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主动脉夹层瘤,即主动脉夹层,又称为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血肿。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表现)
视病变部位而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一)疼痛 多数患者突感胸部疼痛,向胸前及背部放射,随夹层涉及范围而可以延至腹部、下肢及颈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起病后即达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样。少数起病缓慢者疼痛可以不著。
(二)高血压 患者因剧痛而有休克外貌,焦虑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率加速,但血压常不低或者增高,如外膜破裂出血则血压降低。不少患者原有高血压,起病后剧痛使血压更增高。
(三)心血管症状 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夹层血肿涉及主动脉瓣环或影响心瓣-叶的支撑时发生,故可突然在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脉压增宽,急性主动脉瓣返流可以引起心力衰竭。②脉搏改变,一般见于颈、肱或股动脉,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反映主动脉的分支受压迫或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③胸锁关节处出现搏动或在胸骨上窝可触到搏动性肿块。④可有心包摩擦音,夹层破裂入心包腔可引起心包堵塞。⑤胸腔积液,夹层破裂入胸膜腔内引起。
(四)神经症状 主动脉夹层延伸至主动脉分支颈动脉或肋间动脉,可造成脑或脊髓缺血,引起偏瘫、昏迷、神志模糊、截瘫、肢体麻木、反射异常、视力与大小便障碍。
(五)压迫症状 主动脉夹层压迫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黑粪等症状;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引起霍纳(Horner)综合征;压迫喉返神经致声嘶;压迫上腔静脉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累及肾动脉可有血尿、尿闭及肾缺血后血压增高。
主动脉夹层辅助检查
近年来各种检查方法对确立主动脉夹层很大帮助,超声心动图、CT扫描、磁共振均可用以诊断,对考虑手术者主动脉造影仍甚必要。
(一)心电图 可示左心室肥大,非特异性ST-T改变。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出现心肌急性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塞改变。心包积血时可出现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
(二)X线 胸部平片见上纵隔或主动脉弓影增大,主动脉外形不规则,有局部隆起。如见主动脉内膜钙化影,可准确测量主动脉壁的厚度。正常在2~3mm,增到10mm时则提示夹层分离可能性,若超过10mm则可肯定为本病。主动脉造影可以显示裂口的部位,明确分支和主动脉瓣受累情况,估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缺点是它属于有创性检查,术中有一定危险性。CT可显示病变的主动脉扩张。发现主动脉内膜钙化优于X线平片,如果钙化内膜向中央移位则提示主动脉夹层,如向外围移位提示单纯主动脉瘤。此外CT还可显示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所致内膜瓣,此瓣将主动脉夹层分为真腔和假腔。CT对降主动脉夹层分离准确性高,主动脉升、弓段由于动脉扭曲,可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但CT对确定裂口部位及主动脉分支血管的情况有困难,且不能估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存在。
(三)超声心动图 对诊断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具有重要意义,且易识别并发症(如心包积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胸腔积血等)。在M型超声中可见主动脉根部扩大,夹层分离处主动脉壁由正常的单条回声带变成两条分离的回声带。在二维超声中可见主动内分离的内膜片呈内膜摆动征,主动脉夹层分离形成主动脉真假双腔征。有时可见心包或胸腔积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检出主动脉夹层分离管壁双重回声之间的异常血流,而且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破口定位及主动脉瓣返流的定量分析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用食管超声心动图。结合实时彩色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升主动脉夹层分离病变较可靠。对降主动脉夹层也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四)磁共振成像(MRI) MRI能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清楚显示内膜撕裂的位置和剥离的内膜片或血栓。能确定夹层的范围和分型,以及与主动脉分支的关系。但其不足是费用高,不能直接检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不能用于装有起搏器和带有人工关节、钢针等金属物的病人。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无创伤性DSA对B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断较准确,可发现夹层的位置及范围,有时还可见撕裂的内膜片,但对A型病变诊断价值较小。DSA还能显示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主要分支的灌注情况。易于发现血管造影不能检测到的钙化。
(六)主动脉CTA (CT angiography) 目前CTA已常规用于大血管及周围小血管疾病的诊断。在大动脉疾病方面,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诊断展示了CTA较强的优势,通过造影,可以发现大多数内膜撕裂口的位置,并可全景显示真假腔情况,为支架置入和预后判断提供较准确的信息。
