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良行为包含哪些
儿童不良行为包含哪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其中有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所以作为家长要正确的引导自己的孩子,下面我分享儿童不良行为包含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儿童不良行为包含哪些1常见的儿童不良行为有:
(1)吸吮手指或吸吮衣物
1岁以内孩子吸吮手指是经常见到的,可视为一种正常现象,但2~3岁以后的孩子吸吮动作应大大减少,并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如常果较大的孩子,仍有吸吮手指或手帕、衣物等现象,属不良行为。
(2)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
经常性的,不可控制的,用牙齿咬指、趾甲等物均属不良习惯。
(3)拔头发
经常性的、不可抑制的拔毛发,造成头
部缺发,毛发稀少及毛囊炎等现象。
(4)交叉擦腿发作(又称夹腿综合怔)
每周1次或多次出现两腿交叉内收(成上下移擦)伴有眼发直。面部发红、出汗、呼吸粗大,会阴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中途转移注意力或强行改变体位,会哭闹不安坚持要恢复原来的夹腿状态。女孩子多于男孩子。
(5〕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
孩于在每遇到稍稍不愉快或满足不了本身的要求时哭闹2、3声之后,突然呼吸暂停、两唇青紫,严重者全身僵直、角弓反张、失去知觉或抽搐,经过十分钟至3分钟6恢复原状。
(6)手 淫
小孩子经常用手或用其他方式如骑在长板凳上不停扭动身体,与突出的家具碰触生殖器以求快感即为手 淫。当儿童手 淫时,表情紧张,两眼圆睁,脸部发红,出汗,两腿伸直数分钟左右。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半年以上,应及时在心理卫生医生指导下予以纠治。
儿童不良行为包含哪些2如何遏制孩子不良行为
第一步:制定规则。请您想清楚您可以容忍以及您决不能容忍孩子什么样的行为。要有的'放矢,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原则,然后让孩子了解您的想法以及目标。请务必牢记,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您对他(她)的期望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因此不必害怕改变,也不必担心可能需要妥协您的原则。
第二步:一次解决一种不良行为。假如您的孩子一直重复出现某种不良行为,那么您就要集中注意力了。的确,也许您的孩子有一大堆的行为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要改善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次只解决孩子的一种不良行为(永远不要超过2种)。这样您将更有可能去永久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再度出现。因此请缩小范围,明确目标,集中全力消除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那些不利于母子关系的融洽以及妨碍孩子个性的健康养成的具体不良行为,例如嘀嘀咕咕地抱怨、耍脾气、很晚才回家等。
第三步:冷静地与孩子沟通。如果孩子破坏了您定下的规矩或者是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的话,您就应该考虑严格要求孩子了。每次在您和孩子说话前请做一个深呼吸,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如果您需要暂停一下,过一会儿再说,那么不妨一试。然后请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出您的要求,要确保您已经引起了孩子的注意。请记住,您的目的是要在对孩子的疼爱中规范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在愤怒中斥责孩子。
第四步:明确您所关注的问题。请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会自己明白他(她)做错了什么。要运用严肃而冷静的语调,向孩子重述您制定的行为规范或者向孩子解释说明为什么说他(她)的行为是错误的。一开始,您或许可以这样询问孩子:“我们家的规矩是什么?”“你认为你的朋友为什么生气了?”或者是“你认为我为什么生气了?”如果孩子还是搞不清楚导致自己犯错的原因,那么您就要向他(她)解释说明为什么说他(她)的行为是错误的(重点要放在解释清楚您制定的行为规范,比如“我们不会去抓小猫的毛皮,我们会轻轻地拍拍它。”“你不应该打人。”)请记住您的解释要清楚简洁。例如“如果你把自行车放在外面,它可能会被偷走。”“你的语调非常无礼。”同时为了公平起见,您也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解释,这样您才可以了解事情整个的来龙去脉。如果您在调查实情的时候发现是您自己做错了(要知道,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的话,一定要向孩子承认错误并道歉。
第五步:建议孩子进行积极的选择。具体来说,您希望孩子形成哪些新的行为呢?请给孩子提供一两个可以进行正面选择的机会。如“请你温和有礼地和我说话。”“游戏一结束你就应该立刻回家。”为了确保让孩子理解您提出的要求,您可以先让一个小一点的孩子按要求去做出某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比如“做给我看应如何向别人寻求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孩子征求意见,不必有所顾虑,例如您可以问:“下次你该怎么做才不会违反我们定下的行为规范呢?下次你该怎么做才能保证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呢?”
