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在学校都是被老师管制的,就像在家被父母管制,产生恐慌心理很正常,因为管你的人随便一个动作恐怕都会影响你的心情。
2、老师过于严格,或者是因为为人师表散发出的一种气场,让人必须服从。
3、因为某些学生成绩不理想,或者是有某些方面不理想,怕老师拐弯抹角的批评与责罚,怕老师找你麻烦,所以害怕。
4、受群众影响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譬如老师管教不良学生,让其他学生感到恐慌。
5、客观来说外界刺激导致学生害怕老师。
6、主观来说自己不够优秀,怕老师不喜欢自己,或者对自己苛刻,没有好脸色。或者因为自己太优秀,精神负担很重,怕和老师一见面,老师就暗暗给自己施加压力,所以不自禁逃避老师,害怕老师。若是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不高不低的水平,老师也许会激励学生,父母也会施加压力,学生便有些恐惧老师。
7、老师与父母关系走的近,怕老师向父母反应学生在校情况,不论学生做的好与坏,老师都会说出其中优点与缺点,人不可能完美,听到缺点的父母会对学生更加严厉管教。
8、最常见的,学生犯了错误,害怕老师责罚,就躲避老师。
9、老师总会给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而学生处于压力之中动弹不得,前进会苦了自己,后退又被老师批评,于是很为难,不想碰到老师,害怕老师。
10、老师在校管教学生,学生的前程是要靠学历什么的,而学生又想给老师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总有时候做的不够好,而且自己百味陈杂,心里很不舒服,就感觉自己前面努力做好都白费了,而在老师面前就总是不自然,缺乏自信,于是很害怕老师,甚至讨厌老师。
1、胆小不敢表达孩子和老师不熟,觉得老师是一个冷漠的人,不清楚老师是不是喜欢自己,害怕老师也会批评自己,会不给自己奖励,这种不确定让孩子不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 这种“怕”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胆小,有的孩子不敢和老师说要去厕所,有的不敢去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种怕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如果老师最近批评过孩子,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过孩子,也会激发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产生畏惧心理。
2、教育关系
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孩子只是一般参与者、学习者,也是学习的主人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正如“教不严师之惰”。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无疑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老师又好比是“驯马师”,要让“马儿”完成诸多的任务,完成不了动作的话,时不时还会挨几下马鞭的,都是为了约束与激励按要求完成指定的任务。在这种关系之中,孩子是尊敬而又“害怕”老师的。
3、耳闻目睹的熏染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往往会对孩子进行进入学校之后的各种事宜叮嘱和教育,要求孩子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同时孩子从幼儿园起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就接受纪律教育,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怕”老师属于正常现象。
4、性格偏内向
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容易处理不好师生关系,从而怕老师。因为这种性格类型的孩子,情绪不轻易外露,不善于与人交流,更喜欢封闭自己的内心,也可能会产生自卑感,从而尽可能回避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和老师交流。他们不易引起老师的关注,就可能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有畏惧心理。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量之间增加了认知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
审 美 需 要
认 知 需 要
尊 重 需要
归 属 和 爱 的 需 要
安 全需 要
生 理 需 要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直接与生存有关的需要。它有自我保存和种族保存的意义,在人类各种基本需要中占有最强的优势,它包括食物、水、睡眠、生殖等需要,其中尤以饥和渴的需要最为主要。
当一人个人被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位置。
2安全需要
如果生理需要相对满足,会出现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人对安全感、稳定感的需要,包括避免危险、生活有保障,也包括工作岗位稳定、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还包括建立生活常规、降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等。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个人就会受归属和爱的需要所支配,归属需要就是参加和依附于一定的组织等的需要。爱的需要包括给予和接受爱。例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结朋友、寻求友谊等都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的表现。
4 尊重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基本满足后,尊重需要就成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动力。尊重要指人希望受到别人、社会的尊重、赏识和承认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对自己的承认,它导致威望、地位和认可等情感;另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对自己人的尊重(自重),它导致胜任、自足和自信等情感,如果不能满足一个人的尊重需要,就会导致自卑感和失落感。
5 认知需要
认知需要是指人希望认识外界事物,理解事物之问的关系,体验求知乐趣的需要。这种需要在人与人之问有着极大的个别差异。
6 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是指人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和对行为的完满性进行追求的需要。马斯洛认为,美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它不仅在成年人和普通儿童身上可以发现,甚至在洞穴的文化在也存在,但它在自我实现者身上表现得最为充分。
7 自我的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创造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的理想的需要,是发挥个人特有的潜能,完善自我人格的需要。马斯洛指出,音乐家必须作曲,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人必须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这种需要就是自我实现。对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实现,仅仅是一个奋斗的目标,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的境界,成为自我实现者.他发现自我实现者大都是中年或较长的人,或者是心理学发展比较成熟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