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即布鲁菌病,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
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
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扩展资料:
主要症状、体征:
1、发热: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烧,典型热型为波浪式起伏,故曾称布病为波状热。但目前少见此类病例,多为低热,间歇热等。
2、多汗: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粘。
3、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这种痛常呈游走性,主要是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限局于大关节。
4、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病
人类布氏杆菌病一般潜伏期1到3周,平均为两周。个别病例潜伏期可长达一年。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一般类似感冒。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典型的热型为波浪式起伏。所以布病又称为波状热。目前临床上多为低热,间歇热等。同发热相伴的症状是多汗,一般在网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黏。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常呈游走性,主要是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局限于大关节。其他症状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建议您去当地疾控中心或者传染病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测,以确诊布病。确诊后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住院治疗,听从医嘱。防止该病转为慢性。
人类对布什杆菌普遍易感,人感染该病与职业生活习惯有关,有明显的职业性。如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防护不当,可经皮肤粘膜感染;也可能经消化道感染,如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如羊肉串等)而受染;还可能经呼吸道感染,布鲁氏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如果您属于职业高危人群,建议您在工作时做好防护,戴好口罩手套等。
布病是指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可以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等途径进行传播。 布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型,不同患者的发热类型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会出现波状热,即高热状态和降温状态出现反复交替的现象,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多汗的症状,晚上汗液较多,大汗后容易出现虚脱的现象。布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和肌肉疼痛的症状,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或者是肝脾肿大。布病还会影响到泌尿生殖系统,男性患者可能出现附睾炎、前列腺炎等,会导致单侧睾丸肿胀、疼痛。女性患者会出现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
患者多是接触感染布鲁氏菌的家畜,或者是食用未经过处理的牛肉、羊肉等。
在疾病发作期,可以使用镇痛药物进行治疗,缓解关节肿痛的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高热患者要进行降温治疗。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食和熟食分开,防止出现污染。同时要多喝水,防止出汗过多导致体内水分散失过快,出现电解质紊乱,保持室内的干净,每天可以适当通风,能帮助减少室内环境细菌的滋生。平时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出门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