孩子心理不正常的表现
孩子心理不正常的表现,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路上,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也是很严重的,那么孩子心理不正常的表现有什么呢?
孩子心理不正常的表现11、宝宝的自虐行为
听到“自虐”这两个字,很多家长第一时间并不会想到自家孩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有撞头,打滚,捏自己,扯耳朵,抓头发等行为,这些都属于自虐的范畴。自虐行为一般出现在孩子情绪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发生。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不是只有在需求不被满足时才会这样,弄清楚原因进行矫正,必要时可以咨询心理医生。
2、厌食和挑食
有些孩子天生喂饭难,长期食欲不佳,很多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增强孩子的食欲都无济于事,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就身体瘦弱,容易生病,抵抗力差。
家长则认为是孩子天生体质弱,容易生病才导致食欲差,其实家长没想到的是,挑食和厌食也是典型的心理障碍之一,如果每次就餐家长都连哄带骗,恐吓和威胁,会造成孩子每次吃饭前都容易心情紧张,焦虑压抑,就会使孩子产生厌食心理。
面对孩子这一问题,家长该如何加以改善呢?首先,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长期处在厌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中,那就先带去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吧,如果一切正常,排除疾病因素,那就从喂饭开始改善吧,此后的就餐时间,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一定不能再强迫,惩罚,可以采取鼓励,诱导等行为,让孩子对吃饭充满兴趣。
3、爱拔自己毛发
有些孩子爱拔自己的毛发,如头发,睫毛,眉毛等,很多粗心大意的家长并没有发现这一点,也有些家长发现了并且反复提醒,依然没有改善这一状况;这一癖好通常是因为孩子与家长或者老师相处不愉快,或者孩子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焦虑,心理压抑,从而出现这一行为。
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干预呢?先找出孩子的心结,焦虑源头何在?紧张的原因在哪?和孩子多沟通,像朋友一样聊聊天,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最重要且最有效的就是多陪伴,这样不仅能疏导孩子心理障碍也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4、爱发脾气爱冲动
孩子心智还未成熟,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所以很多孩子非常容易冲动易怒,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家长认为这是天生的性格,其实不管是先天性格还是环境导致,都可以后天进行改善;
当孩子大发脾气时,找一个相对安全和安静的领域让他冷静几分钟,这期间一定要避免任何人去打扰,这是冷处理方法,对容易发脾气的孩子很有效果;等孩子情绪冷静下来,再去分析原因讲道理,同时,家长务必自我反省,是否平时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是否经常当着孩子面争吵,以后要尽量控制脾气。
5、爱吃手指
经常见到很多孩子已经很大了,还是会习惯性吮吸大拇指,甚至不吃大拇指睡不着觉;
1岁内的宝宝爱吃手指是正常现象,这是小宝贝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但随着大脑发育完善,大部分孩子都会抛弃吃手指的行为,但仍有孩子吃手指行为随着长大越发严重,家长就要注意是否是心理问题导致。
很多爱吃手指的孩子是因为受过严重心理创伤导致的,有个典型案例:有个宝妈为了给宝宝断奶,将才6个月大的宝宝狠心扔在老家,宝宝哭了几天后,后来长大了有严重的吃手指行为。
想要改掉孩子这一不良习惯,肯定是漫长的过程,平时多陪孩子户外玩耍,用有趣的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些小事,增加手部的活动,逐渐改掉孩子吃手的习惯。
6、咬指甲,撕手皮
很多孩子在专注做一件事时,比如看电视,听课时,都要习惯性得去咬自己的指甲,撕手皮,甚至我有大学同学,都已经20几岁的年纪,还是有咬指甲的习惯;孩子爱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但更多的还是心理原因,家长关心不够,压力大,情绪紧张等都会导致。
对于有这一不良习惯的孩子,家长要让孩子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另外要制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对于保持这一习惯已久的孩子,家长要约法三章,正面引导,让孩子知道这是不好的习惯,一定要改正。
