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医学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是一种出现几率比较高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这类疾病出现时会伴有很多症状,首先胃部会明显发胀,也会出现胃部疼痛感觉,也会伴有食欲不振,所引发的消化不良、大便异常,以及明显的贫血现象。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为胃黏膜变薄所引发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也会出现各种不一样的症状,虽然在最初的时候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必须要尽快接受治疗,否则也会造成更明显的症状,危害到个人健康,那么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什么症状呢?
一、胃脘部胀满
在众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都会出现胃部明显发胀等表现,有一些病人会感觉到腹部有一种堵塞感,经常性会打嗝,即便是在空腹的状态下也会觉得有一些难受。
二、胃脘部疼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会导致胃部明显疼痛,胃部疼痛可能会单独出现,也可能和胃胀一起出现,急性发作时疼痛比较严重,也会逐渐扩散腹部或者是扩散到背部,不过疼痛的情况并不会很严重,因此病人在出现这类症状时也没有过于的重视。
三、消化不良
有一部分人群会出现消化不良,更会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没有任何食欲等情况,所以在出现这类情况时,也必须要引起重视。
四、大便异常
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上每一天都会有大便,但是少部分人群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如果患有疾病时间较久,也会出现疲乏无力,消瘦等现象,而且长时间都会精神萎靡,导致身体更为虚弱。
五、贫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会导致贫血的出现,前期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所导致没有充分的补充铁元素,后期可能是因为大量缺乏维生素所造成。一般只是出现轻度的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发黄或者面色苍白等等,其余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如果长时间出现食欲不振,也可能会造成严重贫血,严重贫血可能会出现休克。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的一类疾病,其组织学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化生性萎缩,指胃固有腺体被肠化和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第二种是非化生性萎缩,指胃黏膜层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和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者炎性细胞浸润引起的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主要是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黏膜的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和结节状等表现。除了胃镜表现之外,萎缩性胃炎的确诊需要结合组织病理活检,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诊断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常常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慢性炎症性刺激以及生活饮食不规律而导致。确诊萎缩性胃炎之后,需要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保护胃黏膜,并且需要定期复查,因为萎缩性胃炎有一定几率恶变。国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为17.7%,病理诊断为25.8‰。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2.2%左右,所以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自身免疫性胃炎也可导致胃黏膜萎缩,大约20%的50-74岁人群中,抗壁细胞抗体阳性,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高于胃癌低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伴有黏膜和腺体萎缩的慢性胃炎,炎症过程中胃腺细胞可丢失,被肠上皮细胞取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较复杂,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部分属自身免疫病,部分可能与用药不当、吸烟、酗酒有关,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发展而来。炎症的过程是由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或自身免疫等过程引起。
目前多数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展规律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肠型胃癌通常就发生在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1]。
根据是否伴有恶性贫血,以及发病是否与自身免疫有关,可将该病分为 A、B 两型,两型胃黏膜病变基本类似。A 型属于自身免疫病,病变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部,患者血中内因子抗体和抗壁细胞抗体检查阳性,并伴有恶性贫血。B 型病变多累及胃窦部,一般没有恶性贫血。我国患者多属于 B 型。若在胃镜下进行判断,一般将萎缩性胃炎分为单纯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 2 种类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表现形式多样,有些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食欲不振、打嗝、反酸、嘈杂、恶心、口苦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有消瘦、乏力、健忘、焦虑、抑郁等全身或精神症状[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并发症有贫血,胃出血,胃溃疡,癌前病变等。
目前临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主要采用胃镜检查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活检,但胃镜检查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查,且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比较痛苦,所以不易被患者所接受,从而导致诊断及治疗的延误[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增加黏膜保护、促进胃动力、抗十二指肠-胃反流。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预防,主要是从饮食和心情两个方面进行预防。饮食要清淡规律,心情保持良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