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介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介,第1张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别名5 疾病代码6 分类7 流行病学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症状体征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因1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1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理改变1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 12.1 典型临床表现12.2 脑脊液检查12.3 脑脊液检查12.4 流行病学史12.5 免疫学检查12.6 其他辅助检查 13 鉴别诊断 13.1 结核性脑膜炎13.2 曲菌病13.3 毛真菌病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方案 14.1 对症治疗14.2 抗菌治疗 14.2.1 氟康唑 14.3 两性霉素B 14.3.1 5 氟胞嘧啶 15 并发症16 预后及预防17 参考资料附:1 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穴位 1 拼音

xīn xíng yǐn qiú jun1 xìng nǎo mó yán

2 英文参考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真菌病,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血病、艾滋病患者等,正常人也可发生[1]。隐球菌存在于土壤与鸽粪中,可随尘埃一起吸入呼吸道内,然后感染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别引起肺新型隐球菌病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传染源可能是鸽。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另有约1/3 患者经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染。各种年龄均可发病,20~40 岁青壮年最常见。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

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或不适当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亦呈增长趋势。

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别名

隐脑,新型串酵母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新型串酵母脑脊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脊膜炎

5 疾病代码

ICD:B45.1

6 分类

神经内科

7 流行病学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传染源可能是鸽。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另有约1/3 患者经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染。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移植术及白血病、AIDS、淋巴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糖尿病等患者,成为该病主要易感人群。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隐球菌在脑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抵抗宿主防御反应的毒性因子,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20~40 岁青壮年最常见。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国内福州陈梅根等92 例隐脑分析报告,40%病例曾误诊。

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症状体征

1.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0~40 岁青壮年最常见。

2.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约半数以上伴脑神经受损,以视神经最常见,其次为第Ⅷ、 Ⅲ、Ⅶ、 VI脑神经。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4.脑膜 *** 征为早期最常见的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眼底水肿、锥体束征等。

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因

新型隐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蜂巢及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可产生一种胞外磷脂酶B ,破坏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进而改变肺组织的物理特性,使菌体较易在肺内形成病灶,数月内经血行播散至脑或脑膜,引起炎症反应。

1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国内陈裕充2000 年报告,多糖荚膜是构成荚膜毒性的最主要成分,它主要通过介导对吞噬细胞的抑制,减少诱发特异性T 淋巴细胞反应。研究发现荚膜厚度与其抗吞噬能力呈正相关,且主要与荚膜多糖的高分子量片断有关。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移植术及白血病、AIDS、淋巴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糖尿病等患者成为该病主要易感人群,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隐球菌在脑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抵抗宿主防御反应的毒性因子,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1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理改变

大体显示脑膜血管充血,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软脑膜混浊不清,尤以脑底部为重。桥池、视交叉池、小脑延髓池、外侧沟、脑底部及扩张的蛛网膜下隙内,可见黄色黏稠冻胶样的渗出物。脑沟、脑池或脑主质内可见小颗粒状结节或囊状物,内有胶样渗出物。

镜下胶样黏液中可见大量隐球菌,部分被多核巨细胞吞噬。脑主质、脑膜及蛛网膜下隙内有大量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发病缓慢者可见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肿及小脓肿。国内郑建仲等1999 年报道一组隐球菌性脑膜炎尸检病例,发现小动脉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脑主质内出血及多处软化坏死灶。

1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

有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及免疫低下性疾病如AIDS、淋巴瘤、白血病、器官移植等病史,亚急性或慢性进展的头痛、喷射性呕吐、脑神经受损及脑膜 *** 征,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氯化物及葡萄糖降低者,应考虑本病。临床确诊需在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由于其检出率受病灶部位、病程发展阶段等影响,故对可疑或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脑膜炎,应反复作脑脊液墨汁染色、培养或动物接种以寻找病原。通常墨汁染色阳性率较低,故需尽早应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或抗原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隐球菌抗原,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12.1 典型临床表现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一般缓慢起病,病初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间歇性头痛,以后头痛逐渐加重直至头痛欲裂;患者大多为低度发热,体温38℃左右;患者病情加重后也可表现出谵妄、嗜睡、昏迷;体检发现颈项强直、布氏征和克氏征阳性;部分患者出现偏瘫、脑神经受损的表现,如视力障碍、听力下降、面瘫等[1]。

12.2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加,外观清澈或微混;白细胞数轻中度增加,一般在0.5×109/L以下,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轻中度增加,氯化物轻中度降低,但糖呈明显降低,甚至为零[1]。

