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物,顾名思义,是大家共用的物品,既然是大家共用的,个人行为造成共用资源损坏导致大家无法继续使用,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上的谴责。我认为爱不爱护公物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爱护公物是集体生活的需要,就比如说我们自己的寝室,如果大家都不去爱护,把灯弄坏,桌子乱涂乱划,垃圾娄乱丢等等,这样的环境我们还会去有心情读书和生活吗?一个中学生连最起码的这点意思都没有,那以后走入社会必定也就不会有很什么大的成就。爱护公物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说不要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划,或是留下你"美丽的"足印,不要在地板上乱吐痰,不要把垃圾留在课桌里。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公物,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公物。
1.做为一名学生,理应做到爱护公物,不破坏,损坏公物,而且对那些故意损坏公物的行为提出批评,在课间休息时要文明,不要在教室里追逐吵闹。
2.以前有看到一些同学喜欢拿比在桌子上乱写,什么名字啊,诗啊之类的,这些都是属于破坏公物的行为,我觉得做为一名中学生,至少"道德"二字是不能忘的。
3.综合楼建立不久,我觉得大家都还好,会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但是我们艺术大楼的厕所真的很脏,有的同学上完厕所以后就走,水也不冲,对于这种不爱护公物的同学,我想说的是:环境是我们大家来共同保护的,连起码的公物都无法爱护的人,何以去保护我们的环境.
摘要:对初中生破坏公物的调查研究表明,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法纪教育和加大教育质罚力度,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关键词:破坏公物 心理健康 法纪教育 教育质罚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破坏公物”这个词组中“破坏”是指“使建筑物等损坏”,“公物”是指“属于公家的东西”,整个词组就是“使属于公家的东西损坏”的意思。在学校,初中生破坏公物的现象,可说是屡见不鲜的。为了切实有效地制止初中生破坏公物行为,引导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笔者近期对我校七年级的91位同学进行了关于破坏公物的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初中生破坏公物的心理因素和对破坏公物的态度,我们从中可发现更为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一、 初中生破坏公物的现象严重□你破坏过公物吗?初中生破坏公物的现象并不罕见,近年来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屡禁不止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接受不计名问卷调查的91位同学中,男生有47人,其中有22 人称有过破坏公物行为;女生有44人,其中有16人承认曾破坏过公物。总计男女生中共有38人曾破坏过公物,约占学生总数的41.8%,可见破坏公物的现象是不容忽视的。详见下表。表1 破坏过公物的人数比例(%) 男生女生合计46.836.441.8在我校,如摔坏课桌椅、攀折花草树木、砸坏门窗乃至踢断不锈钢护栏等现象的确不乏存在,甚至可以称得上很严重。校园破坏公物现象如此严重,照例说应已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笔者查阅了不少网络和书籍,却未发现有对此加以专门论述的文献资料。涉及学生破坏公物现象的研究和专著,几乎都把它与众多违纪行为列在一起作为某一例证,比如将逃课、侵略以及刻意破坏公物的行为等等同列为反学校文化的一种情形,或将打架、破坏公物、逃学、抽烟、从容赌博、诈骗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同列为顽皮型差生可能会出现的道德行为偏轨。而事实上,初中生破坏公物有其自身的心理特质、表现特征及相应的教育管理方式途径,它有待于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二 、初学生破坏公物现象的成因分析1、心理因素方面□如果你破坏过公物,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做?□如果你没有破坏过公物,那么你认为破坏公物是出于什么心理?那么,破坏公物者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呢?表2 破坏公物者自我分析的原因(%) 气愤、想报复心情不好(厌恶、烦躁等)不小心不知道好奇等其他原因18.431.629138表3 没破坏公物者对破坏公物的心理因素分析(%) 气愤、想报复心情不好不小心不知道出风头等其他原因28.349.118.99.43.8表2中,有过破坏公物行为的学生中有50%认为自己破坏公物是出于对某人某事的气愤,想报复,或是由于厌恶、烦躁等心情不好的原因。如果把“不知道”、“好奇等其他原因”也作为一种难以言明的心理因素的话,那么其中有超过七成的学生自认为是心理因素导致他们破坏公物。表3 中那些没破坏过公物的学生,他们作为旁观者,其中也有超过八成的同学认为破坏公物者是出于气愤、报复、心情不好或出风头等心理因素(其中有五位同学复选了“气愤、想报复”与“心情不好”)。由此可见,多数同学都认为学生破坏公物是出于某些心理因素,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数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1]。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营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教学氛围,加强心理引导,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消除学生的破坏公物行为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法纪教育方面□破坏公物后你是怎么想的?