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你在一架飞机上,突然氧气面罩脱落了。在你尖叫、哭泣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面罩里的氧气是从哪来的?答案不是氧气瓶,而是除草剂、烟花、氯酸钾。
不要惊慌
如果在飞机上遇到氧气面罩脱落时,感到害怕是很自然的,但不要急着做最后的告白,在有些情况下飞机只要遇到一点点的危险,氧气面罩就会脱落。现在,看看这篇文章,好好涨姿势。
每次飞行开始前的安全演示,都会教你需要把脱落的氧气面罩往下拉才能开始供氧,那你有没有意识到,一旦氧气开始流动,没有东西能够阻拦它?其实你的面具并不是连接到一个带有阀门的氧气瓶,当你拖拽面具的时候,实际上启动了一个很剧烈的化学过程。飞机用氧气机(又被称为“氧气蜡烛”)供氧。它们用化学物质燃烧后释放的氧气作为供应源,除氧气之外的其他化学物质被面具过滤掉了,直到化学物质全部燃烧殆尽才停止。
让你生存的化学物质
在“氧气蜡烛”中你最容易找到的化学物质就是过氧化钡,它是白色粉末,每个钡原子带着两个氧原子。就像它在烟花中所起的作用,在飞机上也是一样,把它加热到某个温度以上,就会分解出氧气。在烟花中,氧气可以让烟花里的其他燃料燃烧,并且燃烧得更快。在飞机上,氧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氧气面罩,让人呼吸。
氯酸钠最主要的用途是做除草剂,它几乎能杀死所有植物,这也是它在欧洲被禁止的部分原因。也有人担心它渗入供水系统中,大面积杀死土壤中生长的植物。还有人担心,粗心的园丁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把自己炸了,因为氯酸钠在300摄氏度的火中会爆炸。那么,人吸入除草剂时需要小心什么呢?根本不需要担心。氯酸钠的化学式是NaClO3,跟我们厨房中用的盐NaCl相比只是多了3个氧原子,氯酸钠燃烧之后产生的就是盐和氧气。
最后还有一种化学物质,也是出现在许多科学课程中的。有些“氧气蜡烛”是用氯酸钾(KClO3))或是高氯酸钾(KClO4)做的。它们的区别就是一个氧原子,但就因为这个原子就有了世界级的名声。高氯酸钾曾经做过国际空间站的“氧气蜡烛”,因为在国际空间站分解水制氧的方法出现了故障。
氯酸钾在课堂上的科学实验中,常用来破坏小熊软糖。不过,尖叫的小熊(被分解的时候它会尖叫)实验是这些化学物质中最好的演示。氯酸钾被加热到分解成氯化钾和氧,一个富含糖的小熊软糖被放入其中,氯酸钾分解产生的热度和产生的大量氧让小熊糖燃烧得非常非常快。你可以想想它的功能,只要小熊尖叫几声,就意味着你能呼吸氧气了。
它们能持续多久?
在飞机上的氧气机一般持续时间在12~20分钟之间,它不像潜水用的氧气瓶又大又重,“氧气蜡烛”大概只有一包乒乓球大小。它们燃烧得比较稳定可靠,但也有缺点。
最大缺点就是燃烧。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但是上世纪90年代确实有架飞机因为氧气机坠毁了,不过这也跟飞机运载的货物有关。这些货物比较易燃,让氧气机陷入严重危险,飞机的一次震动让其中一个“延期蜡烛”点燃,最后全部都烧了起来。
在应急部署方面,它的缺点是乘客使用时的心理。乘客在拿到掉落的氧气面罩之后戴上,闻到的都是某种东西烧焦的气味,这很容易让他们以为飞机真的出了什么故障。
(编译:小笨;via io9)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飞机必须是封闭的空间,不得打开窗户。有时客机需要长时间飞行,所以氧气不足。乘客需要屏住呼吸吗?今天的话题,坐飞机九小时,飞机上的氧气在哪里?坐飞机不是游泳。根本不需要乘客屏住呼吸。飞机上有多种装置,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首先,万米高空缺氧环境。如果飞机缺氧,即使打开窗户,乘客也不能正常呼吸。飞机将通过涡轮吸入外部空气,然后对其进行压缩和过滤。调整外部空气的压力和成分,最后将新鲜氧气释放到舱内。现代飞机上正好有可以用来压缩空气的东西,那就是发动机。机舱外稀薄的空气通过发动机之后密度变大,再通过空调系统送到机舱内。如果空调系统被关闭了,那么机舱内的气压就会降低,乘客就可能会缺氧,这时候座位上方的氧气面罩就会掉下来,人工产生氧气来维持乘客的呼吸,这种人工产生的氧气只能用一段时间,一旦用光了就比较危险了。
也就是说,我们飞行时,可以在万米高空呼吸空气,舱内有一个排气扇,可以吸出舱内空气,保证舱内空气质量。事实上,飞机的飞行和高铁的高速运行也有类似的设备。
此外,该机还有一套应急系统。如果飞机的涡轮坏了,乘客就没有必要屏住呼吸。一般来说,飞机上都装有氧气瓶,座位上方还有一个氧气面罩。乘客只能通过拉动下面的面罩呼吸空气。氧气将持续大约十分钟。在此期间,飞机可以紧急降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