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脏器非机械性损害找内科;肌肉、骨、韧带机械损伤,创口感染找外科。
有些外科病未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必手术治疗,某些内科病随着病程进展也可变为外科病,注意及时就医。
从历史渊源上讲,最早期的外科只能处理一些身体外部的疾病,比如说一些常见的疖、痈、皮肤的肿块、还有一些简单的外科,因此在古代中国被称为外科。当然历史上也有传说,华佗用麻沸散麻醉病人进行开颅手术,这只是传说而已,姑妄听之,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上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首先那个时代对于解剖学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再者就是无菌操作和感染问题。在西方,早期的外科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四五百年前的西方,外科根本就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而是理发师来代理,也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皮肤表面的问题。当然后来随着西方的解剖学、麻醉学、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外科在西方医学中渐渐发展成熟。
英语中外科的单词:SURGERY,意思就是“手的技术”。说明了外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动手操作。当然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内科与外科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其中出现了许多的交叉。目前是这样划分的,凡是需要外科手术解决的疾病划归外科学的范畴,凡是不需要外科手术来治疗的疾病归到内科。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疾病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科室会诊,比如说冠心病,有的人服药可解决问题,有的人需要做介入治疗,有的则需要外科手术。因此这就需要科室之间的协作,和互相的了解和学习。这里提到一个介入治疗,其实就是介于内科、外科和放射科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目前有的医学有专门的介入科,有的则归到放射科的一个分组,有的部分则归到内科,比如心脏介入归内科,有的则归到外科,比如神经介入治疗。这种划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而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习惯渐渐形成的。
国内医院常用的内外科的分科情况。内科一般分为: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风湿病科;外科分为:心胸外科(也有的医院将之分为胸外科和心外科两上专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包括腹部外科、乳腺外科、甲状腺外科等、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和整形外科、小儿外科(也属于儿科的范畴)。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是指颈部动脉血管(颈动脉、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和头壁动脉等)粥样硬化的具体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颈动脉严重狭窄时可伴有头晕、头痛、晕厥等非特异性症状。
我国成年人中近1/3存在颈动脉斑块,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密切相关,约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的。
类型根据颈动脉斑块是否稳定,可以将斑块分为易损性斑块和非易损性斑块 。
(一)易损性斑块
所谓的易损性斑块,通俗来讲就是不稳定、容易脱落游走的斑块,这类斑块通常会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易损性斑块的形成,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各种因素所致的内皮细胞脱落伴有表层血小板聚集、炎性细胞浸润、 一些细胞因子的作用、 纤维帽破裂及大脂质核心等,这些相关因素都能引起易损斑块的形成,,从而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病。
易损性斑块的特点是不规则形,表面不光滑。在回声下表现为低回声和无回声。
临床上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技术可检测到的斑块大部分为易损斑块。因此,易损斑块的及时有效诊断与治疗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易损性斑块
所谓的非易损性斑块,就是指稳定、不容易脱落游走的斑块,这类斑块通常比较规则,表面光滑。在超声回声下表现为等回声和强回声。
此外,医疗界也常根据动脉斑块性质将其分为动脉钙化斑块、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斑块附壁血栓。或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窄。动脉狭窄50%以下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以上为重度狭窄。
病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机制相同,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这些危险因素,都能够引起颈动脉血管的损伤,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一)基本病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为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蜡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
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更易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及起始段,主要因为此处管腔血流速度缓慢,脂质及炎性物质易发生沉积,最终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就开始隐隐发生,40岁后变得明显,而到60岁后,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
(二)高危因素
可能增加颈动脉斑块或其并发症风险的因素包括如下:
1、年龄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年龄关系密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 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2、性别
颈动脉斑块发生男性多于女性,激素可能是性别对斑块发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3、高血压
风险最高的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4倍。
4、糖尿病
不仅可以增加颈动脉斑块和脑卒中的风险,还会增加继发于脑卒中的死亡率,控制血糖有利于降低发生脑卒中和颈动脉斑块的风险。
5、高胆固醇血症
与颈动脉狭窄发生相关,经过他汀药物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对血管壁厚度、内中膜厚度的进展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6、肥胖
腹型肥胖、缺少运动的人群增加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
