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24小时正常尿量为多少呢
幼儿期24小时正常尿量为多少呢,养育幼儿里面有很多的学问,幼儿期的宝宝排尿尚不能很好地控制,因此家长要注意宝宝的尿量,但多少是正常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幼儿期24小时正常尿量为多少呢。
幼儿期24小时正常尿量为多少呢1正常婴儿每次尿量存在个体差异的,一般情况下,饮食量多些,排出的就会多些,反之则少些。婴儿每日排尿量约400-500ml,但是和进入体内的水分成正比的,饮水量多排尿就自然多些。
宝宝每天的尿量、次数和颜色和宝宝每天喝奶喝水的量有很大的关系,并且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排尿量为400~500毫升,每次排尿也不尽相同。宝宝每天的尿量、次数和颜色小宝宝尿量个体差异较大。
幼儿体格发育不像婴儿那样明显,进入到了相对稳定期,发展变化比较缓慢。但是,能力发展却进入了快车道,常常叫爸爸妈妈毫无心理准备,感觉宝宝“闹人”了。十几天前,宝宝还喜欢安稳地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现在却要离开妈妈的怀抱,去探索未知世界了。
幼儿期宝宝,大运动能力进入缓慢、稳步发展阶段,但在精细运动能力方面,却会飞速发展。宝宝手的精细运动能力进步很快,有一位刚满13个月的宝宝,竟然能用遥控器把电视打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难以置信。宝宝有无限的潜能,爸爸妈妈需要的不是如何想办法去开发,而是给宝宝创造充分的条件和空间,顺势而为,让宝宝的能力自然流出。
幼儿期的各种小常识是值得引起爸爸妈妈注意的,也是保证宝宝的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爸爸妈妈都需要多了解多学习。
幼儿期24小时正常尿量为多少呢2儿童24小时以内尿量正常值,受个体影响比较大。新生儿一般是每小时1-3ml/kg,当婴儿的.年龄>1-2个月时,1天的尿量在400ml左右,1周岁以上儿童24小时尿量应在500ml以上。尿量正常值与饮水量密切有关,比如食用大西瓜,此时尿量值增多,不超过2000ml。如果超过2000ml,应考虑是否存在尿崩症。
对于儿童,需要注意观察尿色。儿童的尿色比较透亮,不会偏黄,如尿色深、偏黄,可能水分摄入不足,要引起家长重视。临床上对于尿量的估算,需要记录、计算摄入量和丢失量。有时儿童水摄入较多,但可能患有腹泻,此时尿量较少。
尿量异常是怎么回事
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肾小球的重吸收和稀释与浓缩功能。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正常人一天的尿液排出量差异较大,但一般情况下,一昼夜尿液排出量应该在0.8~2.0L之间。当人们饮水过多时,尿量排出也多,饮水少且出汗多时尿量也会减少。此外,尿量变化还与周围环境(气温、湿度)、食物种类、年龄、精神因素、活动量等有关。
24小时尿量大于2.5L称为多尿24小时尿量少于0.4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小于0.1L,或在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
尿量异常(abnormol amount of urine)指24小时总尿量的异常,包括多尿、少尿、无尿。正常成人24小时总尿量为1000~2000ml。每日尿量>2500ml称为多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少于17ml/小时称为少尿。
每日尿量少于100ml则称为无尿。如果夜尿>全天尿量的1/2即>750毫升则称为夜尿增多。其中少尿和无尿等症状是临床上威胁生命的严重的症状,应积极寻找病因,并予以迅速有效的处理。多尿亦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尿量异常的临床症状
1、多尿
病态性多尿分为*性和非*性两类。前者产生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不全,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衰多尿期,肾性尿崩症;后者见于溶质利尿,如糖尿病、中枢性尿崩症、神经性烦渴、癔病性多尿等。
2、少尿或无尿
少尿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肾前性常为产量不足、排血量下降所致肾性常为常为肾实质病: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肾后性原因包括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梗阻。如:输尿管结石、肿瘤、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等。
少尿和无尿等症状是临床上威胁生命的严重的症状,应积极寻找病因,并予以迅速有效的处理。多尿亦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少尿和无尿多病情较重,应积极寻找病因,并予以迅速有效的处理。以多尿为突出症状者,主要是糖尿病、尿崩症以及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管—过性损害的疾病,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小孩尿量少的原因
1、身体成长正常规律
随着小孩子身体成长,膀胱也在跟着发育,能够储存尿液也越来越多,导致孩子的小便次数也越来越少。
2、可能是因为缺水
所谓小孩少尿是指学龄儿童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学龄前儿童少于300毫升,婴幼儿少于200毫升。无尿则为每日尿量低于30-50毫升。如果孩子尿量突然比平日减少,应首先考虑是不是孩子喝水不够,天气太热的原因。毕竟如果饮水量过多,那么肯定尿液也会跟着增多,如果饮水量过少,那么尿液也会跟着减少。如果排除了这些原因仍然排尿少,就有可能是孩子患有疾病。
3、可能是因为各种病症
病理性尿量减少可见于因严重腹泻和剧烈呕吐,孩子发生脱水时而更多见的原因是肾脏疾病,如小儿尿道狭窄阻塞、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各种慢性肾脏病所致肾功能衰竭期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果出现无尿,则说明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当发现孩子尿量减少而又找不到原因时,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看病,以免延误病情。
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br>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br>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br>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br>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br>因此,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br>另附上幼儿睡觉出现的其它相关状况和分析:<br>你自己研究对比一下~~<br>正常的婴儿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婴儿有以下状况出现,父母应该高度重视。<br>症状一: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br>专家提醒: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br>症状二: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110次/分。<br>专家提醒: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应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br>症状三:婴儿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br>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br>症状四:婴儿睡觉时四肢抖动。<br>专家提醒:这一般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必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是正常反应;相反,若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br>症状五:婴儿睡觉后不断地咀嚼。<br>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得了蛔虫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若是蛔虫病可用婴儿专用的驱虫药驱除;若是排除了蛔虫病,则应该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br>症状六:婴儿睡着后手指或脚指抽动且肿胀。<br>专家提醒:这时父母要仔细检查一下婴儿的手指,看它是否被头发或其他纤维丝缠住,或被蚊虫叮咬的痕迹。<br>症状七:婴儿不能睡得沉,经常翻动身体。<br>专家提醒:其实小宝宝入睡后在床上翻滚的现象较为常见。有时被子垫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有些家长怕小儿睡觉时冷,让他穿着衣服睡觉,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上睡前还让他吃很多的东西,使得小儿睡觉后肚子总是胀得难受,所以睡觉睡不踏实。<br>症状八:婴儿经常在睡着后突然大声啼哭。<br>专家提醒:这在医学上称为婴儿夜间惊恐症。如果孩子没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劳累等引起的。所以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