12.3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墨汁涂片检查,早期可检出典型新型隐球菌;脑脊液培养可以培养出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抗原免疫学检查对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也有帮助[1]。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微混或淡黄色,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细胞数增多,多在 100×10<SUB>6</SUB>/ L 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及葡萄糖多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菌体呈圆形,无核,荚膜染色较淡,为双层反光圈,菌体大小不一,可见颗粒状物质,出芽菌体呈葫芦状或哑铃状。早期脑脊液检查,不论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有95%以上异常。主要表现为炎症性变化,虽然与结核性脑膜炎有相似的变化,但99%可从首次腰穿脑脊液中查出隐球菌,或新型隐球菌反向乳胶凝集试验呈阳性、强阳性反应。因此,脑脊液检查是隐脑确诊的重要依据。

12.4 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对诊断也有一定提示,如免疫抑制个体、长期或大量接触鸽子者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易感人群[1]。

12.5 免疫学检查

乳胶凝集(LA)试验:可检测感染早期血清或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9%。若抗原阳性滴度>1∶8,即可确诊为活动期隐球菌脑膜炎,且其滴度与感染程度多呈正比。有人认为新型隐球菌抗原酶联免疫测定比LA 更快速、更优越。

12.6 其他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颅脑CT 缺乏特异性,40%~50%显示正常,其阳性率与病程的不同阶段有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可见脑室扩大、脑积水、脑膜强化及脑实质内不规则大片状、斑片状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少数显示小梗死灶或出血灶。颅脑MRI 可显示脑实质内T<SUB>1</SUB>呈低信号、T<SUB>2</SUB>高信号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血管周围间隙扩大,部分呈多发粟粒状结节样改变。

13 鉴别诊断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脑膜炎,需要与结核性脑膜炎、脑瘤、脑脓肿、部分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等相鉴别[1]。

其他脑部真菌病还有曲菌病(ergillosis)和毛真菌病(mucormycosis),也应注意鉴别。

13.1 结核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影像学特点等与结核性脑膜炎极为相似,两者鉴别需依靠病原学证据。另外,还应与病毒性脑炎、脑脓肿、颅内肿瘤、脑猪囊尾蚴病(囊虫病)等相鉴别。

13.2 曲菌病

曲菌病(ergillosis)系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组慢性真菌病。曲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类皮肤黏膜表面。本病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可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脑脓肿所致颅内占位性病变症状,常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此外,依不同感染途径及脓肿的形成部位,出现不同的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精神异常、视野缺损等,严重者可因脑疝而死亡。

颅脑CT 或MRI 常显示单发或多发性脑脓肿、脑梗死、出血性梗死等改变。原发感染部位分泌物如痰液、鼻涕、脓液等直接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菌丝及孢子,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因这些部位正常可有曲霉寄生。血清或脑脊液PCR 检测曲霉菌DNA,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理学检查发现病变组织菌丝及孢子最有确诊意义。

13.3 毛真菌病

毛真菌病(mucormycosis)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一种少见的致死性真菌病。主要侵犯鼻、脑、肺、胃肠道及皮肤,严重者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其中以脑毛真菌病最常见。糖尿病酸中毒为主要诱发因素,其次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器官移植等患者。感染常始发于鼻甲、鼻旁窦或咽部,引起蜂窝织炎,进一步侵犯眼眶至脑、脑膜;亦可侵入局部血管,经颈内动脉而至脑部。

毛霉目真菌一旦侵入脑内,迅速引起脑炎、脑膜炎。多呈急性起病,少数呈亚急性或慢性。早期表现为鼻塞、头痛等类鼻窦炎症状,后出现发热、单侧面部肿胀、疼痛,鼻腔内有暗红色分泌物流出。侵及眼部引起眼睑水肿、眼球突出并活动受限,瞳孔散大、视力下降甚而失明。脑神经常受累,以第V、Ⅶ脑神经损伤最多见,出现周围性面瘫、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动脉血栓形成可致偏瘫、失语等,部分出现脑膜 *** 征、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晚期多因颅内压增高致脑疝而死亡。

颅脑CT 或MRI 显示脑脓肿、脑梗死、鼻窦混浊、骨质破坏、少数呈脑出血等改变。感染部位分泌物如脓血涕直接涂片镜检或培养,可发现毛霉菌。组织病理学找到病菌最有确诊意义。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方案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发病率低,本病患者最好能邀请专业医师会诊处理[1]。

