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糖阈,简单的说是指肾小管可以完全重吸收血糖时对应的最高血糖水平。也可以说是肾脏能够完全留住糖分使之不致外流的最高血糖值。
血液中的血糖在一开始经过肾脏的时候,会被滤过出来,然后在流出肾脏的时候,又会被重吸收到血液中。
在血糖水平正常或者不是很高的时候,滤过出来的血糖在最后会完全被重吸收回去。但是如果血糖水平太高,滤过出来的血糖太多,那么重吸收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血糖无法被吸收回来,造成尿糖阳性。
正常的肾糖阈,应不低于8.89毫摩尔每升,也不高于10毫摩尔每升,也就是说肾糖阈正常者血糖达到8.89到10毫摩尔每升时,尿中开始出现糖分。
血糖低于8.89毫摩尔每升尿里就出现糖分的情况叫做肾糖阈减低,约有三分之一的孕妇肾糖阈减低。故正常孕妇的尿糖可以呈阳性而血糖却不高,血糖高于10.0毫摩尔每升,尿里还不出现糖分的情况叫做肾糖阈升高。
如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他们的血糖高于11.1毫摩尔每升时尿糖还是阴性。
肾糖阈减低或者升高时尿糖不能正确地反映血糖,因此不能根据尿糖来测定血糖的水平。
加号多少表示严重的程度.
尿液中的葡萄糖三个加号,意味着血糖最少在10以上。
正常人的尿液中是没有葡萄糖的,可是因为糖尿病人的血液中含糖过高,血液流经肾脏时,过多的葡萄糖就会通过肾脏被排出,于是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尿中的葡萄糖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尿糖。
肾糖阈是指当血浆葡萄糖浓度超过200mg/dL时,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
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血糖超过10.08毫摩尔/升(180毫克%)甚至血糖超过13.00-16.80毫摩尔/升(250-300毫克%)可以没有糖尿,这是肾糖阈升高所致
相反,妊娠期妇女及肾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时也可以出现糖尿。所以肾性糖尿病指的就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出现功能减退,因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的糖尿。
肾性糖尿常伴有氨基酸、磷酸、碳酸氢盐及尿酸等重吸收障碍。肾性糖尿的特点是有糖尿而血糖正常,也没有脂肪代谢的异常。
扩展资料:
尿中出现葡萄糖,主要由于肾前因素-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出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或肾性因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
如果尿糖阳性,应结合临床区别是生理性糖尿还是病理性糖尿。
生理性糖尿多见于饮食过度、应急状态和妊娠;病理性糖尿多见于血糖升高引起的糖尿、肾小管功能受损所导致的肾性糖尿以及一些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所引发的糖尿。
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或一些新型抗生素可以使结果呈假阳性,而高浓度酮体尿和高比重尿可以出现假阴性。
尿糖高并不一定都是糖尿病,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尿糖高,要与糖尿病加以区别:
1.肾性尿糖
肾性糖尿是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机能低下所致,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族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
2.妊娠性尿糖
妊娠中期及后期出现尿糖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妊娠后期由于乳腺功能开始活跃,可发生乳尿糖。还应考虑妊娠期肾小管对糖再吸收能力下降及排出的葡萄糖增多而引起的肾性尿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尿糖
不一定。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于血糖,而不是尿糖。很多糖尿病人验尿是没有“+”号的。
尿的前身叫原尿,是动脉血流经肾小球滤过膜形成的,内含较多小分子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肾小管和集合管,会回收其中的大部分水和葡萄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再送回到肾静脉血管里面。剩余的才是尿液,流到膀胱中等待排出体外。
当血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8.96~10.08mmol/L(也可表示为1.6~1.8g/L或160~180mg/dL)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糖就不能被全部重新吸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这个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叫做肾糖阙值。
医学实践证明,没有尿糖,也有可能是糖尿病,相反,尿糖高,也不一定是糖尿病。
一、尿糖无加号,却是糖尿病
1、一般情况血糖超过8.96—10.08mmol/L时会出现尿糖
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正常值,但还没达到肾的糖阙值时,比如一个人餐前血糖是7.3,餐后2小时是8.8,这个人的血糖已经不低了,但验尿没有尿糖。
2、肾的糖阙值高,血糖达到16mmol/L,也没出现尿糖
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肾糖阈会升高,其血糖超过10.08mmol/L,甚至超过13.00-16.80mmol/L,也可能没有尿糖。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方法为“五驾马车”,其中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控血糖方式。如果日常血糖波动很大,可以选择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中西药结合治疗,(西药一般有胰岛素、双胍类、磺脲类、米格列醇类,中药一般用参芪降糖颗粒),全面防治并发症进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