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形态特点: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个/mm3范围内,平均为7000个/mm3。白细胞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机体的防护、免疫和创伤愈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显微镜下,根据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所有的白细胞都由骨髓产生,白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然后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在外周血中停留不同的时间,最终随着生理需要进入各种组织。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这些白细胞通常会完成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
扩展资料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多见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抵抗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周围围绕着胞质,其中含有大量颗粒,这些颗粒中含有各种化学酶,接触细菌后,中性粒细胞破碎并将这些酶释放到病灶局部,进而发挥杀伤细菌的作用。
由于杀伤细菌需要大量中性粒细胞,因此,细菌感染患者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会显著增加,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尤其显著。
数量排在第2位的是淋巴细胞,是我们人体防御第一线,对抗外界感染不能少了他们的作用。此外,白细胞中还有一些数量略少的细胞成分,例如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对于防止细菌感染同样很重要。嗜酸性粒细胞则是抵抗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细胞,同时也是参与过敏反应的重要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卫作用。生理功能是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_吞噬。
白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做化验检查,而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
扩展资料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有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高见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精神病时均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和弱吞噬作用。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细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