14.1 对症治疗

头痛明显者可用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每次1~2g/kg)降低颅内压力,每4~6小时1次;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加用呋塞米40~10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1]。

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等脱水剂;颅内脓肿或肉芽肿可考虑手术切除;严重脑积水可行脑脊液分流术,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疗法。

14.2 抗菌治疗

严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需要静脉滴注氟康唑或用两性霉素B治疗[1]。

14.2.1 氟康唑

氟康唑400~800mg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非艾滋病患者疗程8~10周,艾滋病患者疗程更长,以新型隐球菌抗原转阴为停药标志[1]。

氟康唑 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 依赖酶,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该药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浆中80%左右,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首选药。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每天200~400mg,副作用较轻,主要为恶心、呕吐及肝脏损伤。国内姚志荣等1998 年报道一组应用二期疗法治疗10 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前期两性霉素B (AMB)静脉滴注合并鞘内注射,同时给予氟康唑,至脑脊液培养转阴,继续应用氟康唑100~200mg 口服维持,直至CSF 直接镜检连续3 次阴性后停药,结果10 例患者均痊愈,无复发。

14.3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二性霉素B)是目前公认的首选药,它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物质外渗,导致真菌死亡。首次剂量为0.5~1mg,第2 天为3mg,第3 天为5mg,以后每天增加5mg,直至每天0.5~1mg/kg,新鲜配制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 中,避光、缓慢静脉滴注4~6h 以上,总剂量为2~3g,国内谭爱莲等1993 年报道一组应用二性霉素B (AMB)总剂量小于1g 的25 例中,20 例死亡。该药静滴中常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可在用药前半小时给予解热镇痛药口服或在静滴同时加地塞米松2~5mg,其他常见副作用有低血钾、贫血、皮疹、心肌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故应定期作血清钾、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心电图等检查。

AMB 脂质体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它将两性霉素B (AMB)掺入脂质体中,使其凝聚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成为单体的两性霉素B (AMB)在体内缓慢释放,增加感染灶内的两性霉素B (AMB)浓度,提高疗效并降低对机体的毒性。AMB脂质体最大的机体耐受量可达25mg/(kg·d),而两性霉素B (AMB)最大用量为1mg/(kg·d)。严重病例可合并椎管内注射,首次剂量为0.05~0.1mg,用3~5ml自体脑脊液稀释后,加入1~2mg 地塞米松缓慢注入,以后每次增加0.05~0.1mg,每周1~3 次,此方法可迅速减少脑脊液中隐球菌数目,缓解颅内高压症状,副作用为发热、下肢麻木、一过性小便潴留、下肢疼痛无力等。目前认为仍有20%~30%患者对AMB 治疗效果差,因此,主张联合应用氟康唑或5 氟胞嘧啶(5FC)。

14.3.1 5 氟胞嘧啶

5 氟胞嘧啶 通过阻断核酸合成,抑制真菌生长。该药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与两性霉素B (AMB)并用有协同作用,能减少两性霉素B (AMB)用量从而降低其毒性作用。口服剂量为100~150mg/(kg?d),总剂量为500~1000g(徐俊等,1996)。

本病一经确诊,需立即抗真菌治疗。用药途径及疗程应个体化,一般总疗程为2.5~11 个月,停药指征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CSF、常规检查正常、CSF 直接镜检和培养阴性3~4 周(每周1 次)、两性霉素B (AMB)总量达1.5~3g 以上。

15 并发症

1.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躁动不安。

2.颅底蛛网膜炎,视神经受损最常见,其次为第Ⅷ、 Ⅲ、Ⅶ、 VI 脑神经受损。

3.部分病人可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16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病目前仍有较高死亡率,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早期被误诊、用药剂量或疗程不足、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脑脊液压力过高、应用激素或抗生素时间过长者,预后差,可遗留脑神经瘫痪、肢体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

预防:

1.鸽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注意防范由此途径传染。

2.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

4.防治结核病、糖尿病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一)发病原因

新型隐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蜂巢及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可产生一种胞外磷脂酶B ,破坏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进而改变肺组织的物理特性,使菌体较易在肺内形成病灶,数月内经血行播散至脑或脑膜,引起炎症反应。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国内陈裕充2000年报告,多糖荚膜是构成荚膜毒性的最主要成分,它主要通过介导对吞噬细胞的抑制,减少诱发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研究发现荚膜厚度与其抗吞噬能力呈正相关,且主要与荚膜多糖的高分子量片断有关,此外,多糖荚膜还通过激活补体,抑制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6和 IL-1β等,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使菌体逃避宿主防御系统的清除而致病。

