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和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如解表药中的紫苏叶、薄荷行气药中的木香活血药中的川芎等。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辛味药还可以辟秽化湿开窍、醒脾开胃。
2.甘味药
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一般来讲,滋补类药物多具有甘味。如大补元气的人参滋补精血的熟地黄缓急止痛的饴糖等。一些甘味药还有解毒的作用,如甘草和绿豆。淡味药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一般来讲祛湿利水的药物都具有淡味,如薏苡仁、茯苓、泽泻等。
3.酸味药
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来讲,收涩药多具有酸味。如固表敛汗的五味子涩精止遗的山茱萸涩肠止泻的五倍子敛肺止咳的鸟梅固崩止带的赤石脂等。涩味药与酸味药作用相似
4.苦味药
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泻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燥湿清热、降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的药物都具有苦味。如清热泻火的栀子清热燥湿的黄芩、黄连降气平喘的葶苈子降逆止呕的半夏通利大便的大黄等。
5.咸味药
能软、能下,具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第通便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药、散结药多具有咸味,部分补肾药也有咸味。如泻下通便的芒硝消瘿散结的海藻
牡蛎补肾的蛤蚧等。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工具,而在中药理论中,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效理论的基础。所谓性,即寒、热、温、凉、平五性,指的是药物的寒热属性;而味,则是指中药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中药的五味和中药的真实味道之间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相等,更多的是对中药功能的一个描述,即酸味药具有收敛作用;苦味药具有泻热作用、坚阴作用;甘味药具有滋补、缓和作用;辛味药具有发散作用;咸味药则具有软坚散结、补肾作用等。
下面,就具体地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的“五味”。
酸味药的功能特点,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比如说固表收敛止汗的五味子;可以涩精止遗精的山茱萸;可以敛肺止咳的乌梅;可以收敛止泻的五倍子;可以固崩止带的赤石脂等,其药味都是酸味。
另外,有时候有的中药还说具有涩味,所谓涩味和酸味,药效类似,都是具有收敛作用。
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可以适当食用酸味药;而春季,要少用酸味药,因为秋冬季节自然界的趋势是收藏,所以服用酸味药就有利于收敛、收藏;而春季需要发散、升阳,所以酸味药要少用。
苦味药,具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所谓泄,是指苦味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能够清泻止逆、泻下通便;而能燥,则是指能够清热燥湿;能坚,则是指能坚阴,也就是保护阴精,因为热邪会伤阴,而苦味药可清热以保阴。
这类的药物,如黄连、黄芩、栀子、黄柏、连翘、大黄、葶苈子等。
但是苦味药由于大部分都是寒性的,所以如果常吃,就会有伤胃气的副作用。所以中医认为苦寒药物只能短时使用,不能长期用,否则会导致食欲不振等问题。
具有甘味的药物,大多具有滋补作用,缓和药性、缓解止痛等作用。比如说甘草、蜂蜜、大枣、人参、饴糖、绿豆等。
虽然说甘味药能够滋补,但是甘味药吃得太多,反而会导致脾气壅滞,而出现食欲不振等问题,这就是中医所谓的滋补药物的“滋腻”副作用。
所以,甘味药虽然都是滋补的,但是也不能长期、大量的使用。
在中国古代,是没有辣味一说,一般以辛味来代替,典型的辛味,就是胡椒的味道。但是中药中的辛味,既对药物具有辛辣的真实味道,同时也是对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的的概括。
比如说薄荷叶、紫苏叶等具有辛味,能够发散解表;川芎味辛,能够活血化瘀;木香味辛,能够行气解郁、理气开胃等。
咸味药,中医认为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而且还认为咸味药入肾。
比如说海带、海藻等软坚散结的药物味咸;芒硝味咸能通便;蛤蚧味咸能补肾等。
总之,中药的五味,既来源于最初认识中药时的真实滋味;同时,中药的五味也是对药物功效的概括,不能以真实的滋味和中药的五味去一一对应。
#慢病防治知识##哆咖医生超能团#
我们的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中药的概念,比如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个“辛”就是中医中五味的其中一种。如果能判断中药的四气五味,我们就能知道吃什么对身体的哪一块好。分辨四气五味在生活中是很有作用的。
四气
四气:主要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能。中医药草最讲究相对立的药性,比如“寒凉”与“温热”,有共性也有程度的差别,一般的理解寒也是凉,温也是热。但凉比寒要轻一些,温比热要轻一些。
一般寒凉的中药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清热降火,能解读。比如我们的口角炎,口腔溃疡如果是上火引起的,那么用这样的中药效果就比较好。寒凉的药物更多的是用在阳盛热证之中。
一般温热的中药大多是祛寒,助阳的作用。比如感冒是受寒引起的,就可以用此类药物。
还有平性药物。典型的例子就是甘草,它被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但主要都是起“调和”药性的作用。
五味
中药的五味分为辛味、甘味、酸味、苦味、甜味。中药归纳的五味的途径也是通过口尝,靠人的感官来判断,大多是长时间的临床观察,由不同药性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在人体,并观察其反映,研究其治疗效果来确定。
一、 辛味,就是尝起来辣辣的。
功用:发散、行气、行血、祛湿、杀菌
食材:辣椒、姜、葱、蒜、香菜等。
二、甘味,就是尝起来甜甜的
功用:补充气血、健脾和胃、止痛解毒。
食材:甘薯、红枣、玉米、小麦、葡萄。
三、 酸味
功用:帮助消化、收敛固涩、止渴止泻
食材: 山植、柑橘、柠檬、话梅
四 、苦味
功用:清热泻火、祛暑除烦、滋阴润燥、降糖、消脂
食材:苦瓜、苦菊、莲心、野菊花等
五、咸味
功用:利水消肿、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食材:海带、牡蛎、海参、海虾、龟板、鳖甲
我们上文列举的都是最常见的食材,中医中“性味”是很关键的标志,也是中药的基本性能。
中药的味被大致归纳为五种,即所谓的“五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再重新走“神农尝百草”的老路,靠着自己去品尝。也不需要走遍全国,中草药十分好买到。也不是医疗技术很差,只能盲目去试。一代一代的中医大家将以前试过有效的药材归纳总结,我们只需要继承古人的智慧结晶,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避开有害的食品。只要将四气五味融汇贯通以后可以通过闻,尝,看来了解寒热的食物,也能更好的判断哪些东西有保健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