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致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根本性预防。如为了保障人民健康,从国家角度以法令的形式,颁发了一系列的法律或条例,预防有害因素进入国民的生活环境。
第一级预防包括针对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措施。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有:①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②有组织的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疾病;③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病;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⑤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即化学预防。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如制定和执行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的公共健康教育,防止致病因素危害公众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控能力。如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提供,针对大气、土壤、水源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品安全,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如子宫颈癌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可长达十几年,一般5~8年,诊断越早,愈后越好。早期发现的具体方法主要是普查、筛查、定期健康检查。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外,尚需做到疫情早报告及病人早隔离,即“五早”。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早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不可干预的因素
1、年龄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增加10岁,卒中发生率约增加1倍。
2、性别 男性卒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3、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的卒中史均增加子女的卒中风险。(约2~4倍)
(2)可干预的因素
1、高血压 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正相关,并呈线形关系。研究表明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卒中相对风险约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
2、吸烟 可以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血管硬化、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尼古丁还可刺激交感神经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吸烟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2倍,增加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2~4倍。
3、糖尿病 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使缺血性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3.6倍。
4、心房纤颤 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有资料显示,其脑卒中风险增加3~4倍。
5、其他心脏病 如心肌梗死、心脏瓣膜修补术后、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心导管和血管内治疗、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等均增加栓塞性卒中的发生率。
6、高脂血症 研究表明血胆固醇每增加1^,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升高25%。低密度脂蛋白与缺血性卒中研究较少,无一致结论。然而,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47%。
7、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脑卒中发生率为每年1%——3.4%;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50%——99%)10年脑卒中发病率为9.3%,15年脑卒中发病率为16.6%。
8、镰状细胞贫血 基因异常的纯合子患者,20岁前脑卒中累计发病率超过11%,且大部分在儿童期发病。
9、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 研究显示雌激素加孕激素替代治疗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10、膳食和营养 每天增加摄入蔬菜和水果,脑卒中相对危险度减少。每日维生素C、维生素E及类胡萝卜素摄入量与脑卒中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低钠、高钾摄入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可能与降低血压有关。
11、运动和锻炼 2003年发表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高强度积极锻炼与低强度积极锻炼比较,可降低脑卒中及死亡风险27%;中等强度积极锻炼较消极锻炼可降低脑卒中及死亡风险20%;高强度及中等强度的积极锻炼(与低强度积极锻炼相比)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出血性脑卒中同等有效。
12、肥胖和体脂分布 肥胖患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因此增加了卒中的发病风险。
13、其他 包括代谢综合症、酗酒、口服避孕药,以及药物滥用、睡眠呼吸障碍病、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升高、高凝、炎症、感染、血流动力学异常、血黏度增高、纤维蛋白升高级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等。
【脑血管病的预防】
(一)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是指预防有卒中倾向、尚无卒中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中,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各种可控危险因素,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开展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以及控制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危险因素是否已造成相应的并发症、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等,进行分级干预。主要包括:
1、高血压 防治措施包括限制食盐摄入量、减少膳食中脂肪含量、减轻体重、适当体育运动、减少饮酒量及长期坚持降压药物治疗。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吸烟 吸烟者应戒烟,可用尼古丁替代品及口服戒烟药。提倡公共场合禁止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
3、高脂血症 对无心血管事件,但血总胆固醇升高或高脂血症伴有非高密度脂蛋白升高者,应积极降脂治疗;血脂正常,但已发生心血管事件或高危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及改变生活方式治疗。
4、糖尿病 理想水平为空腹血糖应小于5.6mmol/L,可根据情况,通过饮食控制、服用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5、心房纤颤 合并有高血压和左心功能不全等卒中危险因素时,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于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仍建议华法林抗凝治疗。
6、其他 对于有心肌梗死、颈动脉狭窄、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是指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患者,寻找卒中事件病因并加以纠正,从而达到降低卒中复发的目的。
1、 病因预防 对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病因预防,基本与一级预防相同。
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对于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常规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应用阿司匹林75~150mg/d,对有胃溃疡病史、阿司匹林抵抗或不能受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75mg/d。
3、 抗凝治疗 对已明确诊断为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栓塞患者应使用华法林治疗。
4、 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反复TIA患者发生完全性卒中风险极大,所以应积极寻找并治疗TIA的病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