黑素是隐球菌另一重要致病因子,它的产生与细胞壁的膜结合酚氧化酶有关,大脑中丰富的儿茶酚胺可作为其重要的作用底物,推测可能是隐球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亲和力的原因之一,黑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抗自由基,国外研究发现,一个隐球菌细胞产生的黑素,足以清除大量由激活的巨嗜细胞产生的细胞氧化剂,在体内,它通过清除超氧化物和其他氧化物,保护酵母细胞免受宿主细胞产生的氧化物的破坏,此外,黑素还有抵抗紫外线的抗真菌效应,降低二性霉素 B 的敏感性等作用,可能是导致隐球菌在体内持续蔓延,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移植术及白血病

,AIDS,淋巴肉瘤

,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

糖尿病等患者成为该病主要易感人群,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隐球菌在脑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抵抗宿主防御反应的毒性因子,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2.病理改变 大体显示脑膜血管充血,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软脑膜混浊不清,尤以脑底部为重,桥池,视交叉池,小脑延髓池,外侧沟,脑底部及扩张的蛛网膜下隙内,可见黄色黏稠冻胶样的渗出物,脑沟,脑池或脑主质内可见小颗粒状结节或囊状物,内有胶样渗出物。

镜下胶样黏液中可见大量隐球菌,部分被多核巨细胞吞噬,脑主质,脑膜及蛛网膜下隙内有大量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发病缓慢者可见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肿及小脓肿

,国内郑建仲等1999年报道一组隐球菌性脑膜炎尸检病例,发现小动脉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脑主质内出血及多处软化坏死灶。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 临床表现 1. 脑膜炎型 2. 脑膜脑炎型 3. 肉芽肿型 4. 囊肿型病理学 1. 肉眼观察病变 2. 镜下观察病变 3. 病理切片中的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真菌学检查 (一)病原菌检查 (二) 脑脊液常规 (三) 实验室检查 (四) 抗原检查 (五) 抗体检测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一) 抗真菌治疗 (二) 降颅压 (三) 纠正电解质紊乱 (四) 支持疗法 (五) 手术治疗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 1. 脑膜炎型 2. 脑膜脑炎型 3. 肉芽肿型 4. 囊肿型病理学 1. 肉眼观察病变 2. 镜下观察病变 3. 病理切片中的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真菌学检查 (一)病原菌检查 (二) 脑脊液常规 (三) 实验室检查 (四) 抗原检查 (五) 抗体检测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一) 抗真菌治疗 (二) 降颅压 (三) 纠正电解质紊乱 (四) 支持疗法 (五) 手术治疗