从前面的表2、表3的结果中可分析发现,多数学生破坏公物是出于心理因素。那么,心情不好就可以摔坏课桌椅吗?因为气愤就可以拿学校的花草树木作为报复对象吗?为了好奇,或是出风头就可以拣块砖头去砸坏玻璃和门锁吗?显而易见,这些做法都是不允许的,因为它们违犯了班规校纪甚至触犯了法律。对破坏公物者进行“破坏公物后你是怎么想的”和问卷调查,则更进一步地说明了破坏公物者法纪观念的淡薄。 表4 破坏公物后的想法(%) 后悔怕别人知道想主动承认错误没意识到已破坏公物无所谓没有什么想法28.913.210.515.815.815.8其中的“没意识到已破坏公物”、“无所谓”和“没有什么想法”的同学,即使在破坏公物后也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违纪,这样的同学比例高达47.4% 。与这种缺乏是非观念的同学想比较,破坏公物后感到“后悔”、“怕别人知道”和“想主动承认错误”的同学知道破坏公物属于违纪,但他们最终明知故犯,是因为他们没有牢固树立法纪观念。所以说,要有效制止破坏公物行为,就必须对学生加强法纪教育,要让学生真正地以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为荣,深深地以有损集体、破坏公物为耻。3、教育质罚方面□你认为现在对破坏公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合适吗?□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破坏公物行为?我们常说要做到赏罚分明,奖惩得当。学生破坏公物,是必然要受到应有的质罚的。现在不少学校对破坏公物者一般是进行批评教育,或象征性地处于赔偿,有的甚至不了了之。那么,当前的这种教育质罚轻重合适吗?表5 对破坏公物者的质罚的适宜度的看法(%) 合适太轻太重8.882.48.891份问卷中有75份认为现今对破坏公物行为的质罚太轻了。换句话说,这种质罚给人一种没什么大不了的感觉,无助于遏制破坏公物的不良行为。——“罚不当罪”,这种“罚”难以让学生产生对错误行为的警戒和趋避意识。表6 学生们对破坏公物行为所应受的处理方式的选择意向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法纪教育加大处罚力度其他或不知道69.276.972.52.2表中的选项可供多重选择,结果发现有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目前在对破坏公物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法纪教育之外还要加大处罚力度。的确,教育质罚无序、无力和轮空,会滋长学生的不良行为,甚至造成令人瞠目结舌的后果。而不痛不痒的处罚,在某种程度上无疑于默许乃至怂恿学生破坏公物。三、减少初中生破坏公物现象的几点建议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就初中生破坏公物行为的教育管理对策提出以下建议,可供大家讨论。建议形成融心理指导、法纪教育和教育质罚为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建章立制学校要将对学生破坏公物的教育管理作为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切实加以重视;建章立制,明确各部门各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在规章制度层面上确保管理的有序、规范和和高效。2.加强学习学校要组织各部门及每位教职员工加强学习,提高对学生破坏公物行为的教育管理的认识,掌握有关教育管理技能。3.善待学生我们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不能把中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表现看死了,特别是不能以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好坏定终身;我们要善待学生,正确解决诸如学习负担过重、师生关系紧张、家长“望子成龙”等长期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问题[2]。这样就大大消除了学生气愤、生气、烦躁等不良心理形成的外在条件。4.加强心理辅导学校要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心理咨询信箱,规范心理辅导工作。同时班主任及其他教师也应义不容辞地担起应有的心理辅导职责义务,要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将学生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有效地释放出去。5.强化法纪教育要运用班会课、广播、墙报和司法讲座等多种合适的渠道,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教育读本》和《武平县实验中学学生违纪处理条例》等材料,给学生灌输法制纪律和道德观念。必要时可结合实际适时开展法纪安全月等主题活动。6.加大责罚力度“玉不琢,不成器”。针对目前教育质罚无序、无力等现状,学校要加大教育质罚力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违反规范的情节和犯错的重复度而采取不同的质罚手段,如扣除品行考核分、作检讨、取消某项权利、纠正过失、弥补或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公物赔偿、公共场所某地段包洁一个时段)、接受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停学反思、父母担保、转学、派出所训戒……从而让学生对破坏公物行为责任进行实践体验。当然,对教育质罚的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和实施策略我们都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我校目前是以初中生为主要群体的学校,校舍及各种设施新,良好的校园文化正处于稳定的形成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班级实际,抓住有利契机,做到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使得对学生破坏公物的教育管理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