7、吸烟
吸烟可增加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颈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吸烟量呈正相关。
8、精神紧张
有研究发现,长期精神紧张是引起动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
9、大量饮酒
经常大量饮酒是致使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
10、家族史
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的属于早发心血管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颈动脉斑块风险增加。
症状与体征通常是人们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等发现颈动脉斑块的存在。
大部分颈动脉斑块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当血管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狭窄,可能会出现头昏、头晕、记忆力下降等非特异的表现。
当动脉斑块造成血管严重狭窄、闭塞时,或斑块发生脱落时,患者的症状就会比较明显了,可能会出现脑卒中的症状,包括肢体无力、说话受影响、眼睛看东西不清楚或发黑等。
动脉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一)颈动脉血管杂音
颈动脉血管杂音,是指医生在给患者进行检查时,会发现狭窄部位可听到颈动脉血管杂音。这也是颈动脉狭窄的一个重要体征,一些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通过颈动脉血管杂音具有的特征,可间接判断颈动脉的狭窄位置和严重程度。
当听诊发现有颈动脉血管杂音时,应进一步对头颈部血管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血管病变的情况。但是,当颈动脉听诊无血管杂音时,也不能排除无颈动脉斑块。
(二)缺血症状
一些颈动脉斑块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引起短暂性的脑缺血症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单侧肢体运动、感觉失调、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等,具体如下。
1、脑部缺血症状
当患者由于颈动脉狭窄,脑部缺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失眠多梦等症状。
2、眼部缺血表现
典型的视力缺血症状是视力下降、偏盲、黑曚等。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
短暂的脑缺血,会使患者局部的神经功能短时间内丧失,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短暂的单眼失明或不能说话。
患者的这些症状,一般仅持续几分钟,大多数患者会在发病的1~2小时内恢复,少数在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且在影像学上没有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4、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不能说话、严重出现昏迷等症状,且伴有影像学特征。
相关检查(一)实验室检验
患者应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等常规的检验,对于排除其他疾病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影像学检查
1、颈动脉超声
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它通过使用高频声波来观察颈动脉,检查出动脉斑块和血凝栓塞,并确定颈部动脉是否变窄或阻塞,显示出血液通过血管的运动,从而判断斑块黏附血管的松紧度,斑块本身的软硬度等。
颈动脉超声是没有创伤的检查,也很便宜,方便门诊检查,但需要注意的是,血管超声存在很大的技术差异性,不同的医生也许获得不同的结果,并不是所有医院的颈动脉超声都是非常准确的。
2、CT血管成像(CTA)
可以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的斑块与狭窄程度,是颈动脉斑块或狭窄最直观的成像手段,还可以获知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构成和类型。
CTA三维成像效果较好,空间分辨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CTA三维成像可能会夸大狭窄程度,有经验的医生一般不采用CTA的三维成像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而是应用CTA的其他图像。
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一种安全、无辐射、无创、重复性好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观察颈动脉内血流方式和速度,并清晰显示动脉血栓及斑块,还可评价组织的微血管结构及功能状态。
然而MRA在成像方面也有一定的缺点,若颈动脉内血流缓慢或比较复杂,MRA往往会造成信号缺失,高估动脉狭窄程度,一般不作为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颈动脉检查最准确的金标准,可以明确病变部位、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及范围,特别是掌握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的建立。
但DSA作为有创伤的检查,存在手术风险、造影剂过敏及辐射量较大等问题。
5、经颅多普勒超声
用于评估颈动脉斑块患者的颅内Wills环、颈外动脉、眼动脉等血管的交通情况,辅助治疗及下一步手术方案的制定。
(三)眼底检查
有颈动脉斑块,建议进行眼底检查,可以发现部分患者眼底动脉分叉处有微栓塞的存在。
诊断依据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相关病史,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还应该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与其他的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相鉴别,例如颈动脉夹层、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等。
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自身疾病的情况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
(一)急性期治疗
当颈动脉斑块破裂引起急性脑卒中事件时,应及早去医院接受治疗。治疗的原则是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一般治疗
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
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和胆固醇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等这都有利于控制颈动脉斑块以及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三)药物治疗
颈动脉斑块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治疗、降脂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这也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治疗方式。药物有助于防止新的动脉斑块形成,但不能消除或完全逆转已有的颈动脉斑块。
1、降压治疗