[编辑本段]概述 隐球菌病作为一种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预后严重,死亡率高。 [编辑本段]病原学 隐球菌属包括17种和8个变种,在真菌分类学上归入半知菌亚门、芽孢菌纲、隐球酵母目、隐球酵母科。致病菌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已报道可引起人类疾病的还有浅黄隐球菌、浅白隐球菌和罗伦隐球菌等,但很少见。新生隐球菌有3个变种,即新生变种(var neoformans)、格特变种(var gattii)和上海变种(shanghaiensis)。按血清学分类可分为A、B、C、D及AD型5型,此外尚有少量不确定型。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 新生隐球菌的新生变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几乎所有艾滋病患者伴发的隐球菌感染都是由该类变种引起。鸽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感染途径可能是:①吸入空气中的孢子,此为主要途径,隐球菌孢子经肺到脑部;②创伤性皮肤接种;③吃进带菌食物,经肠道播散全身引起感染。 [编辑本段]致病机制 正常人常暴露于新生隐球菌的环境中,但发病者极少,人体对隐球菌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起着重要作用。体液免疫包括:抗荚膜多糖抗体以及补体参与调理吞噬作用,协助吞噬细胞吞噬隐球菌。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菌才易于侵入人体而致病。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表现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上可分为4型:即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和囊肿型。 1. 脑膜炎型 本型最常见,可呈急性、亚急性、慢性过程,主要表现为脑膜炎的症状体征。(1)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约2/3患者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咽痛、鼻塞、喷嚏、恶心、纳呆、全身不适等症状,经一般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2) 头痛:多数患者开始头痛较轻,以后逐渐加重;少数患者一开始便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头痛常从两侧颞部开始,继而出现在前额、枕部,多两侧发生,也可为偏侧头痛。一般为胀痛伴头顶部压迫感,亦可为撕裂痛或刀割样痛,开始多为间歇性发作,每次发作几分钟,每天发作数次至十余次。发作时患者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以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可伴阵发性加剧,少数患者在较强的光线或较强的声音刺激下便可诱发疼痛发作。(3) 恶心、呕吐:80%~90%的患者有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可与头痛同时出现,但多数患者是在头痛出现1~2周后才出现呕吐,可为喷射性或非喷射性,严重时食后即吐,不能进食,甚至饮水服药也可诱发呕吐。(4) 发热:50%~70%的患者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一般开始为低热,体温在37.5~38℃,少数患者也可出现39℃以上的高热。如果持续出现40℃以上高热,则预后极为不良,常为临死前征兆。抗真菌药物也可出现反应性暂时性高热,但停药后消失。(5) 脑膜刺激症和锥体束征:可出现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奥本罕征及巴彬斯基征可为阳性,但多数为弱阳性,且一般在病程晚期出现。(6) 眼部症状:可出现弱视、复视、斜视、怕光、眼球震颤、眼球外展受限、瞳孔大小不等、视网膜炎、视乳头水肿、眼底静脉怒张、灰白色渗出及出血,甚至出现视神经萎缩,以至完全失明。(7) 精神症状:40%以上的患者有精神症状,如抑郁、淡漠、易激动以至喊叫、谵妄、癫痫大发作、朦胧、昏迷等。(8) 大汗:部分病例可在头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大量出汗,且常以下午或晚间为重,与体温升高无明显关系,甚至在低热状态时亦大汗淋漓,此症状往往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晚期病例。(9) 其他:可侵犯第7对脑神经而出现中枢性面瘫。若第8对脑神经受累,则出现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若第12对脑神经受累,可发生舌下神经瘫。此外,脑膜炎型病例常伴有肺、皮肤、骨骼、肾等器官损害的表现,少数病例可侵犯肝脏,引起黄疸及肝功能障碍。急性脑膜炎型常起病急骤,突然发病,若不及时救治,常在数天至3周内死亡。亚急性型常从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开始,以后逐渐加重,1~2个月才出现典型的脑膜炎症状。慢性型可反复出现症状及缓解,病程可迁延数年,甚至15~20年,机体呈显著消瘦状态。 2. 脑膜脑炎型 此型除脑膜受累外,尚有脑实质受累,故称为隐球菌性脑膜脑炎。隐球菌可侵犯大脑、小脑、脑桥或延髓,因脑实质受累部位的不同而有相应的脑灶性损害征象,如偏瘫、失语或局限性癫痫发作等。 3. 肉芽肿型 本型较少见。1907年,Lacount首先报告,它是新生隐球菌侵犯脑实质后形成的一种炎症性肉芽肿病变,称为隐球菌性脑肉芽肿,常好发于大脑、小脑、脑干的延髓部位。临床症状与体征随肉芽肿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不同以及是否合并脑膜损害而异,位于脑实质内的肉芽肿,其症状、体征与脑瘤相似,临床上难以鉴别,脑脊液压力常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多,墨汁涂片及真菌培养可发现隐球菌,但阳性率低。CT、MRI检查、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脑超声检查等,均可能发现脑部占位性病变,术前常难于确诊,须行开颅探查术,术中可见肉芽肿表现为鱼肉样肿块,病理切片发现隐球菌可确诊。 4. 囊肿型 本型为隐球菌刺激脑膜形成囊肿所致,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可有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出汗、呕吐、走路不稳、单侧偏瘫等症状。