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乙肝转阴的三个层面 针对乙肝病毒感染来讲,乙肝转阴也是分为三个层面的。一个层面是指乙肝病毒DNA(HBVDNA)的转阴;第二个层面是指乙肝e抗原(HBeAg)的转阴;第三个层面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转阴。这三个层面的转阴是不一样的。 e抗原转阴对急性乙肝来讲,也是预示着病情可能会痊愈;而对慢性乙肝来讲,转阴并非指体内不再有乙肝病毒,可能是病毒量少,而出现e抗原的血清转换。随时间推移,停药后还会转成e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转阴的3种方式:1、自然转阴:对于成年后因水平传播而染上乙肝病毒者,由于免疫功能的作用,每年有10%~20%HBeAg转阴,但如为母婴传播或婴幼儿期感染的病人,则HBeAg转阴率要低得多,只有3%~5%.2、急性发作后转阴: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被激动,免疫细胞攻击位于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使肝细胞损坏,病毒被抑杀,此时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3、应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使病人的HBeAg转阴率达30%~40%,拉米夫定使病人的HBeAg转阴率第1年达20%,第2,3,4年可达30%、40%及50%左右。由于HBeAg自然转阴率低,抗病毒药物只能使部分病例转阴,因此,HBeAg阳性病人采用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干扰素+日达仙、干扰素+核苷类药物、核苷类药物+细胞因子、两种核苷类药物联用(如拉米夫定+泛昔洛韦)、干扰素+苦参素、拉米夫定+苦参素等,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表面抗原的转阴HBeAg阳性及阴性患者,经过治疗出现持续的HBsAg消失(转阴)伴或不伴抗HBs血清学转换,即可停止治疗。HBsAg清除和血清学转换是乙肝治疗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也是理想治疗终点。在经干扰素治疗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中,经3年随访显示,30%的患者出现了HBsAg清除,6年随访显示,HBsAg清除率可高达45%。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96周,53%的患者出现HBeAg清除。在停药后的5年随访中,如患者HBV-DNA始终 问题三:乙肝转阴的转阴指标 “乙肝转阴”一般是指血清HBeAg或HBVDNA阴转,HBsAb阳转(HBeAg转阴同时伴有HBsAb出现称为“血清转换”)。HBeAg、HBVDNA在血中出现反映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活跃,血清HBeAg、HBVDNA的消失反映乙肝病毒复制趋于静止。当然如果发生病毒前C区变异,这时尽管血中HBeAg不出现,然而病毒复制却是活跃的,在这种情况下检测血HBVDNA往往是阳性的。所以HBVDNA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金指标”,而且最好进行HBV DNA的定量检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抗病毒疗效的判断。病毒复制常常和炎症活动相关,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抗病毒治疗可以促使病情更快地恢复,改善肝组织的炎症和坏死,从而可以减缓病情的进展,所以对一些病毒复制活跃而且肝脏有炎症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但是HBeAg、HBVDNA阴转决不意味着机体已彻底清除了病毒,即使血中不存在病毒,乙肝病毒仍然可存在于病人的肝细胞内,这点一定要清楚。使用抗病毒治疗后血HBVDNA阴转同时出现“血清转换”的这些患者比单纯HBVDNA阴转和HBeAg阴转者复发机会小。至于使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sAg转阴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味强调用各种药物使乙肝病毒各项指标阴转,以期彻底治愈,根本达不到这种疗效,而且由于大量用药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人出现药物性肝损害。
问题四:大家好,请问一下,所谓的乙肝转阴,是指乙肝五项的哪 说明以前感染过,不是携带者。不过体内还没有抗体,建议注射疫苗