如果颈动脉斑块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症状,需要进行积极的降血压药物治疗。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应该进行降压治疗,把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需要注意: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血压过低时,会影响脑血流灌注,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采取针对性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2、降糖治疗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应采取加强饮食管理和选择相应的降糖药物来严格控制血糖,指南推荐使糖化血红蛋白<7%。
常用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注射类胰岛素等。
3、降脂治疗
降脂治疗一般会选用他汀类药物,是否需要应用他汀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
(1)如果颈动脉斑块导致了颈动脉明显狭窄(狭窄≥50%),一般均应接受他汀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0mmol/L(最好1.8mmol/L)以下。
(2)如果颈动脉斑块未导致明显狭窄(狭窄程度<50%),医生会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病或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来决定是否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他汀类药物有一定的肝毒性和肌毒性,鉴于中国肝病患者众多,服用前需仔细咨询医生,并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对他汀不耐受的患者可以使用胆酸鳌合剂/烟酸。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颈动脉斑块并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但对斑块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预防作用。
临床需要结合患者所存在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确定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预防。
(四)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的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是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只有当斑块增长到一定程度,造成血管特定程度的狭窄,并影响了大脑的正常血液供应时,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建议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进行选择。在欧美国家,大部分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普及率更高。
并发症1、脑卒中
颈动脉如果因为斑块造成严重的狭窄,导致脑组织供血减少,或是颈动脉斑块受到血流冲击,脱落后进入并堵塞大脑的小血管,就会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害患者的生命。
2、心律失常
颈动脉与心脏的节律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颈动脉斑块可能引起这种节律发生变化,导致心跳不规律,造成心律失常。
预后情况如果发现颈动脉出现了斑块,这也提示全身其他动脉血管也有可能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这时患者要特别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人群。如果不治疗这些慢性病,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那么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预防与管理(一)预防措施
1、戒烟。同时尽量减少二手烟的环境。
2、健康饮食。少饮酒,少吃盐,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规律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体育锻炼。
4、积极治疗高危疾病。容易引起颈动脉斑块的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5、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体检,检查的项目包括血脂检查、血压检查、血糖检查、血流变检查、眼底检查以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二)日常管理
对于大多数颈动脉斑块的人来说,更多的是积极的控制引起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斑块体积增大、破裂,进展,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宜常吃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有利于血脂降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油类;少吃动物性脂肪,如肥肉、猪油、骨髓、奶油等。
(2)多吃水果蔬菜,因富含维生素C,可促使胆固醇转化,从而减少胆固醇蓄积。
(3)限制盐的摄入,要在每日5克左右,特别是针对高血压患者,每天的获取的食盐量要尽量少。
(4)减肥,保持健康的体重。
(5)戒烟限酒。吸烟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并且吸烟也能引起多种慢性疾病,因此,生活中要戒烟,同时,也要远离二手烟。限制饮酒。饮酒增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肝脏损伤和肥胖的风险。
(6)规律作息,心情开朗。不熬夜,注意调节压力,保持心情开朗,积极向上,不要消极 。
(7)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每周运动4~6次,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常见的活动包括快步行走、骑自行车、游泳、进行拖地或手洗衣物等家务劳动。
2、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都能引起和加重颈动脉斑块。因此,需要积极治疗这些相关疾病。
3、遵医嘱用药,定期体检。
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其他药物,降低脑卒中风险。定期体检,掌握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并配合治疗。
4、病情监测。
对于出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通常建议半年复查一次颈动脉超声,两年检查颈动脉有无狭窄和扩张现象。检查前应除去影响检查的颈部饰物,如果刚完成剧烈运动,则需要先休息10分钟,等呼吸及心率相对平稳后,再进行检查。
就医指南颈动脉斑块通常在人们体检时被发现,当第一次发现颈动脉斑块时,应请专业医生评估斑块是否严重,确定合适的治疗方式。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头晕、看东西模糊和手脚活动不便等颈动脉斑块相应的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者血管科,基层就到内科就诊。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到急诊科就诊。
总结: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表现,临床症状与颈动脉斑块造成的血管狭窄程度有关,我国成年人中近1/3存在颈动脉斑块,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脑卒中。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