颈内动脉造影可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区,开颅手术可见蛛网膜明显增厚,蛛网膜腔内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内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并有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及多形核细胞浸润,可有少数异物巨细胞存在,囊腔内充满带宽阔荚膜的新生隐球菌菌体。 [编辑本段]病理学 1. 肉眼观察病变 早期的病变处呈黄白色胶冻样外观。脑肉芽肿表面可呈结节状,部分可呈囊状,透明、黄白色、质坚硬。切面可见纤维交错,呈灰白色、黄白色,其间可见半透明小囊腔。 2. 镜下观察病变 较新的病变主要由大量繁殖的隐球菌及其引起的炎性细胞浸润构成。浸润的炎细胞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损害显示胶样液化,囊腔内有多量隐球菌。较陈旧的病变则表现为肉芽肿形成,主要由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构成。在受累的大脑、小脑、中脑、延髓、蛛网膜下腔等处,均可有大小不等的肉芽肿形成。可见星状细胞增生肥大的改变。 3. 病理切片中的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 一般新生隐球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20 mm,多数聚集成堆,少数分散在组织内。HE染色标本,胞壁外常有3~5 mm的空隙(系菌体胶样荚膜未着色之故),部分膜亦可染成淡红色。PAS染色,菌体荚膜均呈红色。在较新鲜的病灶内,菌体大小不等,小的居多,易见到单芽生的无性繁殖方式。在较陈旧的病灶内,菌体较大,很少见芽生状态,却可见一侧胞壁塌陷呈碗形或盔形的退变菌体。 [编辑本段]真菌学检查 (一)病原菌检查 在各种标本中如能找到新生隐球菌,则对诊断有决定意义。1. 直接镜检:取脑脊液标本少许置玻片上,加一滴墨汁混匀后,加盖玻片。一般新生隐球菌在镜下即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双层厚壁孢子,外有一层宽阔荚膜,边缘清楚完整,菌体内可见单个出芽;若为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则菌体呈棒形、针形、梭形、瓢形、圆球形及出芽现象。如脑脊液直接制片未发现菌体,可离心沉淀(3000 r/min, 10 min)后重复检查。2. 菌体计数:脑脊液菌体计数是判断预后及疗效的重要指标。染液配制:黑色墨水8 ml,甘油2 ml,蒸馏水2 ml,混合摇匀,密封保存备用。操作方法:将脑脊液标本摇匀,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置于小试管中,另加进等量的染液,混匀。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在低倍镜下观察。按白细胞计数法,将两个计数板四角的4个大方格及中央大方格(共10个大方格)中的菌数相加,再乘以2,即为每立方毫米脑脊液内的隐球菌数。3. 培养:培养基内可加氯霉素,但不可加放线菌酮,因后者抑制本菌生长。取各种标本同时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斜面培养基上,置28~37℃孵育2~4 d开始生长。若不生长,可将培养管适当振荡,便标本与培养基充分接触再进行培养,少数病例的标本在2~3周内生长。 (二) 脑脊液常规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脑脊液压力增高,一般为1.96~4.9 kPa以上。外观正常或微混,亦可为乳白、淡黄或红色。白细胞数增多,大都在3×108/L以内,少数达2×109/L以上,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达88%~90%。糖和氯化物在早期变化不明显,中后期可明显减少,特别是糖含量可显著降低,甚至为零。蛋白含量在病程中后期增高。 (三) 实验室检查 血细胞计数轻度或中度增高,大部分病例在(1~2)×1010/L之间,少数可达2×1010/L以上。部分患者血沉可加快。中后期可出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减少。 (四) 抗原检查 胶乳凝集试验检测脑脊液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方法。它以胶乳颗粒为载体,表面联接有抗新生隐球菌抗体,形成致敏胶乳悬液,当与患者脑脊液标本作用时,如标本中含有一定量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则可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颗粒。 (五) 抗体检测 检测脑脊液抗新生隐球菌抗体有助于诊断或病情变化判断,抗体滴度升高表明病情好转。检测方法有凝集反应,间接萤光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以及酶免疫方法,但阳性率不高。 [编辑本段]诊断与鉴别诊断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而最后确诊有赖于各种标本直接镜检、培养或病理检查发现隐球菌。隐球菌脑膜炎最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要点见表1。此外,还应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脓肿、脑蛛网膜炎、脑血管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相鉴别。 [编辑本段]治疗 (一) 抗真菌治疗 1.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对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浓度为0.01~1.56 μg/mL,是治疗隐脑的首选药物之一。隐球菌脑膜炎的治愈率为56.6%~81%,但治愈停药后有1/3病例可能复发,需要进行维持治疗。�(1) 两性霉素B的应用方法:静脉滴注从小剂量开始,首次1~5 mg,以后每天增加5 mg(儿童1~2 mg),直至每天0.5~0.75 mg/kg体重。疗程根据脑脊液转阴时间及全身情况确定,一般应用2~3个月,脑脊液转阴后尚需以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维持治疗3~4个月。(2) 毒副作用:常见寒战、发热、肝、肾、心肌、造血系统损害、低血钾、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有发生心室纤颤死亡的报道。应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输液速度宜慢,控制在20~30 dr/min;②输液瓶以黑布包裹,以防光线照射破坏两性霉素B;③两性霉素B先用注射用水稀释为5 mg/mL,再用5%葡萄糖溶液500mL稀释,不宜用生理盐水稀释,以免产生沉淀;④药液中可同时加入地塞米松2~5 mg或氢化可的松50 mg输注。