(七)血和尿检查白细胞计数 常迅速增高。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和黄疸。尿中可有红细胞,甚至肉眼血尿。
治疗
一旦疑及或诊为本病,即应住院监护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左室收缩速度(dv/dt)和外周动脉压。治疗目标是使收缩压控制在13.3~16.0kPa(100~120mmHg),心率60~75次/min。这样能有效地稳定或中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使症状缓解,疼痛消失。治疗分为紧急治疗与巩固治疗二个阶段。
(一)紧急治疗 ①止痛:用吗啡与镇静剂。②补充血容量:有出血入心包:胸腔或主动脉破裂者输血。③降压:对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可采用普奈洛尔5mg静脉间歇给药与硝普钠静滴25~50μg/min,调节滴速,使血压降低至临床治疗指标。血压下降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是夹层分离停止扩展的临床指征。其它药物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及哌唑嗪等均可选择。利血平0.5~2mg每4~6小时肌注也有效。此外,也可用拉贝洛尔,它具有α及β双重阻滞作用,且可静脉滴注或口服。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合并有主动脉大分支阻塞的高血压病人,因降压能使缺血加重,不可采用降压治疗。对血压不高者,也不应用降压药,但可用普奈洛尔减低心肌收缩力。
(二)巩固治疗 对近端主动脉夹层、已破裂或濒临破裂的主动脉夹层,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对缓慢发展的及远端主动脉夹层,可以继续内科治疗。保持收缩压于13.3~16.0kPa(100~120mmHg),如上述药物不满意,可加用卡托普利25~50mg,3次/d,口服。
(三)手术治疗
Stanford A 型(相当于Debakey I 型和II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Debakey I型手术方式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改良支架象鼻手术。Debakey II型手术方式为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如果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冠状动脉受累,同时需做主动脉瓣置换术和Bentall's手术。
(四)介入治疗
目前Stanford B 型(相当于DeBakeyIII型)的首选经皮覆膜支架置入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感觉比较全面的介绍主动脉夹层啦,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
建议你这样试试看:
什么人容易得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马凡氏综合征、动脉炎症等,其中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最常见病因。高血压患者起病10~15年后,便进入主动脉夹层的好发年龄段。近几年,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已达10%,患者人数高达12亿,并以每年三百万人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而且我国高血压人群有两个特点:一是年轻患者比例升高,二是不稳定型高血压患者增多。这也是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波动大、未获良好控制的患者与血压平稳、控制良好的患者相比罹患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增加,严格控制血压能有效减少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主动脉夹层患者都有哪些症状?
主动脉夹层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胸背部剧烈疼痛,往往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这种疼痛在后背部常会沿着主动脉往下,感觉就像要把皮肤撕裂一样。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撕裂样疼痛”,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就沿着缝隙流到血管的中间层,从而形成了原本不存在的腔隙—假腔。而原有的血管腔(真腔)可能被假腔压瘪,导致相应部位分支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出现相应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比如脊髓供血受阻会出现突然的截瘫,肾脏供血受阻会出现无尿,内脏供血障碍会出现腹痛等等。动脉夹层也可以沿破口向上发展,即所谓的“逆向撕裂”。撕裂到颈动脉的部位,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有些甚至可能一直逆向撕裂到升主动脉、主动脉瓣膜,导致心功能不全乃至心跳骤停。同时内膜撕裂后血液压力直接作用于动脉中膜和外膜,主动脉壁变得十分薄弱,如果不注意控制血压,夹层就可能破裂,导致大出血甚至死亡。
主动脉夹层都有哪些类型?
依据主动脉夹层发生部位不同,其治疗方式也有所差异。为了方便临床医生诊断并指导治疗,各种各样的分型方法就应运而生。目前国际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分型方法:
1、 DeBakey分型:共分为3型。I型为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或弓部,剥离范围延伸至弓部和降主动脉甚至可达下肢动脉,其中包括破口位于左弓而内膜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者。
II型内膜撕裂口同I型而剥离血肿只限于升主动脉和弓部。
III型内膜撕裂口位于主动脉峡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
2、Stanford分型。分为StanfordA、B两型,A型包括DebekayI、II型及破口位于左弓而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者;B型指内膜撕裂位于主动脉弓峡部而向胸主动脉以下蔓延者。
主动脉夹层需要做哪些检查?
