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医院如果抢救一个大出血的产妇。输血量通常是几万毫升,血袋满地都是,让人震惊。正常成年人的血容量是他们体重的7%-8%。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的血容量是4200毫升-4800毫升。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总血容量为4公斤,约4000毫升。
然而,怀孕期间孕妇的血容量高于普通人。为了满足胎儿的需要,母体血容量将比正常情况增加约35%,即平均增加约1500毫升。血容量通常在怀孕6-6周开始增加,在怀孕32-34周达到峰值。血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子宫、乳房和其他器官需要额外的血液,增加的血液中有25%供给子宫。其中,血浆的增加相对大于红细胞的增加,导致血液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和血常规贫血,即生理性贫血。
并非所有产后出血的产妇都需要输血。一般来说,正常产妇失血500-700毫升时,94%的产妇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变化,这往往给人留下错误印象,低估失血量。当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0%时,红细胞被输注。超过40%的患者将被注入血浆,超过80%的患者将被注入血小板。有严格的程序和输血程序。
如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患有子宫破裂和羊水栓塞等危险疾病,这种大出血严重损害了产妇的凝血机制。只有连续输入血液制品,才能保证血容量,以维持产妇的生命体征。据报道,烟台一家医院为了抢救产后出血产妇,进口了28000毫升新鲜血液,相当于血液置换的6倍。面对无价的生命,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产后出血,除了一些不可预知的事故,医院也在积极做预防工作。首先,作为孕妇,我们应该加强产前护理。包括铁补充饮食摄入。对于我们的医务人员,应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防止催产素的使用,科学切断脐带,产妇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这些都是积极的预防措施。你可以放心。
说一个概念吧:输液的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0滴以内,以防造成心脏负荷过重。一毫升药液大约有20-25滴,取最小值,一毫升20滴,折算为每分钟输液(吊瓶)3毫升;
每小时输液量为:60×3=180(毫升)
按24小时不间断地输液,每天输液量为:24×180=4320(毫升)——为了后面的计算简单化,取4.5升(或4.5公斤);
一个月的总输液量应为:30×4.5=135(公斤)
如果真的需要输注330公斤如此大量药液,输注的速度应该多少?
假设药液的密度等于1.1公斤/升(生理盐水的密度约1.02公斤/升),330公斤折算为300升;
一个月算30天,每天输液10升;
输液速度为:10÷24=0.416(升/小时)或416毫升/小时,或138滴/分钟!
(这个数字绝对让我吃惊!)
可以随便问一下住院部医生或护士:是否允许每天24小时以每分钟超过120滴的速度连续输液?
上面是输液的问题,下面讲讲输血的问题。
在没有大出血的情况下,一次输注红细胞悬液,可以坚持至少一个月而无需再次输注;输注血小板的间隔最少为一周,每次只需要输注一个单位(200毫升)。
那么,按没有大出血的情形,第一次作“全身换血”式的输血,一次输注20个单位共4000毫升红细胞悬液(可能吗?极度怀疑),分四次输注4个单位共800毫升血小板(有必要吗?很怀疑),这样,一共输注4800毫升血液。
余下的9200毫升,除非是输注血浆,或者,患者不时出现大出血而需要紧急输血……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外,还需根据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年龄、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为防止临床不是当输血,美国一些医院已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设立输血委员会审查手术中输血病人术后的Hct值,如超过某一界限(33%~34%),则麻醉科医生须说明输血的原因,然后输血委员会评估其输血是否适当。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滥用输血指征的现象。在病房尤其在ICU,常常由专门小组通过评估组织氧耗和血液动力学等资料共同商讨病人是否需要输血,从而使输血指征个体化。Marik等研究认为黏膜内PH能够敏感地反映组织的氧合情况,可作为输血指征,但另有研究发现,一般情况良好的病人,即使Hb<50g/L也无任何组织氧合不足表现,可见这一指标尚缺乏稳定性。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有哪些
(1)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5%。回输自体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病人血容量决定。
(2)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带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红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60克/升,应考虑输血;
血红蛋白在60~100克/升之间,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3)血小板,用于病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升,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x109/升,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升之间,应根据出血是否易于控制来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限制。
(4)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PT或PTT>正常值的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病人急性大出血(出血量相当于病人自身血容量的60%),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明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发令的抗凝血作用(5—8毫升/干克)。
输血的适应症
1.大量的失血
当失血量小于全部血容量的10%时输入适当的晶体液即可,当失血量大于全部血容量的10%而小于20%时可加输适当的胶体液即可,只有当失血量超过全部血容量20%时才是输血指征。那么咋样才能确定这个20%呢?这个标准就是发生中度以上休克的标准,我们只要按中度休克的临床标准来衡量就不难确定。下面我把中度休克的临床标准回顾如下:神志尚清、表情淡漠;很口渴;肤色苍白;肢端发冷;脉搏:100---120次/分;收缩压90--70mmHg,脉压小;少尿。输血的实验室指标应该参考红细胞压积,一般应把红细胞压积维持在0.30以上的,在这个数值以下原则上应该进行输血的,但应注意这个数值在大量出血时一般由于血液的浓缩可以偏高的,即大于0.3不一定不需要输血,应该注意区分这种情况,在充分补液后这个数值就比较可靠了。另外比较常用的出血量的判断方法还有直接计算法,就是直接估计患者的全部血容量及全部出血量,全部血容量的估计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是较粗略的方法,就是生理学所讲到的一般人体内的血量占人体体重的7%左右。另外一种方法相对比较精确,也是生理教材上讲到的,以人体的体重和体表面积及年龄为参数来计算,同时又有性别的差别。全部失血量的核算在骨科手术的患者较简单,吸引器的血量再加手术无菌单及血纱布,还有术后引流量,血纱布所含有的血量一般根据纱布的大小和所占血的多少来估算,一般一块完全沾满血的纱布所含血量约20----30毫升(本人曾做过实验的)。创伤的病人还和根据骨折的部位进行估计,另外一种相对较科学方法就是用红细胞压积来计算:全部血容量×(0.42-现在的压积)/0.42. 【如果是手术病人:全部血容量×(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红细胞压积)/术前红细胞压积】。综合以上各种方法来判断出血量,应该不能偏离大的方向。同时必须强调是否输血除了根据出血多少外,还应该参考出血的速度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确定。
2.纠正贫血
在骨科临床中经常见到慢性贫血的病人,此种病人在手术前应该不应该输血,输多少血,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一般慢性贫血的患者已能很好的耐受贫血,即使血红蛋白低于70克/升,应该按临床表现来决定是否来输血及输血量,但对需择期手术患者来说贫血加重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必须要提升血红蛋白值的,一般应在术前提升血红蛋白到100g/L左右的水平为佳。在手术准备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可通过加强营养及药物治疗来纠正贫血,但在准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输血治疗的,但这时的输血有注意几个问题,必须明白慢性贫血的患者循环是处于高负荷的,虽然红细胞不足,但血的总体容量还是不缺的,故输血必然给循环增添了新的负担,可通过少量多次输血加以纠正,必须使机体有充足的时间排除多余的血容量,一般每天输入一个单位的浓红为宜。
3.凝血异常
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可输入:1.新鲜全血2.新鲜冰冻血浆,
4.补充血浆蛋白提高机体抵抗力
血浆中有各种抗体及补体等可增强患者的抵抗能力,对抵抗力非常低下的患者是较好的适应症。浓缩粒细胞 配合抗生素使用对严重的感染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