⑤输液前肌注异丙嗪25 mg。⑥如使用期间出现严重反应,可暂时停药并对症处理。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可使脑脊液中直接达到较高的抑菌浓度,对重症病例尤为适用。应用时一般以0.1~1 mg与地塞米松1~2 mg及适量脑脊液混匀后缓慢注入,每周1~3次。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可能出现化学性脑膜炎、头痛加剧、腿痛、大小便困难、蛛网膜黏连、休克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2. 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e encapsulated amphotericin B):它是一种双层脂质体内含有两性霉素B的新型剂制,两性霉素B脂质体降低与机体胆固醇的结合而增强对麦角醇的结合,从而降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据统计,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毒性约为两性霉素B的1/70。毒性降低主要原因是:两性霉素B掺入脂质体后其凝聚状态发生改变,成为完全单一的单体所致。两性霉素B脂质体中,呈单体的两性霉素B缓慢释放进入体内,少量释放的两性霉素B不足以损伤宿主细胞膜,却集中于感染灶内杀死真菌,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应用注意事项:①先用注射用水振荡稀释,使两性霉素B脂质体全部成为分散相,浓度为4 mg/mL;②将稀释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加入5%的葡萄糖液进一步稀释至0.2~2 mg/mL后,使用输血过滤器避光静脉滴注,6 h内滴注完毕,用量可从0.3 mg/kg开始,逐渐增量至1~2 mg·kg-1·d-1,对隐球菌脑膜炎总量可达5~8 g,8~12周为一疗。3. 5-氟胞嘧啶(5-FC):5-FC对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9~7.8 mg/mL,但单用5-FC可很快产生耐药性,因此,多与两性霉素B等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菌体破坏,并使5-FC易于进入真菌细胞膜起作用,因此,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常用剂量为50~150 mg·kg-1·d-1,分3~4次口服,亦可用1%的5-FC注射液静脉输入。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皮疹、寒战、肝、肾、造血系统损害,尤其肝损害者慎用。4. 氟康唑:氟康唑为一种广谱三唑类新型抗真菌剂,相对分子质量为306.3,具有水溶性特征,口服吸收完全,能很好地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脑脊液中氟康唑药物浓度可达到血浆药物浓度的90%~100%,半衰期为36 h,80%的氟康唑经肾脏以原型排出,毒副作用,对新生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3.12~6.25 mg/mL。一般首次静脉滴注400 mg,以后可改为200~400 mg/d静脉滴注,直至脑脊液新生隐球菌转阴后改为50~150 mg/d口服,维持3~4个月。初期阶段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能更快使脑脊液转阴,并减少两性霉素B的用量和毒副作用。毒副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皮疹、肝酶升高、血钾降低,也有发生Stevens-Johson综合征的报道。5. 伊曲康唑: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三唑类抗真菌剂,口服受胃肠道因素影响较大,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但在脑组织中有较高的浓度,对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1~12.5 mg/mL。我们主张与两性霉素B合用或作为脑脊液转阴后的维持治疗,口服剂量为200~400 mg/d。毒副作用: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皮疹、肝酶升高,但一般不影响治疗。抗真菌治疗目前主张分期联合治疗。即分初期治疗与维持治疗二个阶段,联合使用抗真菌剂,这样有利于治疗转归的判断及调整抗真菌剂的种类和用量。初期治疗一般持续8~12周,应用两性霉素B与5-FC或三唑类抗真菌剂合用,以尽快使脑脊液新生隐球菌转阴,脑脊液新生隐球菌转阴后,口服三唑类抗真菌剂维持治疗3~4个月,以防复发。 (二) 降颅压 对于出现的颅内高压症状,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发生脑疝引起死亡。可采用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每6~8 h一次,必要时还可应用25%的白蛋白溶液20 mL加呋塞米(速尿)20~40 mg静脉注射,两者交替应用可加强降颅压效果。此外,还可应用50%的高渗萄萄糖60 mL静脉内注射及50%甘油糖水口服,也有一定的降颅压作用。如使用脱水利尿剂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可采用腰椎穿刺法缓慢放出脑脊液以达到减压的目的。对顽固性颅内压增高而以上治疗无效者,可采用脑室引流方法减压。 (三) 纠正电解质紊乱 在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脱水利尿剂以及两性霉素B与皮质激素等,容易造成低血钾及其他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复查及时纠正。对低血钾症,一般在治疗过程中应每天静脉补钾4~8 g,口服补钾3~6 g,具体剂量视病情而定。 (四) 支持疗法 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应鼓励进食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增强抵抗力,同时可输入新鲜人血浆或全血,补充各种维生素。对有消瘦、纳呆、失眠等症状的患者,也可按中医扶正祛邪治疗法,应用中药治疗,此外,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 手术治疗 对局限性的脑部隐球菌肉芽肿等可采用手术切除,术后根据情况使用全身抗真菌剂治疗,以达到根治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982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2023-07-30

