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有哪些?

宝宝妈妈2023-07-16  39

食管的第一个狭窄位于食道起端,即咽与食道交接处,相当于环状软骨和第6颈椎体下缘,由环咽肌和环状软骨所围成,距中切牙约15cm。

食管的第二个狭窄在食道入口下7cm处,位于左支气管跨越食道部位,相当于胸骨角或第4、5胸椎之间的水平,由主动脉弓从其左侧穿过和左支气管从食道前方越过形成,该部位是食道内异物易存留处,距中切牙约25cm。

食管的第三个狭窄是食道通过膈肌裂孔处,该裂孔由右向左呈向上斜位。当左心房出现病理性扩张时,第三个压迹更为显著,距中切牙约40cm。

食管是一肌性管,其直径平均为2cm(约25cm长),起自咽续于胃。

钡餐透视可观察到正常食管有4个生理性狭窄,由相邻结构压迫形成。第1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由环咽肌压迫而成,环咽肌在临床上称为食管上括约肌。

第2狭窄位于食管与主动脉弓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2.5cm。第3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7.5cm。

第4狭窄位于食管经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围绕食管的膈肌纤维临床上称为食管下括约肌。临床上要想将器械经食管插入胃,了解以上数据是很重要的。食管腹段较短,自膈至胃的贲门。食管的作用是将食物由咽输送至胃。

扩展资料

食管的粘膜湿润而光滑,呈粉红色,下段食管粘膜略呈浅灰色。粘膜上有7~10条纵行皱襞,凸向内腔,有助于液体下流。

食管的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界于粘膜与肌层之间。其中含有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食管腺等。

食管肌层分内环、外纵两层,厚约2毫米,二层之间夹有弹力纤维,食管上段的肌层属横纹肌,其后方缺乏纵行的肌纤维。在食管的两端环行肌较为发达,类似括约肌。食管中段是横纹肌与平滑肌混合存在的区域,食管下段全由平滑肌组成。

食管的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富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运动时间不当,进食不定时,运动过于剧烈,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篮球和赛跑运动员。

整个呼吸道内表面都分布有分泌液和纤毛(鼻孔、咽后壁和声带粘膜除外),它能温暖(或冷却)、湿润和净化吸入的空气,对于呼吸器官和人体有着保护作用。

呼吸道以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在呼吸道粘膜的上皮细胞间隙中有杯状细胞分泌粘液;

粘膜下层中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和浆液。呼吸道粘膜的每个上皮细胞约有200条纤毛,经常进行规则而协同的摆动,向咽部方向摆动时坚挺有力而快速,向相反方向摆动时弯曲柔软而缓慢;

纤毛顶部的粘膜层连同粘着的异物颗粒,都朝着咽部推移,然后经口吐出,或被咽下。呼吸道粘膜下层有丰富的传入神经末梢,能感受机械的或化学的刺激,引起喷嚏和咳嗽等反射,以高速度的气流把呼吸道的异物排出口、鼻之外。

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其口径和内壁的几何形状是各不相同的,下呼吸道的管壁内横亘有平滑肌纤维,这些肌纤维的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下呼吸道的口径(尤其是缺乏软骨的膜性细支气管),因此,关系到呼吸的气流阻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食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呼吸道

食道和咽喉有区别,区别如下:

1、在人体中的位置不同。

咽喉是咽与喉的总称,一般来说口腔鼻腔之后,食管以上的空腔处为咽,喉腔内进气管上端处为喉。

食道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喉咙两侧的梨状窝就是食道入口,梨状窝在声门的两侧。

2、功能不同。

咽喉的下方是食管,人体的很多经脉均通过咽喉,所以咽喉与某些内脏和经脉的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食道连接咽喉到胃,食道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消化作用,主要的功能是帮助运输食物进入胃部,所以说咽喉是相连的两个部位。

咽喉:

食道:

扩展资料:

当食物进入咽喉时会触动吞咽的反射动作,自此之后消化的过程就脱离了自我意识可以控制的范围。这个吞咽反射动作主要是蠕动以将食物推入胃中。在食道的最尾端与胃相接的地方有一个括约肌确保胃酸不会逆流至食道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咽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92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