 游戏 ,你这时喊一句“过来吃饭”,大抵是没什么用的。
明显,此时孩子的注意力正在 游戏 上。所以,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结束孩子当前的活动,也就是我们指令的干扰项,并获取孩子的注意力。
不妨走到孩子面前,蹲下和他的视线保持平衡,跟他说,“现在要把玩具收起来了哦”。
当孩子的目光/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时,再给出明确的指令,“我们去吃饭!”
02 避免唠叨,指令明确清晰可执行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指令要符合宝宝的认知发展水平。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实操起来其实是很难的。讲实话,每个老母亲在带自己家“皮猴儿”的时候,都会控制不住的唠叨。
拿我举例子,着急出门的时候,看孩子磨磨唧唧,我很容易就这样:
“怎么还在玩,能不能快点,把玩具先收起来,放到盒子里,马上要出门了,快快快,爸爸在楼下等很久了哦,赶紧换好衣服、穿鞋子,CC你背好你的书包,DD快喝口水,准备出门...”
妈呀,我这是一口气说了多少条要求?两个孩子的认知发展不一样,我还来个“混合”打法!
更何况这些指令里,还掺杂着一些干扰信息(能不能快点、爸爸等很久了)。
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本就有限 ,我们让他听哪条?哪句话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有用的呢?
所以啊,有时候真的是我们表达的问题。
建议大家 慢下来,等一等孩子 ,即便是简单的一步指令,对于DD这样的小宝宝,也许都要反应一会儿呢。
如果是需要多步才能完成的事情,那就一个一个的来。 孩子完成一件事,再下达另一条指令。
比如,先让他们把玩具收好,这个动作完成之后,再招呼他们去换衣服。
03 完成指令时,给予正向反馈
当孩子完成一项指令时,不要觉得这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别忘了 ,小宝宝的大脑在刚刚可是提取加工了重要信息,并准确的完成了。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所以,在孩子完成指令时, 要及时给予正向的反馈 ,给予鼓励和夸奖。
比如,“哇,宝宝刚刚把玩具收起来啦,做的很棒哦!”没有人不爱听赞扬,小宝宝听到这样的话,心情也会好哒。
慢慢的,他们就会把完成指令和得到赞扬联系起来。每完成一项指令,就有满满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动力啦。
C妈说
让宝宝听从指令,不是一个简单的让他服从你的问题。
就像咱们开篇提到的,这是一个需要宝宝多方能力协调才能完成的事情。
锻炼宝宝听指令的能力,也不单单是为了让我们带娃更省心一点,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促进宝宝多种能力发展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想当然的觉得宝宝能听到、能听懂、能做到。
所以,还是要反思自己一下,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时候。
如果是的话,那就开始改善吧, 把孩子当孩子看,站在他们的认知水平才能让他们更“听话”!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 育儿 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一、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不听老师的话,说明了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心思分散,容易分心,心不在焉,不能聚精会神听讲,不能专注于老师讲授的内容。
二、倾听能力不强。
孩子不听老师的话,说明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听话能力不强,不听从老师指挥。
三、没有依恋老师。
孩子自己单独玩,家长一直在他身边,说明孩子对家长有很深的依恋情感,离不开家长。孩子没有对老师产生情感依恋,不会关注老师的言行。
四、同伴关系不良。
孩子不和其他小孩一起做活动,坐不住,一会就要跑,不行就闹,说明孩子与小伙伴不熟悉,没有安全感,不信任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进行交往。如果孩子与小伙伴很友好,经常交流互动,就会在同伴的影响带领下听从老师指挥了。
孩子不听幼儿园老师的话,家长的做法:
1、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
如果孩子的倾听能力不佳,就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与听话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逐步树立认真学习的意识。
2、鼓励孩子参与同伴游戏
当幼儿随家长留在幼儿园之后,应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同伴游戏,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并且表扬同伴的积极表现,让孩子模仿学习。
3、奖励孩子入园积极表现
如果孩子有入园焦虑,家长不应该批评,而是提醒孩子讲述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令他(她)开心的事情,对于他(她)的积极表现要表扬,并且给予他(她)期待的奖励,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美好印象,并且记忆深刻。
只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学习意识,培养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教师产生依恋情感,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就一定能听从老师指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