当遇到突发胸背部疼痛的患者,需要考虑到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能,但需要注意和急性心梗相鉴别。因此心电图、胸片这些简便易行的常规检查是必须的。除非夹层导致心包积液,或累及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梗死,一般心电图无特殊改变。而急性心梗通常会有典型心电图改变。胸片可以观察有无主动脉增宽或上纵隔增宽表现,虽无诊断价值但可提示需要进一步做确诊检查。
超声心动检查可以观察到主动脉夹层真假腔或主动脉的内膜裂口下垂物,但可能受到气道内空气的影响,存在漏诊的可能。最重要、最有诊断价值的还是CT血管造影(CTA)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特别是CTA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主动脉真假腔内的血流,特别是结合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再现主动脉内膜撕裂口的空间结构,因而成为现阶段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
都有哪些治疗手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死亡率很高,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治疗。
首先要严格控制血压。前面我们提到,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病因。而且一旦发生动脉夹层,由于剧烈的疼痛刺激,患者的血压会继续升高,从而加重夹层病变甚至导致夹层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因此主动脉夹层病人首先必须要严格控制血压,并立即给予镇痛,使之稳定。
下面就要考虑是否需要手术,何时手术,以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在19世纪中叶,由于没有合适的血管替代物,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本没有机会手术,几乎就是不治之症。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人工血管的出现,才发展出人工血管置换术这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目的就是利用人工血管替换已经撕裂成夹层的血管,拆除人体内的“危险建筑”,并重建受累的重要分支血管。人工血管置换术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并已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术式,至今仍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一个重要手术方式。但该手术需要开胸或开腹,操作复杂,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对患者身体状态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也较多。许多患者甚至因无法耐受手术而失去了治疗机会。因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种微创手术——腔内治疗应运而生。这种术式不需要开胸或开腹,仅需在腹股沟部作一小切口,在X线透视监视下,将内含合适规格的主动脉覆膜支架由股动脉导入,到达主动脉破口部位后,打开支架并固定在主动脉内壁,从而将动脉内膜裂口封闭。这样主动脉内的血流就会从支架内通过,而不会继续通过裂口进入假腔内,从而避免了夹层进一步发展甚至破裂的风险。而动脉假腔内的残留血液会逐渐形成血栓固定最终转化为纤维疤痕。这种腔内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许多病人术后当晚即可进食,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大大降低,使许多不具备耐受传统手术条件的患者能获得有效的治疗而得以延长生命。
现在随着技术和材料的进步,很多病人甚至不需要做切口,直接经皮肤穿刺就可以完成主动脉支架释放的全过程,完成之后只会在腹股沟遗留一个几毫米的穿刺眼,甚至不需要缝合,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
这样做的好处: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它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极大的负担。手术虽能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症状,但病因治疗才是长期治疗之根本。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是主动脉夹层的最主要病因,因此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病变,就需要接受正规的抗高血压、抗动脉硬化治疗。而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长期坚持,一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另一方面正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定期体检,防范于未然。
注意事项:
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一般来说主动脉夹层术后,短期内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在术后三个月到半年之内,患者尽量还是要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使人工血管或是支架能与自身血管充分贴合。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重体力劳动,出院后休息两周即可上班工作,当然工作间歇适时休息是相当必要的。同时注意定期到血管外科专科门诊随诊,观察一般身体状态并了解夹层的转归情况,病变是否有进展、原来的假腔是否封闭以及支架位置是否移动等。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采纳!
目录1 拼音2 基本信息3 发布通知4 临床路径全文 4.1 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1.1 适用对象4.1.2 诊断依据4.1.3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4.1.4 标准住院日为5~7天4.1.5 进入路径标准4.1.6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4.1.7 药物选择4.1.8 出院标准4.1.9 变异及原因分析 4.2 主动脉夹层临床路径表单 5 临床路径 1 拼音zhǔ dòng mài jiá céng (nèi kē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9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3 发布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组织对19个学科有关病种的临床路径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12月29日
4 临床路径全文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4.1 一、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4.1.1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主动脉夹层(ICD-10: I71.0)。
4.1.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4年)
1.临床表现:
(1)突发的持续剧烈疼痛,呈刀割或者撕裂样,向前胸和背部放射,亦可以延伸至腹部、腰部、下肢和颈部。
(2)有夹层累及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如四肢特别是双上肢血压不对称。
2.辅助检查:
(1)CTA、MRA或组织多普勒超声证实主动脉夹层。
(2)多数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明显升高。
4.1.3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4年)。
处理原则:本临床路径主要针对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危象内科治疗部分。一旦确诊本病,应当立即开始内科处理。根据影像学结果,对患者DebakeyⅠ型和Ⅱ型夹层患者,为防止夹层恶化和破裂,应当尽早外科手术治疗。对DebakeyⅢ型患者,如病情稳定,不伴有并发症,可选择内科综合治疗。