7、过分胆小
孩子胆小是正常的,但是超出正常范畴的恐惧,家长就需要重视起来了,比如一到天黑就害怕,听到噪音就紧张,或者见到医生就往后缩等现象;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孩子体会到的恐惧感也会越来越多,但孩子在6岁以后,恐惧感会开始下降,对一些事也就随之胆大起来,这和家长给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孩子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经常把想象和现实混淆,作为大人这时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安抚他,一定不能轻视这个问题,多搂抱多安抚,消除孩子恐惧感并作出解释,让他知道他看到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可怕。
8、退缩行为
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意味着从此加入了集体生活,但总会出现不合群的孩子,独自坐在一个地方,显得非常孤僻,抗拒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和他人沟通。这就属于孩子的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就是孩子认为自己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时,无法得到认同,从而出现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这意味着孩子先天适应能力差,但也有可能是孩子后天环境所导致的,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所以很少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孩玩耍,久而久之导致孩子不愿意和小伙伴玩耍,对家长过分依赖。
想要改善孩子的退缩行为其实很简单,平时多创造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和小伙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孩子只有适应了集体生活,才能健康成长。
孩子心理不正常的表现2表现一:活动和活力减少
小孩子本来都是应该阳光快乐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变得一蹶不振,对什么事情都不再感兴趣,拒绝社交,那么家长就想要引起警惕了。
表现二:厌食、失眠
那些抑郁孩子的身体会发生变化,普遍的就会胃口变差,什么都不想吃,睡眠上也变得失眠,完全睡不着。
当然,有些孩子却表现得极为相反,可能会不饿,但是却一直想要吃东西,而且停不下来,在睡眠上也会表现得十分嗜睡。
表现三:情绪消极,经常有无助感
儿童抑郁时,随着自身想法的改变,他们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会变得十分消极,经常有“无助感”,会有“再怎么做也没有用”的感觉。
由此可见,孩子出现抑郁的情况,往往在生活方方面面都会有所异常,细心的父母应该能很容易地发现孩子的异常。
这几种家庭更容易养出有抑郁倾向的孩子
研究发现:青少年中抑郁倾向孩子的比例为20、3%,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有抑郁倾向。
父母的教养问题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这几种家庭最容易养成抑郁倾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过于期待
很多父母习惯把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而孩子为了迎合父母,只能压抑自己的需求。
孩子内心没有驱动力,自然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只会让孩子一步步走向抑郁的深渊。
父母逼孩子懂事听话
父母总是习惯于让孩子听话懂事,而那些过于懂事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形成性格缺陷,这样的孩子没有安全感,自卑、敏感,懂事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克制内心欲望的心酸。
父母贬低孩子
很多父母习惯用贬低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进步,但是在贬低的同时,却往往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不仅不会激励孩子上进,还会把孩子的尊严践踏。一个长期被贬低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觉得自己不值得。
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父母该如何处理?
