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说骶髂
关节吗?首先找到髂前上嵴(经过肚脐划一条与人体长轴成45度的斜线,在腹部外下侧可以摸到骨头凸起,那就是髂骨的髂前上嵴),在髂前上嵴水平向下移4到5cm,在这个水平所对应的腰部(已经接近臀部了是吧),此处脊柱两侧大约就是骶髂关节了,该关节是躯干骨与下肢带骨的连接关节,正常人此关节不能活动,孕妇在分娩时此关节可做小幅度活动(高龄产妇即使分娩此关节也无法活动)
骶骨位于腰椎的尾端,下接尾骨,系由5 节骶椎融合而成的三角形骨块。其上
表面为
骶骨底,其下表面为骶骨尖。骶骨呈生理后凸,与其上方的胸椎后凸相对应。处于正常位置时骶骨的基底部位于其尖部的前方,故骶骨的凹面朝向前下方。婴幼儿时骶骨的生理后凸几乎不存在,随增龄逐渐变得明显。一般认为骶骨的生理后凸与人类的直立姿势、仰卧睡姿以及发育良好的肛提肌有关,而在其他哺乳动物(如猴、猿等) 其骶骨生理后凸程度均不及人类。 骶骨的骨化方式与其他脊椎相同,其原发骨化中心分别位于椎体和椎弓两侧。骶骨的外侧相当于肋骨头的部分(肋成分) 系单独发育,然后与后方的椎弓相互融合成一骨块。继发骨化中心的形成则比较复杂,分别位于每一椎体的上缘和下缘、每一肋成分的外缘和前缘、棘突以及骶骨的外表面(耳状面) ,多数继发骨化中心于25 岁前后融合。发育早期骶椎椎体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相当于骶椎椎体相互融合后所残留的椎间盘,这些“椎间盘”通常终生不发生骨化。骶骨底由第1 骶椎构成,横径明显超过前后径,其前缘称骶骨岬。第1 骶椎的椎孔为三角形,系骶管的起始部。第1 骶椎的椎弓根较小,并向左右两侧与椎板相延续,两侧椎板在后正中相连而形成骶正中嵴。横突向两侧延伸并与肋成分融合形成骶骨翼(也称骶骨侧块) 。骶骨翼前表面为凹面,有腰大肌附着。骶骨底后表面向上突起形成左右两侧上关节突,其关节面一般
为向后并略偏内侧,但有较多变异且常不对称。上关节突外侧为上骶骨切迹,L5 神经根的后支由此通过。骶骨的外侧为5 个骶椎的横突,这些横突(主要为第1~3 骶椎横突) 与肋成分
相融合,其表面呈耳廓状,称为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形成骶髂关节。脊柱藉骶髂关节与骨盆相连接,骶髂关节对于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前面观,5 节骶椎相互融合后在骶骨前表面形成横形骨嵴(横线),其深面即为残存的椎间盘。相互融合的骶椎椎体外侧为4 对骶前孔,内有第1~4 骶神经的前根穿出。与此相连续的是由后面观时位于骶骨后表面的4 对骶后孔,内有第1~4 骶神经的后根发出。骶骨后表面可见5 条纵行骨当中为骶正中嵴,由此向外依次为骶中间嵴和骶外侧嵴,分别相当于脊柱其他节段的棘突、关节突和横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