1.控制疼痛:可选用吗啡、杜冷丁和镇静剂等,镇痛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心率。根据疼痛控制情况,可每6~8小时重复使用1次。缺点是有可能成瘾。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采用镇痛泵。
2. 2.尽快控制血压和心率至可耐受的低限,二者同步进行:β1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首先选用静脉给药路径:硝普钠(或乌拉地尔)加美托洛尔(或艾司洛尔)等,快速(10分钟内)将血压降至120/90mmHg以下,心率至70次/分以下;若病情允许,患者能耐受,逐渐调整剂量,将血压和心率降至100/70mmHg和50次/分左右。稳定后,可逐步改用口服降压药物,如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RB、ACEI、利尿剂等。
4.1.4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4.1.5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71.0主动脉夹层疾病编码。
2. 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1.6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型、凝血功能、D-二聚体、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
(3)心电图、床旁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A或MRA。
(4)四肢血压(ABI)。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红细胞沉降率等。
4.1.7 (七)药物选择1.急性期早期用药:
(1)控制疼痛:对持续剧烈的疼痛,可选用吗啡、杜冷丁和镇静剂等,镇痛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心率。根据疼痛控制情况,可每6~8小时重复使用1次。缺点是有可能成瘾。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采用镇痛泵。
(2)尽快控制血压和心率至可耐受的低限,二者同步进行:β1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首先选用静脉给药路径,如选用硝普钠加美托洛尔和(或)乌拉地尔或艾司洛尔等,快速(10分钟内)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心率至70次/分以下,若病情允许,患者能耐受,逐渐调整剂量,将血压和心率降至100/70mmHg和50次/分左右。
2.急性期症状缓解后用药: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改用口服降压药物,如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RB、ACEI、利尿剂等,继续将血压和心率控制在理想水平。
4.1.8 (八)出院标准1.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口服降压药物血压降至100~120/60~80mmHg,心率控制在50~70次/分。
2.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
3.没有急诊或近期进行外科手术或腔内介入治疗的指征。
4.1.9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不稳定,夹层进展。
2.合并严重并发症。
3.需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4.2 二、主动脉夹层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主动脉夹层(ICD-10: I71.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到达急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时间
到达急诊科30分钟内
到达急诊科30~120分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 描记12导联心电图、床旁X线胸片、心脏及主动脉超声、测量四肢血压
□ 生命体征监测
□ 对主动脉夹层作出初步诊断和病情判断
□ 开始镇痛,控制血压和心率治疗
□ 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
□ 持续血压、心率监测
□ 镇痛,控制血压和心率至理想范围
□ 行主动脉CTA或MRA检查
□ 进一步抢救治疗
□ 大血管外科或心血管介入科会诊
□ 尽快收住监护病房治疗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持续心电、血压监测
□ 血氧饱和度监测
临时医嘱:
□ 描记12导联心电图
□ 测量四肢血压、床旁X线胸片、心脏及主动脉超声、主动脉CTA或主动脉MRA
□ 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型、血糖、凝血功能
□ 心肌损伤标志物
□ D二聚体
长期医嘱:
□ 主动脉夹层常规护理
□ 特级护理
□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 吸氧
□ 绝对卧床
□ 记24小时出入量
临时医嘱:
□ 静脉使用降压/控制心率药物,酌情给予口服药物
□ 镇痛、镇静药物
□ 主动脉CTA或者MRA
□ 其他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 协助患者或家属完成急诊挂号、交费
□ 入院宣教
□ 静脉取血
□ 主动脉夹层护理常规
□ 特级护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 有, 原因:
1.
2.
□无 □ 有, 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1~3天
住院第4~6天
住院第7~10天
主
要
诊
疗
活
动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历书写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进一步完善检查,并复查有关异常的生化指标
□ 对各系统功能作出评价
□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 病情稳定者可转普通病房
□ 血管外科会诊有无择期手术指征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 主动脉夹层常规治疗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 完成出院病历书写
□ 将出院记录副本交给患者
□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主动脉夹层常规护理
□ 特级护理
□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 绝对卧床
□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临时医嘱:
□ 静脉药物降压和控制心室率
□ 酌情加用口服药物,根据血压、心率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 复查心电图、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D二聚体
□ 镇痛和镇静
□ 其他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 主动脉夹层常规护理
□ 特级护理
□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监测等)
□ 绝对卧床
临时医嘱:
□ 逐步撤除镇痛、镇静治疗
□ 逐步撤除静脉降压和控制心室率药物
□ 逐步加用口服降压和控制心室率药物
□ 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
□ 其他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 主动脉夹层常规护理
□ 一级护理/二级护理
□ 床上或床边活动
□ 血压、心率测量每天2次
临时医嘱:
□ 复查心电图、床旁X线胸片、心脏及主动脉超声(酌情)
□ 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 根据临床情况调整用药
出院医嘱:
□ 注意事项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3个月后复查主动脉CTA或MRA
主要
护理
工作
□ 主动脉夹层常规护理
□ 特级护理
□ 静脉取血
□ 主动脉夹层常规护理
□ 特级护理
□ 主动脉夹层常规护理
□ 一级护理/二级护理
□ 出院宣教
□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 有, 原因:
1.
2.
□无 □ 有, 原因:
1.
2.
□无 □ 有, 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5 临床路径
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do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