一旦觉得让孩子有抑郁的倾向,一定要第一时间和孩子沟通最近的感受。
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不是很严重的抑郁问题,在父母的关爱下,一般都会得到缓解,但是如果是严重的抑郁症,那么父母最好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越早越好。
在平时生活中,父母要多传达给孩子积极乐观的情况,多给孩子赞美和鼓励,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可塑性还是很强的,一般都会纠正过来的。
孩子心理不正常的表现3孩子健康心理的正常表现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9禁忌”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4、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5、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6、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8、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9、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新生儿的各方面还很虚弱,需要爸爸妈妈们细致的呵护婴儿宝宝,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观察宝宝变化,以下分享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11、嘴唇、舌头发紫,脸色发暗,说明新生儿缺氧,需到医院救治;
2、持续呼吸急促,用力,呼吸时胸廓起伏明显,考虑呼吸功能不全或者气道梗阻,建议早期到医院就诊;
3、皮肤、眼睑持续发黄且有加重趋势,表明新生儿黄疸逐渐加重,需要到医院治疗;
4、新生儿经常哭闹,且伴有吐奶、大便未排、腹胀等情况,考虑肠道梗阻,尽快到医院治疗;
5、新生儿体温持续高于37.5℃,建议就医,
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生理现象
1、生理性脱皮:出生两周左右,出现脱皮现象。好好的宝宝,一夜之间稚嫩的皮肤开始爆皮,是新生儿皮肤新陈代谢,旧上皮细胞脱落,新上皮细胞生成。
2、皮肤变色:新生儿变动体位,皮肤颜色出现界线分明的不同变化,这就是医学上称的皮肤变色。
3、局部青紫: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新手爸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紫绀会自然消退的。
4、皮肤红斑:出生头几天可能出现皮肤红斑。形状不一,颜色鲜红,分布全身,以头面部和躯干为主。新生儿有不适感,但一般几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过一周。
5、各种胎痣:新生儿出生后可在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一些与皮肤本身颜色不同的斑点或丘疹,称为新生儿胎记,其中很多会在宝宝出生几年内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21、嘴唇、舌头发紫:
如果嘴唇或舌头、口腔黏膜发紫,说明宝宝缺氧,应立刻急救。
2、呼吸急促,哼哼、呻吟:
宝宝持续呼吸急促、用力时,要看他是否伴有胸肌用力过度、鼻翼动,以防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数小时,还要考虑看急诊。
3、不足两个月大,肛温超过38摄氏度:
新生儿发烧需要格外重视,应请医生检查。孩子稍大些,免疫功能健全些,就不至于太严重了。
4、皮肤越来越黄:
孩子出生后皮肤越来越黄,也许是黄疸加重。并非所有黄疸都很严重,但不能逐渐消失,反而加重的要看医生,建议有黄疸的宝宝可哺乳频繁一些。
5、尿布用得少:
如果宝宝尿布总不湿,就应考虑脱水的可能。一般出生第2天的宝宝每天至少2块尿布,第3天用3块……第6天是6块。其他严重脱水的表现还有嘴干、眼窝凹陷和昏睡。
6、呕吐:
使劲咳嗽、哭泣后,呕吐很正常。但如果吐的是黄绿色胆汁,可能是肠道梗阻;呕吐物像粉状咖啡渣,可能是肠道出血;头部受伤后呕吐可能是脑震荡症状,应就医。
在出现以上的不正常的表现时,就是宝宝生病的表现,因为宝宝比较幼小,所以只有父母在生活中细心的观察才可以发现宝宝的不适,及时的就医治疗。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3新生儿呼吸不正常的表现
1、每分钟呼吸高达60次以上
2、长时间的持续打呼噜(特别注意)
3、鼻孔扩张,明显在努力呼吸的表现
4、胸部的.波动明显比常态大,切持续一段时间
5、呼吸停止10秒以上
6、脸部倒三角位置有蓝紫色出现,一般为血液缺氧导致
在睡眠中,宝宝的呼吸频率减慢至每分钟20-40次。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还不够健全,所以会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有呼吸深浅交替或快慢不均的现象,他可能会暂停他的呼吸5秒或更长时间,然后再次启动,呼吸加深。
如果你想确认宝宝的呼吸,你可以通过三个方法:
听,把你的耳朵凑到宝宝的嘴和鼻子旁边,听呼吸的声音。
看,弯腰平视宝宝的胸前,看上下波动。
感觉,把你的脸凑到宝宝的嘴和鼻子旁边,用你的皮肤去感受宝宝的呼吸。
专家提醒,新生儿的呼吸运动很表浅而没有规律,呼吸频率较快。在出生后的前两周,呼吸频率1分钟大约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儿也可能多达80次,这些都属正常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