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会引起哪些疾病?

宝宝妈妈2023-07-11  48

脊柱疾病包括脊柱本身病变以及周围组织病变,脊柱从解剖结构方面主要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各部位都可发生脊柱疾病。从发病因素方面分类,包括由于外伤导致的脊柱骨折、脱位以及周围韧带、脊髓神经损伤,骨骼退行性病变导致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狭窄,因感染因素导致的化脓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骨质及周围软组织会发生肿瘤或者转移瘤。考虑是先天性因素导致的发育畸形,比如脊柱侧弯、斜颈、脊柱后凸畸形、隐性脊柱裂、先天性的脊柱发育不良,考虑是代谢性以及免疫性因素导致的,比如骨质疏松症、佝偻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腰椎穿刺的用途挺多的,腰椎穿刺术是将针头引导到脊髓蛛网膜下腔内留取脑脊液后进行诊断的技术,常用于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等,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诊断技术之一。它可以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炎症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脊髓病变、疑有颅内占位病变、对诊断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气脑,可以归结为:

1.采取脑脊液进行检验。

2.测脑压,了解颅内压高低。

3.进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4.进行脊髓或气脑造影。

腰椎穿刺可用于:

1、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枢神经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等。

2、测量颅内压或行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恒窦通常情况。

3、动态观察脑脊液以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相关疾病治疗。

4、注入放射性核素性脑、脊髓扫描。

5、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注入药物治疗相关疾病。

6、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如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7、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可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腰椎穿刺可能导致:

1、马尾神经根损伤:此类并发症临床上较少见,多与穿刺针尖偏离人体中线较远或误伤了脊神经根有关。可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或一过性排尿障碍等症状,常可自愈。

1、头痛:系放出脑脊液量较多,平卧时间不足可导致低颅压性头痛。

2、脑膜感染:未经严格消毒进行腰穿,可以引起脊柱骨髓炎、椎间盘感染、硬膜外脓肿或细菌性脑膜炎。

3、脑疝形成:对于高颅压、后颅凹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腰穿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同时做好降颅压的相应处理,否则可能导致枕骨大孔疝。

4、腰背痛:主要因腰穿时损伤神经根或针孔斜面切断韧带所致。

引起腰背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既可见于外伤、关节和骨骼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也可由呼吸、泌尿等系统疾病所引起。

症状起因

1、外伤性

(1)急性损伤:因各种直接或间接暴力,肌肉拉力所致的腰椎骨骨折、脱位或腰肌软组织损伤。

(2)慢性损伤:工作时的不良体位,劳动姿势,搬动重物等引起的慢性累积性损伤。在遇到潮湿寒冷等物理性刺激易发生腰背痛。

2、炎症性

引起腰骶部疼痛的炎症性病变包括:

(1)感染性:可见于结核菌、化脓菌及伤寒菌对腰部及软组织的侵犯形成感染性炎症。

(2)无菌性炎症:寒冷、潮湿、变态反应和重手法推拿可引起骨及软组织炎症。导致骨膜、韧带、筋膜和肌纤维的渗出、肿胀变性。

3、退行性变

人体发育一旦停止,其退行性改变则随之而来。一般认为人从20~25岁则开始退变。包括纤维环及髓核组织退变,如过度劳累,经常处于负重状态则髓核易于脱出。前后纵韧带、小关节随椎体松动移位,引起韧带骨膜下出血,微血肿机化,骨化形成骨刺。髓核突出和骨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4、先天性疾患

最常见于腰骶部,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因,常见的有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漂浮棘突、发育性椎狭窄和椎体畸形等。此类病在年轻时常无症状,但以上骨性结构所形成的薄弱环节,为累积性损伤时出现腰背痛提供了基础。

5、肿瘤性疾患

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对胸腰椎及软组织的侵犯亦可引起腰背痛。

6、按解剖部位分类

(1)脊椎疾病:如脊椎骨折、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感染性脊柱炎、脊椎肿瘤、先天性畸形。

(2)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如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组织炎、风湿多肌炎。

(3)脊神经根病变:如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炎、腰骶神经炎、颈椎炎。

(4)内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肺胸病变引起上背部疼痛,泌尿系统疾病如肾输尿管结石,盆腔、直肠、前列腺及子宫附件炎症均可引起放射性腰背部疼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90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