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可以检查身体所有的部位,尤其针对软组织。神经、肌腱、韧带、血管、软骨等其他影像检查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果都能显示,因而常常用于肿瘤的早期检测以及大脑的功能检测。
磁共振成像不但非常安全,而且成像质量很高,还有很多其他优势,它能获得立体的三维图像,且不容易漏掉病变部位,不像CT那样一层层地扫描,当病变部位很小时就容易漏掉。
另外,磁共振的成像质量很高,这给认知神经科学带来了一个光明的春天。
脐周疼可以做磁共振扫描,具体情况咨询主治医生。
扩展资料注意事项:
核磁共振有自己的局限。除了检查费用很高以外,对某些部位的检查效果可能不如X光片、CT两种检查,比如肺部、肝脏、肾上腺等。
另外,核磁共振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如果患者身体里有任何金属装置就有可能造成危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假牙、支架、弹片等;身上携带金属物品是绝对禁止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核磁共振:此“核”非彼“核”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