随机推荐

  • 卡姿兰智变调肤素颜霜可以吃不

    不可以哦按照素颜霜的英文产品名是toningcream,或是tone-upcream,也即调色霜,调亮霜之意。实际上素颜霜就是可以调亮肤色的的护理肌肤面霜,除了面霜的基本成分外,VC,白参,熊果苷等美白成分外,还含有二氧化钛,通过调亮肤色,

    2023-12-14
    23700
  • 珀莱雅靓白晶钻和御白哪个好

    珀莱雅靓白晶钻和御白都是专门针对肌肤美白保养的产品系列,两者都有美白效果,但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以下是它们的一些特点和区别:1 成分不同:珀莱雅靓白晶钻中含有白芷、甘草等多种植物提取物,有助于舒缓肌肤,同时含有维生素C、熊果苷等成分,有助于淡

    2023-12-14
    25700
  • 寡糖生命肽使用方法

    为了避免对您造成误导,请谨慎甄别肽就是人体这部机器的卫士|和高级维修工,说它是卫士是因为它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可以预防疾病和抗病;说它是高级维修工是因为它对人体具有极强的修复功能,身体哪里出了毛病,它就会自动去维修,由于它的作用,人体

    2023-12-14
    18200
  • 平价口碑最好的隔离霜推荐,总有一款适合你

    隔离霜是常用的彩妆产品,经常作为打底使用,它有助于让妆感更好。下面推荐5款平价隔离霜,本人都亲身测试过,价格实惠,学生党也买得起,总有一款适合你1、自然堂雪润防晒隔离霜参考价格 109元自然堂的这款隔离霜一共有两款,分别是紫色款和绿色款,两

    2023-12-14
    24800
  • 新手开化妆品店要注意什么呢

    新手开化妆品店要注意什么呢?想要开一家自己的化妆品加盟店来创业,表面看起来很轻松简单,但是实际上真正经营起来的话,这里面的学问是有很多的。尤其是刚开始创业的人,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资金也不充裕,所以,怎样使用小成本开好一家化妆品加盟店成

    2023-12-14
    25800
  • 欧莱雅玻尿酸和肤丽芳丝哪个好用

    欧莱雅玻尿酸好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欧莱雅玻尿酸中的玻尿酸分子小,能够更好地渗透到肌肤深层,并形成保湿膜,持久地保持肌肤的水分,导致欧莱雅玻尿酸的保湿效果比肤丽芳丝更持久,因此欧莱雅玻尿酸比肤丽芳丝好用。欧莱雅玻尿酸适用于所有肤质,

    2023-12-14
    17600
  • 什么牌子化妆品好用

    导语:什么样的牌子化妆品是比较适合大众的呢,这是不是你很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些给你吧。 什么牌子化妆品好用什么牌子化妆品好用:酷黑速干眼线笔出水流畅,好上色,不会画内眼线者

    2023-12-14
    20500
  • 屈臣氏里的哪个化妆品最值得购买

    最有名的就属屈臣氏的燕窝精华面膜了。是明星产品呐,没有人不知道的,用上很舒服,面膜很服帖,而且有30ml的精华液。记住用完之后把袋子里的精华液都挤出来擦脖子全身,都很滋养的,而且价钱不贵,小蜜缇的一生推,打折的时候十八块钱买了一管,每次挤一

    2023-12-14
    14900
  • 有红血丝用什么护肤品能推荐几款吗

    有红血丝可以用的护肤品有HABA美容油、珂润润浸保湿柔和乳液,以上两款都十分推荐。1、HABA美容油真的是一款超强的精油了,因为孕妇都可以使用,所以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刺激皮肤的问题。据说功效是加强保养成分的吸收,坚持用能增厚角质层,修复

    2023-12-13
    15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