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是引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炎、肺癌、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性出血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变损伤组织,累及毛细血管,使肺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压增高,粘膜充血,小血管破裂,导致火热燥邪犯肺,损伤肺络,使血溢脉外而引起。
治宜清宣肺热,疏散风寒,养阴润燥,凉血止血。民间治愈咯血的良方有:
1:敷药疗法
处方:大蒜9克,硫磺6克,肉桂3克。
用法:将大蒜捣成泥状,余药研为细末,调匀涂纱布上,贴敷双足涌泉处,隔日换药1次。
疗效:治肺虚型咯血,用药1-3次,治愈率达83%
2:处方:南沙参,炙百部各15克,炙紫莞、炒枳壳、陈棕炭、阿胶各10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3次
疗效:连续服药3剂,可获良效。
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发生病变或肺部出血经口咯出,咯血量可以从痰中带血到整口鲜血。以下这些疾病常会出现咯血现象:
肺结核:最常见的为痰中带血,并伴有结核病的其他肺部和全身症状。肺结核空洞有时可引起大量咯血。
支气管扩张:幼年时常患百日咳、麻疹、肺炎,此后反复咯血,并伴长期咳嗽,吐浓痰,应怀疑支气管扩张,此病有时可出现大咯血。
支气管肺癌:早期可见痰中带血,若肿瘤坏死也可出现顽固性咯血。中老年人若突然发生咯血并伴有刺激性咳嗽者,应警惕支气管肺癌。
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可引起咯血,但量较小,并伴有心脏病的其他一些表现。
胸部外伤:如肋骨骨折有时可引起咯血。
需要注意的是,咯血应与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出血、咽炎出血及鼻出血等相区别。同时,大量咯血还应与消化道出血(呕血)区别开来,谨防误诊。
治疗上,咯血病人应卧床休息,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如遇咯血量较多,切不可憋着,应头朝下,尽量让血液咯出,以防血凝堵塞气管造成窒息。常用止血药有安络血,口服,每次2.5~5毫克,每日3~4次。中药仙鹤草20~25克,煎服,每日3次,均有较好的疗效。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咯血不仅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循环系统疾病、外伤以及其他系统疾病或全身性因素引起。应与口腔、咽、鼻出血以及呕血相鉴别。
根据出血部位及发病机理,咯血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渗出性出血、肺血管出血、支气管血管出血。
1、渗出性出血
血液从毛细血管渗出,可能由于结核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及结核病变产生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也可能与肺内压的改变,维生素缺乏或凝血功能不全有关,有的也可因长期服用异烟肼而致毛细血管透性增加而出血。此类咯血量少,多为痰中带血。
2、肺血管出血
肺结核病变侵蚀血管壁而引起出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出血量可因损伤血管的大小及深浅程度而不等。当空洞壁上血管瘤(小动脉瘤)破裂时,可出现大量的咯血,甚至发生窒息休克或死亡。
3、支气管血管出血
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内膜充血糜烂型和肉芽溃疡型。由于溃疡面血液渗出或溃疡侵蚀血管壁而致出血。出血量多少不等。
扩展资料:咯血的临床表现
咯血伴有发热,多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癌等。
咯血伴胸痛,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栓塞、肺结核、支气管癌等。
咯血伴呛咳,可见于支气管癌、支原体肺炎等。
咯血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咯血伴黄疸,多见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梗塞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咯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