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让孩子及早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一个是让孩子的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当孩子在学校的时候,也能独自一人把书包整理好,不会着急、慌乱;
另一个就是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整理书包的时候,因为书籍的大小、软硬度、厚度、种类不同,孩子需要将它们分类分层放置,这个就需要小小的智慧,会整理书包的孩子,必然把书籍、文具理得井井有条,取用的时候一目了然,很方便,而理得很乱的,就难免书本会被折角,或者想要的书不能够很快找到。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学习自己整理书包了。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不愿意自己整理,或整理得很乱、很慢的时候,就忍不住插手,都不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
这其实是家长的问题,他们觉得孩子还小,不愿意放手,有的家长性情太急躁,不给孩子时间,也不给自己时间,这种急躁的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孩子。所以许多孩子学不会自己整理书包,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
要做到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做到:放手。放手不仅是对孩子的信任与宽容,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可以,同时,也是一份耐心,愿意给孩子时间,等待孩子自己慢慢学。
如果孩子不愿意自己整理,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引导:
一是在刚开始帮孩子整理的时候,不时地问孩子:宝贝,这本书放哪里啊?让孩子觉得书包是自己的,他有权力决定放哪里,也有责任对每一本书、每一件文具负责。
二是和孩子商量,对孩子说:宝贝,书放好了,但是,妈妈(爸爸)不知道放得对不对,不知道和宝贝想的一样不一样,去了学校,宝贝能不能找到。下次,宝贝自己放吧!去了学校,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整理书包之所以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因为书籍和作业本的大小、软硬度、厚度都不大相同,孩子需要将它们分类分层放置好,这就需要孩子们先想一想,而且会整理书包的孩子,会把书籍、文具整理的井井有条,取用的时候一目了然,而将书包整理的很乱的孩子,就难免他们的书本会出现折角,或者想要的书不能够很快找到的情况。而孩子们刚开始整理书包时,可能不会马上就整理的非常好,但家长们也不要着急就责骂孩子,家长们应该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不断总结经验,然后将书包整理好。培养孩子的收纳整理习惯的好处有:整理过程中形成良好品质、动手过程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在收纳过程中学会思考。
1、整理过程中形成良好品质
收纳整理习惯的形成是孩子动作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责任心、耐心、细心、自信心以及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的形成过程。
让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可以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东西负责,有助于建立他们的责任心。收纳整理物品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父母在引导孩子收纳的同时,可以培养父母和孩子的协作能力。此外,当孩子把玩具摆放整齐时,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动手过程加强逻辑思维能力
收纳的本质是分类和比较,而这也是数学中一项特别重要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孩子在收纳整理的过程中,通过比较玩具、绘本等物品之间的异同,找到共同点并进行分类,这就是归类法。
以收纳衣服为例,其中就包含了“分类—组合—归纳”这一思维过程。孩子在收纳衣服时,要按照衣服的类别、所有者进行区分,通过分辨衣服尺寸大小、或者回忆爸妈穿过衣服的颜色来分类,这就锻炼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所以,收纳是提升孩子理性思维和立体空间思维的好方法。
3、在收纳过程中学会思考
孩子在收纳物品的过程中,会思考并决定收纳的先后顺序以及整理方法,而这一连串的思考,不仅能帮孩子学会正确判断及执行,还能刺激大脑前叶额叶机能让其更活跃,更重要的是,这种思考力将直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另外,收纳整理物品是维护良好秩序的保证,也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好时机,其规则适应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有直接影响。
扩展资料:
培养孩子的收纳的正确姿势
1、游戏中激发孩子收纳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并给孩子示范如何收纳,这可以让孩子更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给玩具找家”的游戏,告诉孩子“玩具不玩了,就要把它们送回家”,并引出收纳盒,让孩子明白收纳盒的作用,激发孩子收纳整理的兴趣。
2、对比效应,引导孩子的收纳意识
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物品凌乱和摆放在收纳盒中的场景,让孩子自己对比,引导孩子说出哪个场景更好更整齐,哪个场景东西没收好或者太乱了等。
3、习惯培养贵在坚持,重在鼓励
要求孩子快速把所有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是不现实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孩子的一个行为发生后,父母要立即予以注意,如赞扬或呵斥都可以起到强化作用。
尤其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不小心把东西碰倒、撒了一地水等,父母要少指责埋怨,多鼓励,强化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促进孩子独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