问题五:乙肝转阴的乙肝预防 肝脏是人体解毒的总机关,具有化解细菌、酒精和其他毒素功能。长期酗酒、服用药物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都会造成肝脏的负担。 硒――微量元素中的护肝卫士1.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肝炎、肝硬化等肝损伤时,都可表现血硒降低,而低硒又能促成酒精性肝病的发生;2. 硒可以起到加速酒精分解代谢,解除酒后不适,进而保护肝脏,预防酒精性肝损伤;3. 硒元素可以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完成的抗氧化作用,保护肝细胞的结构完整,清除自由基,加快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从而保护肝脏。4.硒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能拮抗多种有毒重金属物质(如:汞、铅、苯、砷等)和一些有害化合物,从而减少环境中有毒物质对肝脏的伤害。 五味子―中药护肝新要素1.五味子能促进胆汁分泌,加速肝内酒精等有毒物质的排泄。2.五味子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木脂素,此类物质可以增强GSH-PX和SOD等酶的生物活性,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脂质过氧化、促进蛋白质生物合成和肝糖原生成等作用,能促进损伤的肝细胞的修复,增长、抑制肝细胞病变。3.五味子能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保护肝脏免受毒害,并能再生因滥用酒精、药物或肝炎而受损的肝脏组织。4.五味子亦能有效地降低不断升高的转胺酶C丙胺酸转胺酶(SGPT/ALT-20天内降低75%)和甲型胎儿球蛋白(AFP-最广泛用于生化血液检验以检测肝癌)水平,比起广为人知的水飞蓟素(取自奶蓟),其效用更安全。
慢性乙肝是很难根治的疾病,彻底清除病毒目前尚不可能。国际公认的乙肝治疗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防止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不是片面追求病毒指标“转阴”。对于慢性乙肝,“大、小三阳”是通俗的说法。
“大三阳”病人的e抗原为阳性,说明病毒处于复制状态。对于“大三阳”病人,“转换”比“转阴”更为重要。所谓“转换”是指标志乙肝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的e抗原由阳性转为阴性,同时人体产生的“中和”e抗原的e抗体由阴性变为阳性。只有实现了这一“转换”,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有可能得到抑制。
虽然乙肝病毒的复制可在短期内被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有效地抑制,但很难被彻底清除,停药后经常出现病情反复。而e抗体“转阳”,意味着人体的免疫防御体系已经被激活,对携带乙肝病毒的肝细胞展开“攻击”了。因此,即使停药后,也能保证病情平稳,有效地遏制病毒,控制病情。因此,e抗原消失,e抗原阳性向e抗体阳性的“转换”是治疗“大三阳”病人的关键。
“小三阳”病人的e抗原呈阴性,但不是所有“小三阳”患者都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有些“小三阳”病人e抗原呈阴性的原因是因为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所以,即使e抗原指标呈阴性,乙肝病毒DNA仍然在不断复制,因此疾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些患者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病情进展速度比“大三阳”还要快。据统计,在中国的3千万慢性乙肝患者中,近30%是“小三阳”患者。
因此,乙肝患者必须辩证地看待乙肝转阴。“所有指标转阴”是一种理想状态,目前不可能实现。有些阳性抗体根本无需转阴,如e抗体;某些指标“转阴”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如反映病毒复制指标的e抗原。
中华医学会近日公布的《中国乙肝患者认知现状研究报告》显示,33%的患者将治疗目标定为“彻底清除病毒”,55%的被调查者认为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大三阳转阴”。所以,改变乙肝患者对“转阴”的误解,使他们认识到“转换”的重要性已成为乙肝治疗领域中的当务之急。
这有更详细的说明http://tieba.baidu.com/f?kz=169498955 理论上是不能的。
乙肝应采取何种治疗能够转阴,要看病情而定,建议您的朋友去医院做肝穿刺检查,这是一种有创检查,在三级医院都可以做。如果肝穿刺检查结果为二度以下,同时肝功检查正常,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说明肝组织仅有轻微的炎症,此时只需要医学观察,定期去医院复诊即可。如果肝穿刺检查结果为二度以上,平时有乏力、恶心、肝区不适、腹内胀等症状,说明肝组织炎症活跃,需要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核苷类素等,每天一片,大概吃一年左右,基本可以达到乙肝阳性转阴。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